劉暢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科技不斷進步,依托既有的信息技術而衍生壯大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借貸寶等綜合性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在對傳統的銀行業務造成一定的沖擊,金融業正發生著巨大變化。文章在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研究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銀行轉型之間的關系,將“互聯網+”的思維融合于傳統金融領域,使之幫助銀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銀行轉型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一、互聯網金融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和本質
互聯網金融,顧名思義,就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去經營金融風險和收益,其主要特征是以大數據為核心,以云技術為主要處理手段,以社交網絡平臺為推手,從而實現金融的跨行業發展。這其中以電子商務為主要代表力量的新興經濟體的興起也標志著互聯網金融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壯大。
2.實體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對比
互聯網金融具有一定的脫離實際的虛擬性,它具有吸收社會資金,促進社會資源流動和共享的同等價值和功能,但是它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區域沒有定向性,如人們可以通過該手段同時實現理財、支付、借貸的愿望和目的,這種較大的不確定性也讓它具有比傳統實體金融更大的風險性,無主體性也讓它更加不易受政府監管。鑒于此,結合大數據的時代背景,實體金融發展的有限性日趨明顯,為了金融行業更好地發展,將實體金融互聯網化,將為金融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和平臺。
3.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表現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之處體現在,它可以保證自身利潤不受侵害的同時,也注重服務質量和用戶反饋,向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服務,利用數據、技術進行不斷調整和適應,以達到一種最佳狀態去貼合每一位用戶的實際需求,同時,也為金融產品及金融衍生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二、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銀行轉型之間的關系
1.智慧銀行:數據運用廣泛存在
作為傳統銀行發展的高級階段,智慧銀行是通過科技手段,分析市場、用戶的大量行為數據,以科學的模式發現用戶的需求,創造出新類型的服務、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最終實現用戶的個性化服務,促進業務與用戶需求的高度融合。在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大數據的試驗和使用,因此,智慧銀行可以進一步有效縮短傳統銀行的運行周期,以更加高效的服務手段滿足和引導社會需求。從中可以看出,它的本質內涵仍舊是實現高效的用戶分析和運營管理。雖然其將智慧門戶視為一個簡單的支撐平臺,但是智慧銀行尚屬于新興生命體,在成長過程之中難免會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智慧銀行的行動路線應先著眼于本行業的業務實際現狀,深入結合國內外一些經典實踐和成功案例,牢牢把握住未來金融行業的主要發展脈絡,遵循“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制定合理和周全的運營模式,不斷細分市場和細化階段性目標,從而走在時代最前沿。
2.跨行業經營:“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跨行業經營不再是一個抽象模糊的概念,這需要傳統銀行實體明晰市場營銷的必需性和急迫性,將“互聯網+”的思維不斷運用于其中,從而擴大業務范圍,化被動為主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銀行不應該僅僅只是局限于金融業這一個領域,而是應該嘗試和社會其他領域進行一些可行的深度合作,如銀行拉動電商平臺,進行線上經營業務等,這有助于轉化銀行的經營思維,以行業內聯動帶動主體業務的深入開展和定型。
三、小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實體金融行業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為實體金融行業的基礎和動力,為銀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阿里巴巴率先與中國建設銀行進行戰略合作開始,便意味著中國實體金融開始走向互聯網化,隨之而來的便是百度、京東、騰訊的迅速駐入,紛紛與四大國有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圍繞金融科技領域展開,于銀行服務灌入互聯網思維,為客戶提供智能服務與監管,互聯網四大巨頭與四大國有銀行的“聯姻”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的到來以及銀行的轉型成為必然趨勢。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當前時代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銀行轉型是一種依存程度較高的唇齒關系,而互利共贏是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薛煒星.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7):130.
[2]孫成嬌.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1):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