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榛鋒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山區別墅成為人們的熱衷選項。文章通過分析萍鄉山區別墅群整體規劃建設的理念及存在問題,提出山區別墅群應當秉承以人為本、尊重地質、傳承文明、生態協調及能源節約的整體規劃建設理念。
關鍵詞:山區別墅群;整體規劃;理念
中圖分類號:F293.2 文獻標識碼:A
一、萍鄉山區別墅群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對自然地貌尊重不夠
(1)土地過度開發。房地產業蓬勃發展,使得追求短期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房地產開發商往往忽略了山區建筑開發對山區環境承載力的影響,片面地追求總建筑面積及容積率,缺乏對“環境、社會、經濟”三位一體的效益的綜合考慮。其壓縮住宅間距、擠占公共空間、高密度且高容積率的開發模式使土地超負荷承載,從而加劇了對山區生態環境的破壞。
(2)對自然地貌的破壞。對自然地貌的破壞體現在總的規劃設計趨于平原化。本來山區別墅區建筑與平地別墅區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地形條件的差異。山區地形具有其獨特的視覺特點,景觀層次豐富,地形起伏多變,平地建筑則少有地形的限制。由于設計人員缺乏對山區地形復雜性與特殊性的認識或者缺少對山區的情感,設計中往往忽略對地形的考慮,將有別于平地的山區建筑設計平原化處理,過分強調平面構圖效果,從而造成規劃設計與自然環境的沖突與不和諧,大面積地開挖山體,建筑四周形成高聳的擋土墻,既破壞了地形,又降低了建筑外環境的景觀質量。設計不但未能體現出山區建筑應該具有的空間收放變換、道路蜿蜒曲折、建筑高低起伏、層次錯落有致的特色,反而造成場地環境的破壞。這樣不僅破壞了山體的原有生態環境,增加了工程造價和工程量,同時又影響了城市總體景觀質量。
2.地域建筑特色不明顯
在科技和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經濟和科技的全球化使得地域文化的趨同日益擴大。全球一體化導致的地區消融與文化趨同,反映在建筑上體現為建筑的地域文化被全球文化所淹沒,建筑的民族性被國際化所同化。在建筑上則表現為“平庸的建筑”“千篇一律的建筑”與日俱增。因此,山區建筑形態的建構必須防止不良的建筑商品全球化的趨勢,倡導地域化原則。
二、山區別墅群規劃及建筑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
人是居住區的使用者和感受者,山區別墅區規劃及別墅建筑設計應該以滿足不斷提高和變化發展的不同人群的各種生理與心理上的需求為目的,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山區別墅區規劃及別墅建筑設計還應該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要求。充分考慮人的主導因素,如人的行為心理、人的視覺特性以及居住者的不同價值取向等。
2.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地形地貌
山區地形復雜多變,不同的地形對居住區的設計有不同的內在要求和影響。山區別墅區規劃及別墅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地形,因地制宜地設計。
3.傳承地域文化
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自然氣候特點和歷史淵源,這就導致了各個地區的規劃形態和建筑形態上存在差異。山區別墅區規劃和別墅建筑設計應該與其所處的地域文化互相適應,才能為居住者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居所。
4.與周邊環境協調共生
山區別墅區設計是將多種元素通過一定的聯系機制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筑、道路、綠化場地、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小品設施等各種元素協調統一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山區別墅區整體之美。同時,這個整體又處在一個更大的外部山區環境中,因此山區別墅區設計除了自身的完善與提高,還應注重其整體形態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共生。
5.節約能源
山區別墅區與平地別墅區相比之下,存在著更多的可利用能源。山區別墅區的建筑設計應該對這些有利條件加以充分利用,創造節能環保的新型別墅。
別墅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居住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或者是一種經濟現象。中國別墅的發展,只要科學引導,只要我們技術能跟上,只要我們設計師能夠好好規劃,那么可以說是大有可為、前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李江琳,吳 捷.西南山區城市水系統規劃初探——以云南省普洱市中心城區為例[J].人民珠江,2010, 31(6).
[2]張欣宇.太行山區小城市綠地專項規劃探索——以武鄉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