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攝影
休閑農莊『2.0時代』應有的樣子

“我理想的農莊是這樣的:一處向陽的房子,有很大的窗。春天蒲公英和油菜花開滿田畔,燕子翩飛掠過。種菜得閑了,隔著籬笆跟鄰居說說今年的雨水。夏天禾苗抽穗,遠處有麻雀在晚霞里散步。秋天可以天天聞到瓜果香,在場院里曬滿玉米。冬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在炭火里烤土豆、烤玉米。每天吹著自然的風,看書、聽音樂?!?0多年前,我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彼時,覺得最樸素的農莊都可以慰藉自己遠離自然的焦慮和綿長的思鄉之情。
20世紀末,因為農莊少,去的次數也不多,我對有著“大眾臉”的農莊并沒有特別排斥的情緒。這兩年,隨著鄉村旅游快速發展,接觸的農莊多了,觀念也更新了,對農莊的審美上升到了舍大眾版取個性版的境界。農莊大都在遠郊,闔家老小去一次費時費力。相似的農莊去多了,除了被家人吐槽“不劃算”之外,自己也頗有浪費生命之感。長住,熟悉的老房子安心舒適;體驗,還是要以擴大視野、增加知識的不同類型的農莊為佳。
國內的休閑農莊已經從以個性覺醒為特征的“2.0時代”向以個性鮮明為特征的“3.0時代”邁進。但革命尚未成功,能做到主題明確且個性鮮明的農莊并不多。各種似曾相識的外觀、急功近利的情緒和營銷氛圍讓人反感。而環顧海內外,無論是歐洲農莊,還是日本和臺灣地區農莊,都具有主題化和個性鮮明的共同點。
很多朋友去日本旅行,歸來后都感慨:大阪、京都、東京、北海道…走過一連串地方,印象最深的不是富士山的秀美、東京的繁華、迪士尼的熱鬧,而是風光秀美的特色農莊、風味獨特的地方美食、溫文爾雅的農場主和農戶。日本“一莊一品”的特點讓游客連著走好幾個農莊都不會膩。像白川鄉荻町合掌村人一樣,日本的農莊主大多真心愛戀著故土,不是用經營的心態在做農莊生意。經營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在國內景區和農莊所感受到的浮躁情緒不存在,這里的鄉村依然是優哉閑哉、綠谷清流掩映的地方。
臺灣地區農場很好地學到了日本農場的主題化發展理念。這里的農莊有水果采摘、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等,創新不斷,主題絕不雷同,讓游客始終充滿新奇感。我國地大物博,風物迥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如果用心挖掘,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主題農莊。可惜,目前休閑農莊基本還是面目雷同、成批類型化存在的。從懵懂混沌的階段走向自我挖掘提煉、清晰規劃、穩步發展等階段,是所有農場主需要認真修煉的課程。
不可否認的是,在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鎮的語境下,休閑農莊將迎來爆發式發展和高質提升。想做好農莊,農場主應保留一顆初心、一點情趣、一點不同。休閑農莊在擁有個性化之后,還應該有滿滿的歸宿感和鄉情。
主編:姜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