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顛覆,只為菜販
一手創建淘寶農業電商、淘寶特色中國的余玲兵(下文以其花名天舒代替)于2014年9月離開阿里,并于2015年元月創建食材B2B平臺“宋小菜”,專門向中小零售商提供生鮮蔬菜采購配送和售后服務。

宋小菜顛覆了誰?
對于這個問題,天舒呵呵了。他告訴我業界經常將“農業”和“互聯網”對立起來,“互聯網+農業”一派認為,互聯網是主題,要顛覆傳統農業;“農業+互聯網”一派認為,農業是基礎根據,互聯網只是營銷的工具。
而實際上,互聯網和農業線上線下結合是促進整個農業產業升級,提高效率,節約人力成本及省去部分中間環節的進步。如果,非說宋小菜顛覆了什么?那么,是習慣。
宋小菜,定位為向中小零售商提供生鮮蔬菜采貨配送和售后服務的B2B業務移動互聯網平臺。目前的服務對象還是農貿市場零售商,未來或將涉及生鮮店、水果店、超市、餐館等,其采取預售的業務形式“以銷促產”,按規格整件售賣,用戶當天下單第二天凌晨到其所在的農貿市場里宋小菜服務站提貨,并提供售前幫助和售后退換服務。
從高毛利蔬菜切入
蔬菜是生鮮食材中,損耗程度最大的一類,其被損耗程度按次計算,也是最難標準化的一類。選擇的蔬菜切入的原因不排除宋小菜從難到易的切入過程;另外的原因在于類似油米面等食材市場化、標準化嚴重,以薄利多銷帶動營收,類似中國賣得好的油只有金龍魚、魯花、福臨門三類食用油為主,價格太透明。越是難做的蔬菜,其未來可想象空間越大。
另外,除蔬菜外毛利最高的水果是在生鮮電商行業競爭最激烈的品類,且平臺多以車厘子等相同類的核心品類切入市場,鮮有差異化,使其單價無法下降。所以,宋小菜將水果作為補充項目。一個地區對蔬菜的需求變化起伏其實并不大,宋小菜根據每個城市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在當地聚焦50~70種單品,做到每種每天的采購量達到幾十噸。當平臺做到足夠規模之后,可以通過數據預測出當地一段時期內的需求,如此便可提前幫供應商制定供貨計劃,以訂單推動從反向供應鏈到反向產業鏈,從訂單采購到訂單生產。其強調自己提供的不是貨品,而是標準化的商品,是具有服務附加值的商品。
不做供應鏈只做反向供應鏈
中小零售商的采購方式一般較為苦逼,起早貪黑日夜顛倒,進貨市場越來越遠;交易市場各種稅費、力費;找不到穩定的好貨,不透明、沒有售后、沒有服務;弱勢群體很少受到尊重和關注。
其采購流程現狀:生產者(產量靠天、無計劃播種、價格隨行就市)——農民經紀人(簡單產區代購)——產區批發市場(集散單、簡單包裝、貨運)——批發販運商(產區集貨、銷區批發、采銷價格隨行就市)——城市大型銷區批發市場(等貨上門、按量取費、短斤少兩、欺行霸市)——市區農貿市場個體戶(采購價格隨行就市、規模小、距離遠、采購及物流成本高)——零售用戶。
宋小菜變革到這樣的采購流程:用戶端需求,訂單式采購,貨源直供;力求做到直連直送,基地直發。在采購端,除基本自采貨品外,拿著訂單引入合作商,包括各類主體蔬菜公司、生產基地、專業經紀人,穩定高質的貨源,好貨不難采。專業基地,全國主要生產基地,聯合運營直供。專業農品經濟人,收貨產地遍布全國,在產地季節更替快速響應,為全國各分公司提供長期穩定的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