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治姣
后備豬的選育及飼養管理
文/于治姣
無論是規?;i場還是家庭農場,后備豬的培育在整個生產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后備豬培育與補充可以及時地替換掉場內生產性能低的母豬,保持場內豬群合理的胎次結構,為豬場提供新鮮的“血液”,現在發達國家的養豬生產成績遠遠高于我國,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有著完善的后備豬補充及生產母豬淘汰制度,因此做好后備豬的選育對豬場生產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后備豬的補充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自繁自養,二是外來引進,自繁自養的優點是利于豬場的防疫,規?;N豬場嚴格按照場內育種方案進行選育,每年也可獲得較大的遺傳進展。外來引進種豬最大風險就是疫病的發生,若能控制好疫病的發生,直接引進優秀種豬是提高場內生產成績最快的一種方式,但無論是自繁自養還是外來引進都應該做好后備豬的選育及飼養管理。
規?;N豬場后備豬的選育從仔豬出生即進行,一般對1~3日齡初生仔豬進行初選,合格種豬打耳缺或者耳牌,選留標準參考表1。

表1 出生仔豬選留標準
在保育結束前2周(56日齡)左右進行二選,此時主要是根據體質、外形尤其是肢蹄進行選擇。以下情況予以淘汰(去勢):
A、疝氣、花斑、耳被咬嚴重以致耳號不明者;
B、發育遲緩的弱仔;
C、生殖器官發育差者;
D、趾蹄小、趾頭之間間距小、蹄裂、蹄掌磨損者。
不合格的種豬及時淘汰銷售,將其他合格種豬及時篩選到合格種豬群里,種豬保育下轉到育成后,降低合格種豬的飼養密度。
在仔豬50 kg左右進行三選,將生長發育受阻,應激敏感的入測豬淘汰育肥,將同窩中生長稍慢的育肥或銷售(體重低于全群平均體重的);三選主要針對生長緩慢以及處于亞健康的豬只。規模化種豬場會在165日齡左右對外貌合格的種豬進行集中測定,測定的數據主要有豬只活體重、背膘厚、眼肌面積。將測定數據錄入GPS育種軟件,計算出每頭種豬的指數再根據豬只外貌評定分數(表2)進行選留后備豬,選種率保持在20%左右。此過程中將體質衰弱、肢蹄存在明顯病患、體型有嚴重損征者如體長過短、肚囊過肥、后軀欠發達以及乳頭發育存在缺陷的豬只進行淘汰出售。

表2 豬只外貌評分
待種豬7ˉ10月齡時進行初配時選擇,該階段的主要依據是個體本身的同胞或半同胞的繁殖性能,外貌應選體型長、腹部較大而不下垂,后軀較大,乳頭發育好的母豬留作種用,所有種母豬不能有瞎乳頭、內翻乳頭、或凹陷乳頭,乳頭所在位置沒有過多的脂肪沉積, 而且至少要有2~3對乳頭分布在臍部以前且發育良好,因為靠近前面的乳頭泌乳量較高,前2~3對乳頭的發育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母豬的哺乳能力,同時考察母豬發情與受胎情況,公豬的精液質量與配種表現,對于7月齡毫無發情征兆,在一個發情期內連續配種三次未受胎的初產母豬予以淘汰。除此之外生長發育差,再現遺傳疾患,發生嚴重傳染病,發生普通病連續治療兩個療程不能康復且有繁殖障礙者也必須堅決淘汰。根據需要,最后判定進入基礎群的優良后備豬。
后備豬的飼養管理不同于育肥豬的飼養,對前者的飼養要求更高,規?;i場常常對后備豬進行分階段飼養,目的是為了讓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達到最優狀態。體重在30ˉ60 kg采用生長育成期飼料,自由采食,60ˉ110 kg采用后備母豬專用飼料,飼料日糧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5%, 賴氨酸含量達 0.7%,鈣不低于 0.95%, 磷不低于 0.8%,整個過程中自由采食,一般種豬在175日齡左右體重會達到110 kg,之后對后備豬進行限飼,飼喂量控制在每天2.5 kg左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豬只膘情適當限制或增加飼喂量,及時調節體況,理想體況是在豬只230日齡時,豬只體重達到120ˉ130 kg,P2點背膘為 17ˉ20 mm時即可配種。配種前的10ˉ14 d需要短期優飼,豬場常用的方法是在此期間由后備料改換成哺乳料,采用自由采食模式,目的是為了通過催情補飼的方法來增加排卵數量,從而增加窩產仔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后備母豬發情配種當天必須降低采食量,在懷孕前期過量飼喂會導致胚胎死亡率上升,減少窩仔數。
2.2.1 環境管理 后備豬達到110 kg時,盡量不要將選入的后備母豬直接趕入到限位欄,其最好的飼養模式是大群飼養,大群飼養時豬只間的相互適當的爭斗與爬跨對促進發情有好處,期間其飼養密度一般為每頭占用面積為1.2ˉ1.5 m2,一圈飼養頭數最好為6ˉ10頭,大群飼養能提高后備母豬的發情整齊度,有條件的場可進行戶外運動和光照,進而促進母豬發情,并且適當的運動可提高母豬體質,改善豬只肢蹄質量,降低初產豬分娩后的淘汰率。
2.2.2 及時做好后備母豬的發情記錄 后備母豬160ˉ170日齡時進行誘情,并且記錄好發情時間,一般在母豬第3個情期進行配種是最理想的。在此期間每次利用公豬進行誘情時,公豬和后備母豬接觸的時間控制在15 min左右,將公豬直接趕入到后備母豬欄里是最佳的誘情方式,每天誘情1ˉ2次,間隔 8ˉ10 h,夏天往往由于高溫而使母豬發情表現不明顯,需增加公母豬接觸的次數,且定期需要對誘情的公豬進行更換,公豬最好用10月齡以上且性欲旺盛的,同時后備母豬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根據場內免疫情況進行及時必要的疫苗注射,配種前半個月最好對豬只進行體外的驅蟲。
后備母豬的培育貫穿著整個豬場,在培育的過程中包括了種豬選育,動物營養,疾病控制以及人員管理等方面,因此做好后備豬的培育需要場內人員的齊心協力。優秀后備豬的選入可以整體提高場內的生產成績,因此后備豬的選育及飼養管理在豬場整個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于治姣,遼寧艾德蒙種豬繁育有限公司副場長,主要負責公司種豬育種及核心場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