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耘+戴羽明+宋頌
2017年5月5日,在景山學校主會場舉辦了“京津冀中學歷史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初步探索暨中學歷史核心素養專題高端論壇活動。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現場連線天津市梧桐中學和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兩個分會場,全國同步在線觀看直播的多達上萬個端點。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國家戰略。為此,加強京津冀教學資源協同開發與共享,促進教學領域優勢互補、深化融合、一體發展,成為三地中學歷史教學協同發展的共同目標。同時,在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新課標即將頒布之際,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歷史教學》編輯部,聯合邀集全國歷史教育界精英,舉辦此次專題高端論壇。希望充分運用“互聯網+”探索京津冀中學歷史教學教研協同發展的新模式,通過對課程課標變革等相關問題的高端研討,促進京津冀中學歷史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常態化,積極引領一線教學,有效推動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
5月5日上午的活動由王耘教研員主持,王老師介紹了“京津冀中學歷史網絡學習社區”的創建過程與“洋務運動時期京津冀的近代化”三地協作探究活動的基本情況。三地京津冀三地師生歷經四個月的共同努力,借助互聯網技術平臺,精心打造了“京津冀中學歷史網絡學習社區”,師生以“洋務運動時期京津冀地區的近代化研究”為探究主題,充分挖掘各地鄉土資源。該社區目前已經開通了基于電腦的web端和手機微信的移動客戶端,主要服務對象是京津冀三地的各校師生。創建這樣的網絡學習社區,一是為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借助互聯網平臺,擴大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和范圍,從而滿足自主學習探究的需要,提升自我學習活動的有效管理;二是為努力打造“京津冀中學歷史教學教研共同體”,通過網絡社區實現跨時空的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借助“網絡學習社區”,三地師生圍繞主題積極開展研學活動,并分享相關的歷史資料、研究論文和體會認識等資源。這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轉變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天津市微山路中學王翊老師簡要介紹了“京津冀中學歷史網絡學習社區”技術平臺與活動開展情況;天津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張堃作了題為《洋務運動時期京津冀的工業興起與發展》的微講座;河北省石家莊第十七中學趙華夏老師與學生展示主題研究性學習成果;景山學校學生以主題研學活動展示與現場專家互動交流。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鄭林教授、全國知名教學專家李惠軍老師、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歷史教研員夏輝輝老師,分別從不同維度對該活動給予了前瞻性指導。
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先生做了題為《新北京:京津冀一體化,晚清經驗》的主題報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資深教授、徐藍先生也以《關于核心素養的研制》為題,概要介紹了我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研制的基本過程,分析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未來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