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保證企業資產安全、經營管理合規、財務報告信息完整真實,從而更好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進一步企業可持續發展。但目前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存在控制執行力度不足、審計監督職能弱化、員工風險意識薄弱等問題,影響企業長遠發展。對此,本文則從緊抓內控本質,建立有效控制體系,完善各項監督,降低企業運行風險,結合現有制度,注重時代經濟效果等分析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落實途徑及措施,望給予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措施
目前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環境進行了經濟改革,逐步完善的市場經濟秩序不斷完善我國企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但其內部控制則遠遠落后社會發展需求,不僅會導致會計財務信息失真且直接影響資金安全和經濟效益,因此需要落實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真正提高企業內部管理質量。
1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存在問題
1.1內部控制力度不足
很多企業過于關注企業內部制度編寫階段,嚴重忽略如何實施和評定以及矯正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再加上部分企業員工認為所謂內部控制即編寫相關規章制度,屬于企業管理部門責任,是否執行更是無關緊要。例如某企業在采購階段,根據內部控制規范制定要求,需要部門提出采購需求后由相關領導審批后,再由采購部門根據自身所需選擇供應商并對其簽訂合同。然而在具體執行中由于采購時間十分有限,一般由相關部門確定供應商并協調相關細節后就簽訂合同,但這種方式嚴重違反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要求,存在營私風險。
1.2審計監督職能弱化
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和制定的內部控制目標有著緊密聯系,然而很多企業都將重點集中于審計處理方面,目的在于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與此同時,這種審計目標定位較難讓企業自主完善和估計內部控制,導致部分內部控制規范事項因要應付審計工作而逐漸成為注重形式工作,長期以往整個內部控制體系就呈現強制性特點,使內部控制無法發揮其價值作用。
1.3員工風險意識薄弱
當前部分企業員工認為財務及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內部控制事務,普遍對潛在風險缺乏預見以及了解性,從而導致內部控制規范過于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般常見風險有以下幾種類型:首先違反法律法規風險;即沒有全面執行國家法律或公司制定的各項政策,例如不夠了解法律,未建立督促工作人員規定,沒有嚴格審查合同簽訂和資本性支出招投標,部分條款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符。其次經營決策風險;經營決策風險指和公司戰略決策時機、效率、口碑、參考對象等多方面風險。例如常見沒有良好掌握外部市場環境、同行對手做出的資料,沒有正確預測經濟價值和明確制定經營策略,從而擴大企業經營風險。第三資產安全受到威脅;企業證券、存貨、設備等實物資產受到威脅,資產安全制度不健全,例如丟失卡數據、電信卡管理、手機實物管理失竊、受潮、擠壓等。
2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落實途徑及措施
2.1緊抓內控本質 建立有效控制體系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為內部審計監控,行政部門應設置單獨內審部門,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合理配置,發揮內部審計對內控的監督作用。同時內部審計機構應定期檢查內控執行情況,按照內控制度檢查內控是否達到預期要求,從而真實反映企業實際內控情況。此外企業在做好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的基礎上應加強與完善企業資產管理,盡可能從采購環節控制,通過實施采購招標制度最大化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必要時需結合材料消耗和企業實際消耗物料情況減少各種材料浪費,前提要保證企業各項活動順利進行,提高企業活動經濟效益。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企業為達到既定目標編制的業務、資金、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也是對企業日常業務規劃的授權批準。在實行既有的部門預算、零基預算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績效預算模式。部門預算的各項收支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標準編制,按類、款、項、目進行細化,分門別類地在預算中單獨編制,并要詳細說明預算金額和支出標準。企業應該編制預算實施計劃,把各個項目的實施進度詳細準確地確定下來,把實施任務落實到部門和責任人,對于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部門和責任人給予適當處罰。
2.2完善各項監督 降低企業運行風險
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對企業內部控制效果進行評價和確定,其中主要涵蓋企業內部控制運行存在缺陷、內部控制設計等確認,了解其詳細原因后提出內部審計建議。這種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內部控制制度,更是企業改善現有經營方式,提高經濟利潤的必然需求,因此需要從多方面完善公司內部外部審計系統。首先完善企業審計機構設置;企業應自主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設置,從而提高內部控制審計效果。例如某企業則委托專業注冊會計事務所負責外部審計,而內部審計工作則由審計部門負責,企業審計部門既是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監督的關鍵力量。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規定要求由會計師事務所每年2次開展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企業內部則不定期開展審計工作。其次嚴格遵循內部控制審計原則;一般健全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評價主要涵蓋制度設計、評審方案設計、運用、考核、評價等多個方面,無論涉及任何領域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都要遵循全員性、客觀性和重要性三大原則。第三科學設定有效審計方法;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關鍵在于設計科學審計方法,對此需要制定科學合理審計評價標準;當前內部控制體系中運用相對科學評價標準為過程型和結果型評價標準。其中過程型評價標準基于風險管理框架基礎上,需要充分考慮評價對象目標設定、內部控制環境、信息溝通交流、風險識別等。而結果型評價標準則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結果和企業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全新的評價標準,由此提高評價結果準確性。
2.3結合現有制度 注重時代經濟效果
當前針對目前企業內部控制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而各個企業應根據行業自身特點和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和自身發展相符的內控體系。對內控體系完善應包括職責劃分、組織架構、內部核算、管理模式四大部門。除此之外為了確保企業每一個職能機構都能參與到內控管理中,應建立預算控制制度和授權審批制度。企業要不斷加強建設部門內部控制制度,保證企業的財務預算以及具體執行中能形成有效的制約和監控機制,對于企業各個崗位的內部控制應明確具體職責,保證內部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在不同職權范圍內應對不同審批權限進行劃分,確保企業資產安全。還要建立各項財務規章制度,針對財務管理具體流程制定相應的控制對策,避免發生管理混亂情況。在企業內控體系中行政事業管理占據主導作用,更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責任體,對企業內控制度實施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都有重要責任。企業管理層應積極參與內控理論培訓學習,準確認識到內控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內控意識,從而在未來工作中能嚴格遵守各項財務制度,防止發生各種違紀違法行為。
3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逐漸邁向全球一體化行列中,落實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刻不容緩。內部控制體系在企業正常運行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完善各項內部控制體系制度和措施不斷促進企業朝著健康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周洪宇,周和勝.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途徑——以公路建設項目控制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 2013(6).
[2]秦靜.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財會學習, 2016(21):238-239.
[3]丁家豐,馬軍生.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中的十大誤區及防范[J].財務與會計, 2011(2):62-65.
[4]張繼德.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的初始條件與應對策略[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27(4):77-82.
[5]晉曉琴.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財會月刊,2015(28):26-30.
[6]楊敏.學習貫徹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J].中國農業會計, 20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