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總體來說,世界經濟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后,仍然處于一種調整期的狀態。各國一方面大力推進著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又在為后期的經濟增長速度儲備力量。從去年至今,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走勢良好,并逐漸開始回升,而新興國家的經濟雖然總體上情況不錯,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致使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出現普遍放慢的趨勢,甚至是回落。
關鍵詞:世界經濟;當前形勢;問題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力,世界經濟還處于危機后的一個恢復期。由于各方面變化帶來的一些難以預見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導致世界經濟貿易出現了心有力而余不足的狀態。本文將從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的總體形勢、帶來的影響以及面臨的各種問題等方面來著手分析世界經濟貿易的現狀。
一、世界經濟貿易的目前形勢
在全球經濟復蘇普遍放緩的情況下,各種風險因素不斷攀升,形勢不容樂觀。一是: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美國利率不作改變的持續上升,導致制造業的投資和出口均受到制約,去庫存壓力也持續上升;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支出速度也受到能源價格回升、就業增長速度放慢、利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在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直接導致的將是美國的經濟復蘇速度減緩。二是:歐元區經濟復蘇形勢堪憂。歐洲的歷史問題是制約歐洲經濟復蘇的重要節點,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在效果上出現明顯的遞減、歐洲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均勻、勞動力市場的扭曲以及銀行的一系列壞賬;再加上英國脫歐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影響,使得歐元區經濟復蘇變得更加吃力。三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動蕩不安。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外逃、貨幣貶值等致使經濟發展受限。
二、全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世界經濟面臨停滯的風險
在危機后的八年時間里,全球經濟仍然處于一片低迷中,如何盡快的改善現狀,重振全球經濟是各國決策者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發達國家債務情況嚴重、通脹水平低下、無法滿足有效需求;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停滯不前、資金外流風險增大。就目前全球經濟的總體趨勢所陷入的一種惡性循環而言,短期內是根本無法更改這一現狀以及跨過面前的諸多障礙。主要表現在:一是對于全球的就業問題,任何國家都無法拿出可行的解決辦法;二是經濟增長模式在新舊交換中維持著,致使出臺的經濟政策無法取得效果;三是全球經濟結構性的調整問題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結果。
(二)國際貿易環境導致增長吃力
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貿易增長速度直接由原來的兩倍于全球產出增速增長降至與全球經濟同等增長速度,甚至是低于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內需的無法滿足嚴重影響投資與經濟貿易;匯率的上下跌宕直接損害貿易的成本與利益;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現象使得全球經濟貿易環境形勢嚴峻。一方面是因為世界經濟低迷引起的內需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反過來世界經濟也因為國際貿易形勢嚴峻倍感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全球貿易的結構性問題導致的經濟疲軟。
(三)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相互制衡
原本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對金融危機起到推動作用,但也使各國面臨了大量的債務危機。近幾年,全球經濟表現為債務纏身、生產率增長速度緩慢,以至于各國財政政府空間根本無法提供有效應對措施。2007年以來,全球債務累計增長達到57億美元,增長率為5.3%。在新興國家經濟體中,債務更是翻了一番。就目前世界經濟狀況來說,財政政策的支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財政政策所表現出的余力不足,直接使貨幣政策便變得尤為重要。而目前的現狀卻是國家的貨幣政策效果不佳,如美聯儲在啟動加息政策時,歐洲和日本央行卻仍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由此產生的美元資產收益率和美元匯率的上升,將足以在國際債市、匯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掀起一番波動。
(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近年來,美國經濟在個人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投資上均有所增長,共計增長2.4%,但貿易逆差卻創下了歷史新高,直接致使經濟下滑0.64個百分點。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經濟仍存在隱患。從已公布的數據顯示:低油價和強勢美元使1月份的核心CPI同比增長2.2%;2月份批發庫存下降0.5%;1月份失業率降至4.9%;3月份工業生產下降0.6%;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是連續下降,直接由3月的91.0降到4月初的89.7,而持續下降的油價也導致能源行業資本投資過于謹慎。
在內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地緣政治形勢緊張和非洲難民危機等多方壓力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一是由于英國“脫歐”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和導致的政治動蕩;二是歐元區因為內部改革所引起的市場動蕩。相比下,雖然經濟復蘇形勢良好,但在零售行業以及消費者信心方面仍舉步不前。為維持經濟的漸進式增長,歐洲央行開始實行經濟的政策;同時并推行銀行救助策略。
日本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三支箭”剛開始確實是使日本經濟的復蘇情況得到正面的改善,但后期表現卻越來越吃力。因為量化寬松政策所得到的效果并不明顯,日本央行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制定通脹目標、擴大基礎貨幣量、增加更長期限的國債和風險資產等。日本這一政策雖使國內經濟情況有所改善,但公共債務水平卻有上升的趨勢。
(五)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近年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相比以前均有所改善,但增長速度卻每況愈下。特別是2015年,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第五年。在全球經濟情況低迷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下,使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風險增多,全年經濟增速4%,達到危機后的增速最低點。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仍領先于其他國家,為6.6%;俄羅斯和巴西卻走上不升反降的道路,分別下滑0.8%和3.3%;印度宏觀經濟表現頗佳,在全球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為5年來最高水平。油價的暴跌雖使印度進口支出下降,但卻拉高了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購買力,GDP直接增長1個百分點左右;拉美多數國家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但也有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受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幾個最大經濟體。
2016年,在匯率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恢復、美聯儲加息步調放慢的情況下,新興市場經濟的資本外流速度減緩。新興市場國家資金流入量擴大,流動性達到了近年來的最好階段;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債市的收益率都出現了最大漲幅,并一直穩步發展著。
結語:綜上分析與判斷,盡管世界經濟在發展和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但是只有在有效的控制各種負面影響,改善全球經濟環境的情況下,才能使世界經濟的發展更為順暢,才能將各種風險降至最低。各國應該積極面對現實,調整立場,“求大同,存小異”,妥善處理各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共同面對將會出現的各種風險與挑戰,只有大家攜手同行,全球經濟復蘇才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梁艷芬.世界經濟貿易面臨長期停滯的風險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16年6期
[2]孫杰.2016年世界經濟:分化、困境與風險[J].中國外匯.2016年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