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濱
摘 要:近些年來大數據概念逐漸從理論實現向實踐的轉變,大數據的特征與城鄉規劃決策的本質屬性之間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同時可從根本上實現對城鄉規劃"公共利益"的價值觀以及利益協調的需求的有效滿足。本文主要圍繞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展開探討,這對城鄉規劃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城鄉規劃;決策;應用途徑
城鄉規劃可以說是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空間安排,其不確定性以及復雜性特別明顯。我國相關法律明確指出,在實際對城鄉規劃進行制定與實施時必須實現對城鄉統籌與合理布局的遵守,同時還要注意與節約土地、集約發展與先規劃后建設原則的有機結合。在改善生態環境以及節約能源的基礎上實現對耕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同時注意對民族特色以及傳統風貌的保持。通過大數據可實現對城鄉規劃的預測與分析,同時對其決策的科學性進行保障。
一、大數據時代下的城鄉規劃決策理念
1.應用大數據符合城鄉規劃的“公共利益”價值觀
在大數據的整合與公開是公眾參與和民主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前提與基礎。在實際對城鄉規劃中公共領域的資源進行分配時必須實現對公共利益價值取向的符合,決策導向也應從精英逐漸實現向大眾的轉變。導致城鄉規劃實施效果不理想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平問題,其中主要包括資源配置層次上偏向城市(鎮)的空間分配不公平,治理結構層次上偏向精英以及權力主體和利益集團的權力結構不公平等現象,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環境層次上偏向于政府權力主體的產權性質不公平,以及社會基礎層次上的文化認同不公平也在上述范圍涵蓋之內,社會基礎層次上的文化認同不公平也指獨享式增長。因此公共利益可以說是作為核心理念存在于未來城鄉規劃工作中。效率增長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實現向包容性增長與共享式增長的轉變。
政府數據實質上是一種公共資源,因此應該做到實時公開,類似于天氣預報、體育賽事以及股票信息等,通過信息的力量將該項資源放入到民眾手中。公民對公共事物的參與度以及對政府的監督都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有效的增強。大數據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獲取巨量規模個體屬性及其需求特征的有效滿足,這為城鄉規劃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可通過兩個視角對任何一種城鄉空間演化現象進理解,例如城市空間的演化以及空間趨勢等。市空間結構維度的形態組織結構變化可通過宏觀視角實現直觀體現,微觀視角則對微觀個體社會選擇的離散過程進行表述。
由此,可將城鄉空間發展理解成無數個企業和居民等微觀個體對時間成本及空間成本約束下的空間效用進行權衡,并做出離散型的區位決策,而這些巨量的離散型決策最終又形成了城鄉結構的宏觀現象。服務于公共利益是政府存在的宗旨,而城鄉規劃是政府引導資源配置的主要工具,城鄉規劃的首要宗旨是符合最廣泛大眾的利益訴求,應倡導基于微觀主體需求的“自下而上”的規劃決策模式,而大數據中的各類結構化數據為理解和尊重大規模微觀主體的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據。
2.大數據有利于構建城鄉規劃決策的利益協調機制
大數據為城鄉規劃決策中的跨部門利益協調機制的構建提供了基礎的數據平臺。區域競爭存在各個空間尺度上,主要包括縱向競爭、橫向競爭與內部競爭三種主要模式,其中,數據分離和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是造成部門利益分割的重要根源之一。當前,對城鄉空間資源配置的治理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非規范性行為,其內在原因是各行政區域內外部和上下級部門之間的激烈競爭,部門架構條塊分割及其利益沖突。未來的區域合作、城市群建設等都要求以區域整體發展為目標,加強對核心發展資源的利用引導,嚴格劃定空間界限戰略性用地,并制定相應的管制措施,這就需要基于大數據理念,將各部門的結構性數據通過統一的平臺進行整合,促進空間利益的協調和“多規合一”。
二、大數據的整合共享提升城鄉規劃決策信息的對稱程度
數據的規模大小和完整程度決定了規劃決策信息的對稱程度,這也是改善城鄉規劃決策的相關性和不可分割性的鄉規劃的編制工作。
1.大數據挖掘和可視化識別作用于城鄉規劃決策的內在規律
法國統計學家伯廷認為,“圖形是解決邏輯問題的視覺方法”。塔夫特在《定量信息的視覺展示》(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中,將每一個數據集都做成圖示物,對大數據可視化壓縮后的知識和視覺傳輸的高吞吐信息進行結合處理,收獲可視化的“乘數效應”—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數據。大數據規模的激增,使人們急需展示數據、理解數據和演繹數據的工具,這種需求直接刺激了數據可視化專業市場的形成。從最早的點線圖、直方圖和餅圖等簡單圖表,發展到儀表盤(Dashboard)、記分板(Scorecard),再到以交互式的三維地圖、動態模擬、動畫技術等更加直覺化和趣味化的表現方法,一幅好的數據圖表能有效而華麗地傳達數據背后的知識和思想。
在城鄉規劃領域,從宏觀的城鎮體系到微觀的街道空間,大數據的可視化為規劃決策提供了高效的分析途徑。如在宏觀層面,利用全球夜晚燈光分布數據,根據燈光的亮度和密度,可以清晰地判別出城鎮體系的熱點區域,相比采用遙感影像和社會經濟數據的分析更為簡便及直觀。在中觀層面,如利用歷年大量的企業地址信息,建立GIS地理信息數據庫,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產業的空間格局,對于城市的功能結構規劃和產業布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微觀層面,如利用消費者在局部空間的消費行為統計數據,反映局部空間的使用適宜性程度,有利于更好地設計出人性化空間。
2.基于大數據的模型開發可探索規劃決策關鍵因素
在城鄉規劃決策中,大數據規模巨量化和樣式多樣化為規劃決策提供了基本的素材,而通過各種計量模型和空間分析模型得到的潛在規律,則是真正幫助決策者進行決策的關鍵。
3.基于大數據的情景比較可事前模擬規劃決策的實施效果
由于城鄉規劃帶有高成本的不可逆性,因此有必要在規劃決策前進行事前模擬。然而,人和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再復雜的模型與真實世界相比都會簡單得多;而決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其個體背景、在組織中的地位會左右其決策過程,難以達到完全理性。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應用及各類模擬方法和工具的進步,事前模擬和情景規劃等決策輔助方法已被普遍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種,分別為純數量模擬、簡單空間模擬和空間相互作用模擬。
對于城鄉規劃而言,大數據的應用仍處在初步階段,城鄉規劃目前用到的數據不論在規模上還是在結構化程度上,都不能稱為真正的大數據,不過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設計研究人員都開始嘗試用一些類似數據來分析城市發展的相關問題。大數據在城鄉規劃決策中應用的廣闊前景和挑戰并存。
參考文獻:
[1] 牛引嫦.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23).
[2] 尹珊珊.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途徑[J].江西建材,2015(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