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衛
摘要:文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可是又許多的初中生卻覺得文言文難學。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如何為學生建立一個相應的體系,使他們能融會貫通。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體系
文言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學習語言文化的必經之路。使文化的精髓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這里,我將自己對文言教學的一點思考既是做一個總結,也是就此做一個反思,能引發大家對此教學內容思考與探究,促進文言教學板塊的創新。作為農村文言教學,要看到它的弊,也要看到它的利,權衡利弊,針對弊端深究根源,商榷方法,對于利,要善加利用,也許通俗,也許更加地方文化,但無疑,能抓住老鼠的貓才是好貓。農村文言教學可以說是文言無“語”可以“反芻”,文字生疏,全算是塊白地,開發不當,學生或是畏難或是失了興致,那可就算是白費了工夫,但文學總是扎根在民俗文化的土壤之中,理解上也可依據地方文化觸類旁通,沒有基礎倒是可以清除雜念,統一思想。
這里以初一至初三的文言為三個階段,以其中的篇目為例,以學生的興趣點、學習的連續性知識的系統性為探討的關鍵,逐一進行思考.
一、初一文言教學
1緊扣文章基礎知識,抓好閱讀
以初一幾篇文言為例《童趣》﹑《陳太丘與友期》﹑《詠雪》﹑《論語十則》。文章篇幅短小,閱讀上要做到如朱熹所說:“學者觀夫,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一字,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鼓勵學生領讀,接龍閱讀,范讀……就是不可出現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像如《論語》大多一行,就算是死記,一部分學生也記住一些句子,夸獎他們的好記性,是促使他們跨過了“畏難”的關卡,做學問當然有難有易,只要能調動他們主觀上的努力,既登堂,又怎怕他不入室呢。
2多種興趣閱讀,完成文章理解
多種閱讀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與有效參與的過程,是解決學生會學習,自主性學習的過程。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陳太丘與友期》和《詠雪》教師給出四個句式,“本文寫了一個……的故事”;“……是一個……的人”;“……寫得好,寫出了……的特點”;“讀完《……》,我覺得……;我感到……;我想……”,這四個句式中對文章內容、人物、藝術特色和讀文感受都給出了思考的路徑,學生在學習中動腦思考,積極探求,各角度鉆研,思維得以啟迪,智力得以開發,能力得以培養。
3設立完成目標,加強鼓勵檢測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檢測是必要的手段,也是給予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這一階段的檢測,在于明確目標,難易適度。也是歸納總結文言虛詞的有效時機。考試內容定為︰作者簡介,字詞包括︰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給學生做歸納總結時既強調了筆記重點,也降低考試難度,同時通過學生的互相檢查加強學習的合作能力。
二、初二文言教學
1結合現代文教學知識點,減輕理解難度,確立知識體系的聯系性與系統性
初二文言篇目不但篇幅數量增加,在文學鑒賞性上也進一步提高了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出現顧頭不顧尾,手忙腳亂的情形,處理不當,初一打下的基礎就會前功盡棄。如何在打下的基礎上穩步提升,是授課者在完成篇目教學的基礎需要全盤考慮的問題。
2獨立自主完成文言系統知識的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下一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完成詞類積累是關鍵,為避免流于形式,重要的實詞及虛詞歸類,可采取研究性學習,逐步培養起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情感及學習意志。采用課堂當堂完成、小組協作完成、小組分類講解、展示學習成果……多種方式掌握知識點。在教學中,也可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創建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設計生動有趣、形象直觀的教學學習活動,組織開展具有實踐性、探究性的教學實踐活動,諸如重述故事、做游戲、角色表演……
3互測互評,鞏固加強
完成課程,測評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查缺補漏,亡羊補牢的時機。這一階段的測評應變透明公開為半透明公開,也就是由學生明確考題到由學生命題檢測,指出不足,組長糾錯訂正,教師把關確認等多個環節來充分完成知識構建
三、初三文言教學
1指導課堂當堂背誦,讓學生既感受時間的緊迫,也能感受文言語感、歸納積累、遷移能力各項能力的形成
初三文言教學應當根據初三學習特征做出相應的調整,講求時效性,注重成果性,所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方才不失為最佳、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直接告訴指導學生如何能最快速的完成課文的學習也是建立學習信心的好方法,初次的成功對于信心與能力的確立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三文言篇目大多屬議論性散文,觀點明晰,論證簡潔明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魚我所欲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有寫人記事,但同樣體現邏輯清晰,事件簡潔的特點,所以,對于議論文學習,明晰議論文的結構特點是當堂完成背誦的關鍵。
2加強知識的聯系鞏固,加強知識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這個內容看起來簡單易行,學生操作起來卻與實際篇目對不上號,真正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話,所以在施行過程中一定要告知學生,所謂論證過程其實不過是各個段落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而已,完成了背誦也就完成了議論文的論證過程。這一內容的鞏固還可以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寫一寫這一篇目的論證過程,緊密的把圖表和文字表述統一起來。將實踐與理論結合統一起來。
3品味分析,多種角度,啟迪深思
初三年級的學生有了初一初二的基礎,比較歸類上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思維的深度,促使他們更多的了解知識,更多的思索自己的知識架構,完善自己。思維的形式一旦形成,要啟迪學生深思品味就不是一件難事,結合中考題型,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換位思考,只是假以時日的工作,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就必然有自己的理由。千錘百煉,百煉鋼亦成繞指柔。
當然,文言教學是一件系統化的教學過程,無論那一階段的教學,都應該對整體教學產生有益的影響,無論哪一種教法的探討,都將以學生是否接受并持之以恒的踐行為檢驗的最終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