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珊紅
摘要:兒童自閉癥對其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作為一名在校的前線工作者、班主任,結合工作實踐,針對自閉兒融合教育的實踐提一些看法。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
引言
“自閉癥”小孩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溝通交流不被人理解,他們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樣有感情,有同情心,有感受他人的能力。自閉兒童隨班就讀,融合在正常的教育,更好地體現教育公平,使具有不同需要和學習能力的殘疾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所謂融合教育,可以將有自閉癥的兒童納入到一般的同齡正常的兒童行列,在正常教育系統中,讓有特殊需要的自閉癥兒童和一般兒童一起接受教育。利用兒童較強模仿能力,讓正常兒童帶動有自閉癥兒童的成長。達到適應普通學校的校園生活,發揮潛能,更讓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班級融合
正確認知自閉癥,包容、陪伴最重要。以學校的某小孩星兒為例,一個阿斯伯格綜合癥中,孤獨癥患者,入學第一天,顯得很安靜,笑盈盈的。沒過多久,一陣呼天搶地的叫喊驚動了所有人。孩子嘴里嘟嘟囔囔時而激動,時而平靜。隨著學校學習的規范,自閉兒情緒發作的間隔越來越頻密。我會告知其他學生,“他只是跟我們有點不一樣。”當同學產生恐懼、嘲笑、戲弄的心理時,老師會針對性的開展“團結”、“包容”、“奉獻”、“愛心”等主題班會。老師也鼓勵班上的其他同學給予她特別的關心和照顧,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比如男同學被鼓勵多跟星兒玩。自閉兒交流方式比較執著、古板,同學有時會被他莫名其妙的激動傷到,老師必須及時撫慰,鼓勵陪伴、包容星兒的行為。
自閉癥被定義為一種終生的發展障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讓自閉兒童從根本得到康復,我們要本著優勢視角,發揮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挑戰未來,揚長避短。他們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老師挖掘他的優點。比如這個孩子愛看書,所以認字多。無論他由于什么原因,堅持批改他的作業,也像普通孩子一樣,在他有些泄氣時給予及時的鼓勵。表揚的標準當然低得多,每一次按時完成作業,不發脾氣都可以表揚,甚至無中生有,今天沒有亂畫黑板,安靜聽課,會讀書,總之挖掘可表揚的方方面面。我們班不但沒有因為星兒這個特殊隊同學而變得不和諧,還因為他,我們變得更懂得理解、溝通,班級更團結了。
二、學校融合
首先倡導學校向學生和家長普及知識,減少對患兒的歧視。他們是否能順利隨班就讀,很大的支持來自本班同學家長的善良和包容。同時,也向他們宣傳教育公平,每個孩子都有教育權利。總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宣之以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自閉兒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無法理解眼前的世界,時刻會陷入苦惱和郁悶的情緒當中。一旦情緒爆發,用哭鬧表達,或漫無目的地隨意跑動,更有甚者,傷害別人、傷害自己。老師應該引導避開,并且陪伴,輕聲撫慰、等待他情緒的平復。要掌握規律,就要防范于未然。
其次,獲得學校、同級老師、全校老師的支持與理解也是至關重要。隨著自閉兒童比例日益增多,他們的學校教育引起各級教育部門的關注。從沒有意識,到全校老師共同了解自閉兒童的特點,再就是設立特殊教室,現在學校設立心理活動室,老師入班觀察,沙盤,心腦電圖訓練等等專業手段測評孩子的情況,協助他們回歸班級。同級老師對同級同學的引導,也形成了一個有利于星兒生活學習的場。因此,星兒六年間在學校過得快樂自由,因為周圍的空氣友善又包容。
再就是家校緊密聯系,合力撐起星兒一片天。首先是經常進行家訪活動:1、及時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 2、觀察學生在家時的行為及日常生活習慣;3、理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因為星兒家長是高知家庭,父母很早就重視孩子的情況,媽媽帶孩子系統訓練也有一定的時間,對孩子還是很了解的。我們經常電話、微信交流,為孩子的每一分進步欣喜,及時分享,攜手前行。我們還及時調整了教育期望,比如,星兒的父母教育期望不同,父親對孤獨癥治療抱有很大的期待,要求孩子跟其他同學一樣按要求交作業、達到一定的質量等,總之,正常孩子能做的孩子也要做到。但事實是孩子做不到,還因為自己達不到要求表現出緊張、固執、強迫的舉動。于是,我們調整了目標,甚至為了給孩子減壓,他的母親還希望不參加考試,評比,盡可能地減輕孩子的壓力。切合實際的期待往往是孩子能堅持留在學校的重要原因。
三、社會融合
社會融合對于自閉癥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也非常重要。作為教師,要爭取每次集體活動的機會。當我們把自閉癥孩子帶到外面進行實踐活動,星兒們可能會突然大哭大鬧發脾氣,可能忽前忽后地亂竄,也可能根本不理不睬不參加活動,路人投來詫異或者嘲笑的目光。盡管如此,但我們沒有一次撇下星兒的,因為他每次都表現得特別開心,與人溝通的能力好像又進了一步。后來學校還因此配備了專門的帶隊老師,班干部也自告奮勇答應照顧星兒,我逐漸放手。但方式也有講究的:由同學手拉手;再就是小組分工帶著;排隊要站在隊伍第一個,不離開視線。直到五六年級,他終于會跟著隊伍走,和老師同學互動。六年級最后一個春游,我想著要跟他再見了,拿起相機,跟他留影。原來面部表情極其不自然的少年,拉來那位陪同他的老師,輕輕挽著老師的手。英語老師看見了,也舍不得他,趕來跟他合照。為了表達自己的愉悅心情,星兒讓兩位老師和他一樣,豎起兩根手指比了個“耶”。
另外,我覺得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特別能讓星兒融合社會。比如,消防安全體驗活動;科技節的科技體驗活動等。這些活動把社會人請進來,讓自閉癥學生在學校熟悉的環境中接觸一些除了老師之外的陌生人,通過表演節目、做游戲、運動比賽等形式來拉近自閉癥與他人的關系。在活動中,我特意跟隨星兒,從旁觀察、協助他參與到各項體驗活動中,他顯得放松、快樂,對什么也好奇。星兒的父母也帶領他走進真實的社會。教他到小區、超市、菜場、公園、車站等等場所活動,面對真實的社會,學習正確的社會技能。通過這些社會融合活動,把原本對自閉癥而言是陌生而隔離的社會合理地轉化為他們的一部分生活,并融于生活。星兒自理能力不比一般的同學差。
融合教育使星兒的校園生活平靜而快樂!他不但擁有了與正常孩子能實現全面發展的平等機會,也得到了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包容,星兒的經歷體現了社會、學校、個人對個體差異和尊嚴的尊重。
參考文獻:
[1]方俊明;融合教育與教師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3期
[2]楊凌燕,肖非;從知覺生態理論看自閉癥的發生與發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