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媛
摘要:家庭教育對每個孩子的啟蒙、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對孩子的終身教育。辦好家長學校,優化家庭教育,需要學校正確的引導,提供及時的教育信息,創新教學方式,進而加強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的聯系,使之協調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系統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教育能力和教育成效,樹立正確成才觀的有效途徑。我校把辦好“家長學校”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切實加強領導,做到規范化、科學化,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一、家校合作,成長檔案綜合綜合評價
我校生源為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較為薄弱,資源匱乏,導致學生習慣不佳,學習積極性不強,各方面問題較多。因此需要家校形成一種教育合力,達成共同育人的共識。我們力求通過家校合作完善學生成長檔案,從不同方面正確引導家長對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行培養、指導和評價,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加強家校溝通
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完善學生成長檔案。針對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易反復出現的問題,我們采用成長檔案中的“閃光的足跡”月評表將家校聯系起來,對學生的行為加以督促,日積月累,是一種好的解決辦法。這樣不僅加強了學校和家長、家庭的橫向溝通,而且讓家長更加關注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使學生們有更大進步。
2.“家校聯系卡”制度,關注家長評價
學校是孩子受教育的場所,家庭是學生受教育的另一重要場所。我們必須指導家長正確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譜寫出家校教育的和諧樂章,讓孩子們伴隨著家校合作的美妙樂曲,健康、幸福地成長。基于此種思考,學生在校的表現的由學生自評、互評,班主任認定;學生在家的表現由學生家長評分,由班主任審核,每月填寫交流一次。多年來,該方式一直受到家長們的青睞。
3.家校教育QQ群,架起家校互通平臺
為了方便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各班創建了“家校教育QQ群”,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與認可。QQ群中,每位家長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教育心得,教師可以隨時獲得有效信息。同時,為了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廣泛交流,教導處將有效信息編輯成《家長語錄》,供大家參考學習,使QQ群真正成為家校溝通的有效平臺。
二、豐富活動,強化家長學校教學的時效性
“低重心、強基礎、重實效”是我校家長學校的教育理念。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堅持課堂教學為主,專家講座為輔,多種活動并舉的教學活動。
1.舉辦各類專題講座
為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我校依靠本校教師和邀請教育專家,舉辦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例如:根據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情感淡漠的現狀,組織《感恩,我們在行動》的專場演講活動。通過演講活動讓家長明白,感恩是中華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培養孩子學會感恩,是家長教子的必修課。作為家長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道德的塑造。
2.召開家長會,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知識
為了讓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每次家長會家庭教育專題。班主任有目的地將家庭教育內容滲透到常規的家長會中。例如對一年級學生家長,我們向家長介紹學校的發展、各種規章制度、辦學理念和入學應有的心理準備,同時對家長提出具體要求。家長參加培訓后,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是場“及時雨”,讓他們知道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如何配合學校和老師教育好孩子。
3.開展親子實踐活動
家長學校除開展專家講座、常規家長會外,還組織家長、學生同時參加感恩、勵志、親子閱讀、家庭才藝比賽等校內外活動,拉近了學生、家長的心理距離,也極大地促進了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理解,營造了溫馨的家庭氛圍。
三、交流分享,開展家教經驗交流會
經過家庭教育指導后,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積累了知識與經驗,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如何運用這些現成的資源開展指導,學校采用了經驗展示交流的方法,供家長們交流和學習。展示形式有“家教經驗交流會”,我們請家長朋友結合自己親身感受的育子心得,跟家長朋友們宣傳自己通過《不輸在家庭教育》教材,以及參加學校家長學校培訓學習后的觀念改變,通過科學育人理念的指導改變了以往錯誤的教育方式,最終取得孩子教育的進步和變化,在分享喜悅的同時也帶給廣大家長朋友們深入的思考和借鑒。家長學校在每學年對以身作則的家長進行了表彰,通過學生家長的自薦和班委會的推薦,并經過學校家委會的考核和公示,評選出“星級好家長”,認真宣傳表彰。
通過評選,讓優秀家長談家庭教育經驗。家庭環境差異不大的家長通過交流對比,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當有的孩子當場嘀咕自己家長不如某某家長時,家長雖然有點難堪,卻引起內心的震動。為了保證交流的廣泛性,我們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許多班級在交流時有欲罷不能之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指導的初步成果
1.樹立了家長的主體意識
過去,絕大多數家長,雖然也對孩子的前途寄予很高期望,卻沒多強的責任心,認為做父母的責任,只是為孩子創造好學習的經濟條件,而孩子學得好不好是他們自己的事,是學校的事。他們通過在家長學校的學習,認識到作為孩子的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孩子,不光是學校的事,更是家長自己的事,由此產生了強烈的主人翁態度。如今,絕大多數家長都能主動關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學習情況,真正負起了做家長的責任。
2.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能力
通過家庭教育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促進了家長素質的提高,達到了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動。過去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從思想上來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內容上看不完整、不合理;從方法上看,不科學、瑣碎。通過家長學校開展系列講座,家長逐漸認識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環節,教育子女既是家長的權利更是義務。
參考文獻:
[1]石新穎.創新家長學校辦學模式,不斷提升家教質量和水平[J].考試周刊,2015(1):169-170.
[2]沈勁,郭陽.家長學校:能否擔起“家教革命”的重任[J].中國家庭教育,2012(1):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