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微信為平臺的B2C模式微商出現之前,已經有了如淘寶、京東等電商的B2C經營模式,因此也為B2C模式微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由于B2C模式微商的經營者都是已經過工商性質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過并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體工商戶,在出現商品消費糾紛時,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進行維權,降低了消費者的維權成本。
關鍵詞:微商;B2C模式;合同糾紛
一、案情簡介
2015年11月22日,林薇佳使用微信賬號“Lin132×××× 4412”登錄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為“HollandAndBarrett”的微信商城,以517元的價格購買了兩盒名稱為“荷柏瑞200681172157精氨酸營養膠囊”。林薇佳簽收貨物后,在查看產品外包裝標簽的過程中,發現該產品的標識“配料:L-鳥氨酸、L-精氨酸、明膠、左某肉堿酒石酸鹽等;原產地:英國;中國總經銷商: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經反復查閱資料以及咨詢專家,發現該產品配料中使用的L-精氨酸為非普通食品原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禁止性規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林薇佳認為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作為專業進口的食品經營者,理應具備專業食品安全審查的能力,應對所售商品盡嚴格審查的義務,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的行為屬于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行為,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此林薇佳向提起了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退回商品貨款514元,并支付十倍賠償金5140元以及對訴訟費用的承擔。
法院經審理認為林微佳與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形成的買賣合同關系,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有效。本案中,本案產品添加使用L-精氨酸并未注明是作為食用香料香精使用,明顯已將L-精氨酸作為食品原料使用。且每粒(0.62克)添加了L-精氨酸250毫克,不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故林薇佳主張涉案產品不符合食品國家安全標準,法院予以認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銷售者應當建立并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法院支持了林薇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向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主張退還貨款514元并賠償十倍價款5140元的訴訟請求。
二、分歧意見與焦點問題的歸納
1.分歧意見
涉案產品中含有L-精氨酸是否違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第三十四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本案中,本案產品添加使用L-精氨酸并未注明是作為食用香料香精使用,明顯已將L-精氨酸作為食品原料使用。且每粒(0.62克)添加了L-精氨酸250毫克,不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
2.焦點問題
①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在微信商城從事商品銷售行為,能否作為適格的商事主體?②自然人以微信為平臺從事的商品銷售行為與本案形成的網絡購物行為有何區別?
三、法理分析
1.關于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在微信商城從事商品銷售行為,能否作為適格的商事主體的法理分析商主體,又稱商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參與商事關系,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商業行為,享受權利義務的人,包括個人和組織。依據《就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七條的規定,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是依法經過工商登記并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組織,符合《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對經營者的要求,可以作為適格的商事主體。
2.關于自然人以微信為平臺從事商品銷售行為與本案形成網絡購物行為區別的法理分析 自然人以微信為平臺從事的商品銷售行為是指個人通過分享商品圖片廣告或鏈接到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社會化媒體上,通過熟人關系鏈實現口碑傳播,顧客通過與個人(商家)聯系或通過鏈接購買,以此實現商品的買賣,簡稱C2C模式。C2C模式是微商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經營者是自然人,不需要履行任何的審批或注冊程序,準入門檻低、經營成本小、無第三方平臺監管。我國現行的法律及相關理論未對C2C微商的地位及行為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C2C微商行為是民事主體還是商事主體存在較大爭議。
四、研究結論和研究啟示
1.研究結論
本案法院認定了林薇佳與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存在有效的網絡購物買賣合同關系,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支持了林薇佳訴請上海和百瑞商業有限公司的的賠償請求,是本案應有的判決結果。
2.研究啟示
建立微商的信用機制和評價體系。無論微商今后以怎樣的形式發展,微商與淘寶、京東等電商最為顯著的不同點在于微商并沒有相應的信用機制和評價體系。顧客購買商品只能憑借微商發布的廣告和對微商的信任,但鑒于微商已經逐漸走出熟人圈子,這種信任便會大打折扣[3]。所以建立類似于淘寶的信用機制,讓人們在與微商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它的信用級別,以此來增強消費者心理上的購物保障。同樣評價體系也可讓消費者從更多方面了解產品,而不僅是聽取微商的一己之言。通過建立有效的信用機制和評價體系,讓網上的交易處于陽光下,更好的遏制欺詐、虛假交易的蔓延。
參考文獻
[1] 中國裁判文書網
[2]吳雯雯.淺談B2C模式下的微商之路.新西部(理論版),2017(1).
[3]王瑩.微商B2C營銷模式現狀淺析.現代商業,2016(11).
作者簡介
田石鵬(1994.08),男,漢族,河南省魯山縣人,現為貴州民族大學2016級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讀。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