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翔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上升,作為城市交通樞紐工具的市政道路,建設量逐年增加。由于發展速度過快,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沒有跟上建設發展的進度,導致很多道路在使用過程中都出現了問題。本文對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管理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1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環境特點
1.1政治背景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屬于政府投資項目,基本源于每個城市年度城市建設投資計劃,屬于政府年度考核內容,對時間的要求非常急迫,除去前期可行性研究、立項、設計、招投標等工作外,留給道路施工的時間一般都非常緊,且隨時可能出政府指令性暫停或限制施工,這對工程質量及進度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
1.2社會背景
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社會關注度非常高,對市民的日常出行,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還必須嚴格遵守城市管理的相關規定,對現場施工組織、靈活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1.3施工條件復雜
市政道路工程呈線性布置,戰線長,通常存在拆遷不到位問題,且地上、地下管線復雜,涉及種類多,遷改難度大,保護困難,無形給施工增加了更多不可控因素。
1.4協調難度大
市政道路工程通常涉及現狀運行中的供電、給水、燃氣、供熱、通信等管線,有時甚至還有鐵路,大部分為服務于國計民生的強勢壟斷部門,在協調時基本都從各自本位著想,協調難度極大,嚴重制約工程的建設目標實現。
1.5安全文明施工難度大
市政道路工程通常點多面廣、線路長、施工不連續,同時要保證市民的日常基本出行需要,以及線路上各種公用設施的保護工作,如何解決好社會需求與施工的矛盾,對道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是個不小的挑戰。
2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對策
2.1嚴把原材料質量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內容多,涉及到的施工原材料也很多,有瀝青、水泥、粗細集料、礦粉、外加劑、鋼筋、鋼絞線、各類管線等。這些原材料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因此,要想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減少施工病害,就必須從源頭開始控制好這些施工原材料的質量,嚴格把好原材料質量關。為此,首先應建立嚴格的原材料驗收、抽檢制度。進場的每一批原材料都要有出廠合格證,進場后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要按照規范要求的抽檢頻率對每一批原材料進行質量檢測,只有檢測合格的原材料方能用于工程實體,檢驗不合格應退回。其次,要加強對施工原材料半成品的中間質量把控。市政道路中的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合料都是經拌合站二次加工所得到的半成品,也是影響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施工過程中要對這些半成品的級配、溫度、和易性等性能指標進行及時檢驗,決不允許把不合格的半成品用于工程實際。
2.2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
相關部門要根據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工程道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不斷的完善,建立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不斷的制度化,規范化,有效提高道路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第一,與當前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等相結合,對質量管理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制定嚴密的質量管理工作細則,使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質量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第二,規范操作流程。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嚴格按照規定的施工程序進行,對每道工序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控制。同時摒除經驗論,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進行檢測,并對檢測數據進行抽檢,復檢,確保項目施工的準確性。
2.3加強圖紙設計的審查和核對
在圖紙設計完成后,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圖紙設計進行嚴格的審查,找出圖紙設計中存在的錯誤和不合理之處,檢查圖紙的內容是否與施工條件相一致。同時,施工單位要對設計內容,結構特點,地質條件等資料進行了解和分析,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另外,搜集施工場地自然條件和相關的技術經驗資料,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并明確體現在圖紙設計說明中,為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
3完善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對策
3.1加大對人員的管理
為了讓市政道路工程順利施工,并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人們需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加大對人員的管理。即從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兩方面分析,對于管理人員,施工方要嚴格選擇人員,從眾多人員中選擇高素質、有較強責任心的人才,對工作認真負責,有較高的工作素養與管理水平,全面落實管理方法與管理制度;對于施工人員,會在正式施工前檢測各施工人員的素質,展開技能培訓工作,讓其有良好的專業操作水平,并通過安全培訓工作,強化他們的安全意識,并按照規范施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及時自救。
3.2明確安全管理職責
除了設立安全管理總負責人以外,還要將具體的工作內容落實到具體的人上,列出責任人的安全工作職責,并詳細的描述,還要注意在確定責任的同時,也要給予足夠的權利,比如說,當安全部門責任人發現安全隱患后,提出整改意見,施工負責人應當積極配合,拒不執行的應當拒絕簽字通過,直到安全隱患消除后才能繼續施工。
3.3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第一,合理安排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并制定清晰化組織管理結構。根據安全施工管理體系,在準備施工前,明確所有的規章制度以及崗位職責訂立,方便今后工作的落實,各司其職,誰出問題誰負責,問責到人。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以下四個部分所組成的:安全技術交底制;周一安全例會制;定期檢查制;大型工具設備驗收制。設定明確的施工管理目標,包括:質量目標;施工現場管理目標;工期目標;安全生產目標;服務目標。第二,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為了保證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負責組織、協調、檢查和監督工作的綜合部門,“班組的施工安全管理協調組織”的評價不好,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層沒有和勞務公司進行充分的溝通,有些工作重復性過高,解決的辦法是在成本預算內針對本項目聘請經驗豐富的施工經理來制定施工班組安全管理制度。
結束語: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和管理人員一定要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嚴格按照安全生產規定進行操作,樹立施工質量及安全意識,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及安全關系到城市發展質量和穩定,是為人們創造安全出行環境的前提,是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每一個接觸工程施工的人員都有責任保證工程質量及安全。
參考文獻:
[1]茍國強.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管理[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33.
[2]董一奇.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4):155.
[3]王向穎.淺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176.endprint
劉佳豪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上升,作為城市交通樞紐工具的市政道路,建設體量逐年增加。由于發展速度過快,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沒有跟上建設發展的進度,導致很多道路在使用過程中都出現了問題。比如瀝青路面過快破損坑洼,鋼筋混凝土路面下沉彎折,或是路面平整度差積水嚴重等,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不便。文章分析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管理問題,希望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分析
1.1嚴把原材料質量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內容多,涉及到的施工原材料也很多,有瀝青、水泥、粗細集料、礦粉、外加劑、鋼筋、鋼絞線、各類管線等。這些原材料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因此,要想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減少施工病害,就必須從源頭開始控制好這些施工原材料的質量,嚴格把好原材料質量關。為此,首先應建立嚴格的原材料驗收、抽檢制度。進場的每一批原材料都要有出廠合格證,進場后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要按照規范要求的抽檢頻率對每一批原材料進行質量檢測,只有檢測合格的原材料方能用于工程實體,檢驗不合格應退回。其次,要加強對施工原材料半成品的中間質量把控。市政道路中的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合料都是經拌合站二次加工所得到的半成品,也是影響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施工過程中要對這些半成品的級配、溫度、和易性等性能指標進行及時檢驗,決不允許把不合格的半成品用于工程實際。
1.2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是由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涵工程、管線工程等單位工程組成的,各單位工程又是由一系列的施工工序組成的。如要控制好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就必須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嚴格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以瀝青路面施工為例,其包含瀝青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初壓、復壓、終壓等一系列施工步驟。而在這些施工步驟中除了要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各組成原材料質量和配合比外,溫度是一項重要的施工質量控制指標。溫度過高,容易加劇瀝青老化,影響瀝青混合料性能;溫度過低,則攤鋪后的瀝青混合料不易壓實,容易出現裂縫、水損害等質量問題。因此,在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中要重點對各施工步驟的溫度進行嚴格控制。而對于水泥混凝土結構來說,除了應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和配合比外,還尤其應加強混凝土攤鋪時的振搗作業,尤其是在一些鋼筋密集的部位,更應加強振搗,必要時應使用電動附著式振搗器輔以人工進行振搗,以盡可能振搗密實,消除混凝土內部氣泡,減小成品混凝土結構物的內部損傷。
1.3加強養護管理
養護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整個工程施工質量的一道關鍵工序,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道工序。養護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將直接關系到路面結構強度形成情況,這不論是對水泥混凝土橋梁結構還是瀝青路面結構同樣重要。對于水泥混凝土結構來說,保水養護,尤其是施工結束后7~14天的保水養護,不僅能夠為水泥水化提供合適的水溫條件,保證水泥混凝土結構強度的形成,同時能有效控制干燥收縮裂縫和溫度收縮裂縫的產生,提高結構物的強度和耐久性。而對于瀝青混凝土路面來說,養護管理更為簡單,瀝青面層鋪筑完成后只要路面溫度下降到50℃以下就可開放交通。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養護管理重點是關注水泥混凝土結構物的頭7~14天保水養護,而對于瀝青路面來說,只要控制路面溫度即可。
2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①建立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提高各部門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②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和責任歸咎制度,以此來加強工作人員工作的規范性與嚴謹性,保障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安全管理的工作標準。③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規范性與嚴謹性。
2.2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2.2.1加強設備安全管理工作
加強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與施工設備設施的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時的檢查、維修、清理設備儀器,及時淘汰不合格的設備,在傳統設備的基礎上創新改造新型的設備,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儀器,以便于能夠及時的發現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消除安全隱患。
2.2.2做好環境預測工作
因為市政道路建設為露天施工,而天氣變化具有不定性,可能出現暴雨、雷電等惡劣的天氣,影響市政道路的施工,由此,施工單位必須預先了解天氣變化,及時預防惡劣天氣的出現,做出應對,把天氣對工程的影響降到最低。即施工方可以通過天氣預報或其他方式,預測環境的變化,讓預測具有準確性,施工現場及時防護,同時,也可以適當調整施工的工序,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優化現場施工。
2.3設計可靠地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決定了后期現場施工的建設質量,因此在設計施工方案過程中,要首先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現場環境的勘探結果還有資料描述來進行施工方案設計,設計方案的同時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當地氣候等問題,地下道路需要鋪設地下管道時也要進行詳細的設計,按照施工要求和企業需求設計出規范化的施工方案。規范的設計方案能夠在施工過程中幫助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同時現場的安全管理部門需要頂起針對施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制定出施工安全的精準示意圖設施在施工現場,方便施工人員能夠隨時注意到,針對需要重點防護的地區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力度。
2.4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意識
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管理部門要在施工開始之前做好安全意識培訓工作,特別是針對道路施工工作人員,確保每一個施工人員都能夠掌握安全生產的注意事項還有知識,可以使用案例說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過案例說明來讓施工人員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2.5市政道路施工現場要劃分區域
在進行市政道路施工建設支前,施工企業需要按照圖紙針對現場進行區域劃分,能夠方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市政道路施工的現場一般分為幾個區域進行,安全施工警示區、施工過渡區、施工緩沖區和施工工業區等,通過分區進行施工管理能夠保障周圍行駛車輛的安全通過,同時也能夠將強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
3結語
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及安全關系到城市發展質量和穩定,是為人們創造安全出行環境的前提,是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每一個接觸工程施工的人員都有責任保證工程質量及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向穎.淺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176.
[2]劉兵.淺談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J].文史月刊,2012,(S3):283.
[3]楊再學.市政道路質量及安全控制要點[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39(0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