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王強 劉磊峰



摘 要:按照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統一安排,我們對山西省鄉寧縣西廒村固定觀察點2010年-2016年連續6年進行了上半年現金收支情況的專題調查,從中了解現階段農村家庭經濟來源和主要支出方向,通過考量上半年的收支情況,趨勢性研究純農區上半年的經濟運行和生產生活支出脈絡,在分析當前現狀的基礎上,以期探討增加農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純農區;現金收入;經濟行為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1-0031-06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A
農村的經濟發展關乎國計民生,對于農村家庭經濟來源和支出渠道的了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極大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收入整體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按照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統一安排,我們對山西省鄉寧縣西廒村固定觀察點2010年-2016年連續6年進行了上半年現金收支情況的專題調查,從中了解現階段農村家庭經濟來源和主要支出方向,通過考量上半年的收支情況,趨勢性研究純農區上半年的經濟運行和生產生活支出脈絡,在分析當前現狀的基礎上,以期探討增加農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徑。
1 基本情況
西廒村固定觀察點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北部,呂梁山南端的黃土殘垣區,是一個沒有礦產資源和工業企業的純農山莊,共有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擁有土地總面積744hm2,其中耕地195hm2,農作物播種面積205hm2,主要以玉米為主,達到140.875hm2,占到耕地的72%;以蘋果為主的園地140hm2。經濟格局逐步向“一品專業(蘋果)、各業協調”的特色經濟格局發展,全村共有460戶,農村人口1 821人,勞動力827個,2015年全村全年經濟總收入達到1 796.6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 866元。(2014年全村全年經濟總收入達到1 877.2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0 269元,達到最高)。
上半年農村家庭現金收入專題調查,隨機抽樣情況如下:2010年50戶、2011年50戶、2012年50戶、2013年100戶、2014年50戶、2015年50戶、2016年100戶,其中100戶是西廒村固定觀察點全樣本戶調查。(見下表)
2 農民現金收入來源分析
上半年農民家庭現金收入是指農村住戶上半年內所有的家庭成員的全部現金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但不包括實物收入。
據西廒村固定觀察點抽樣調查資料來看(本文表格數據均為調查樣本戶的戶平均數),2010年以來,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分別為戶均16 613.94元、
7 709.80元、15 772.00元、15 659.93元、17 132.80元和15 231.00元,呈波浪形起伏。
從收入來源層次看,上半年現金收入為: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收入四個部分組成,現金收入比重則主要體現在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上,而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隨經營活動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大力實施及惠及范圍隨機變化。整體上看上半年農民家庭現金收入呈“一增一穩兩隨機”的趨勢。
2.1 工資性收入逐年攀升
隨著經濟運行的平穩運行、物價、務工工資的上漲和西廒村周邊及相鄰吉縣、陜西宜川等地疏花疏果套袋等蘋果產業階段性用工緊張,農民工資性收入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10-2016年以來西廒村戶均上半年獲取外出從業收入為2 688.30元、
4 132.40元、5 666.00元、5 224.00元、7 110.00元、
8 223.20元、7 757.50元,七年來戶均共獲得工資性收入為5 828.77元,占到當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工資性收入的來源因素分析:
①鄉內和鄉外縣內的收入主要來源:一是蘋果產業階段性用工緊張及工價的攀升。西廒村所處的蘋果產業區域,今年的春季蘋果花期基本風調雨順,而且經過連年的發展,多數果園進入盛果期,花期用工很緊張,一些熟練能手成為了整個蘋果產區果農爭搶的“香餑餑”,僅蘋果套紙袋一項,每套一個就從前幾年的3~4分錢上漲到去年的5分錢,今年高到6分錢。二是西廒村地理位置距離縣城僅7.5km,城鄉二元結構影響較小,一些有技術、有手藝的農民在縣城或城中村周邊做工,工價也是逐年提高,日工平均工資從2010年的80元增長到現在約150元。
②縣外省內和外省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穩定就業的青年農民,尚未結婚分家另過的家庭成員帶回來的,隨著國家對工資的促進政策,企業就業工資穩定中增長。
2.2 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穩中求進
從抽樣調查的結果來看,西廒村上半年現金收入來源渠道廣泛,但從 2010年以來農村家庭經營上半年現金收入主要來源是出售產品的收入,尤其是農產品的出售收入。7年來分別出售產品分別占到家庭經營收入的的74.7%、70.9%、72.3%、65.4%、49.4%、61.6%,占到一半甚至到三分之二。從曲線圖可以看到,家庭經營收入和總收入變動一致,體現出上半年純農區農戶家庭經營的主要來源還是產品的出售為主。
家庭經營收入的來源因素分析:
對于純農區的西廒村來說,家庭經營的農戶各憑本事,來源廣泛。但上半年來看,多年還是以出售農業產品,尤其是糧食,主要是玉米和馬鈴薯等以及主導產業產品——蘋果為主。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出售糧食及蘋果的收入,受到上一年秋季產品銷售形勢的影響,上一年產品價格下跌或市場行情低迷,農民會不得已放到來年上半年出售。2015年由于蘋果收購價格行情的下行和市場疲軟,西廒村蘋果戶在今年上半年才得以出售完。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家庭經營的農村商品零售收入穩步提升。主要是服務于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物資供應,重點是農藥、肥料以及農用小型機具的配件和用品。經營戶不多,但收入一直在高水平上運行。
2.3 轉移性收入隨機性大
2010年以來,西廒村調查農戶的上半年轉移性現金收入主要來源是下表中的5種渠道。2010年以來戶均收入分別是436.4元、293.8元、53.0元、
1 339.79元、1 099.0元、610.6元、1 247.0元;分別占到上半年現金總收入的4.11%、3.81%、0.34%、8.56%、6.41%、4.01%和7.50%。
轉移性收入的來源因素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西廒村轉移性收入具有隨機性,家庭非常住人口以及親友贈送來源不穩定,救濟及撫恤收入不確定,糧食生產補貼隨著每年的政策有變動,而且領取收入時間由財政系統的“一卡通”撥付和農民到銀行兌現來決定。
2.4 財產性收入隨機性大
2010年以來,西廒村調查農戶的上半年轉移性現金收入主要來源是下表中的3種渠道。2010年以來戶均收入分別是36.0元、20.0元、4 000.0元、
2 071.8元、0元、50元和0元;分別占到上半年現金總收入的0.34%、0.26%、25.36%、13.23%、0%、0.33%和0%。
財產性收入的來源因素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西廒村財產性收入主要表現在土地轉包收入上,這種收入是取決于農村經營戶對家庭經營的選擇。具有很強的隨機性,而且體現在個別農戶的經濟行為上。當前對于純農區的西廒村,土地流轉現象不是太多,多數的農民還是經營自己的土地,尤其是普遍栽植了蘋果,經濟收入相較更為有保障,看重土地、養護土地、依靠土地還是純農區農民的選擇。
從農民家庭經濟上半年現金收入來源數據四個部分的數據情況分析,可以看出純農區農民家庭收入會上升,但主要會依靠在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上,這兩項來源渠道因素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3 農民支出途徑
農民現金支出結構狀況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農村社會發展,農民的各種投資消費關乎農村市場振興和國家繁榮。由于各個階段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需求重點不同,支出熱點各異,因而消費支出的結構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上半年農民家庭現金支出是指農村住戶上半年內所有的家庭成員的全部現金支出,包括生產費用開支、稅費支出、財產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和生活消費性支出,但不包括實物性的支出。
據西廒村固定觀察點抽樣調查資料來看,2010年以來,上半年農民現金支出分別為戶均10 641.40元、13 465.20元、12 080.70元、15 094.12元、
15 392.00元、19 366.54元和20 515.30元,呈增長上升的態勢。
從支出渠道看,上半年現金支出的比重則主要體現在農民家庭經營費用支出和生活消費性支出上,而稅費支出和財產性支出占到的比例不大,轉移性支出隨家庭經濟收入的狀況小幅度的波浪形變化。
3.1 生產費用支出
2010年以來,西廒村農民上半年戶均生產費用穩步攀升,由2010年的6 789.4元增加到2016年的10 389.20元,增加3 599.8元,生產費用支出占上半年現金總支出的比重分別是63.8%、51.96%、48.62%、51.80%、37.56%、43.37%和50.64%。支出在增加但比重有所下降。
從生產投入的分項內容來看,用于家庭經營費用支出年均增長8.5%,其中農業支出費用年平均增長2.2%。
用于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所占比重不大,呈馬鞍形發展趨勢。從2010年起連年增長,在2013年到最高點,隨后幾年下降,但近兩年內仍在較高水平上運行。
農業生產費用支出的增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效應。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購置與更新大中型農機具補貼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的實施,激發了農民對農業生產投入的熱情。加上連續幾年農產品產品價格的上漲,尤其西廒村主導產業蘋果價格一路高拋,極大地帶動了農業生產收益的增加,增強了農民對農業生產收入增加的預期,支出欲望也因此進一步提高。二是農業生產資料購買量的增加。因為預期收入增高,農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農用生產資料的投入,尤其多數果園進入盛果期,肥料、農藥、果袋等農資用量不斷加大,同時,畝收入的投資產出比的提高,極大地刺激了農民養地、愛地的熱情。三是農資價格與農村雇工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民生產成本。多年來的農用物資,尤其復合肥、農藥、果袋等果園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揚,再加上農忙時節集中用工的缺口,農村雇工價格的不斷提高,致使農民生產成本增多。四是隨著農民生產經營活動與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農民生產投資的貨幣化傾向提高,農民家庭生產技術裝備增強。“小白龍”、微耕機、追肥槍、農用三輪車以及噴施用具等生產技術裝備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加大,尤其2013年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125元,主要是多數果農加大了防雹網等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當年防雹網建設面積達到33hm2。
3.2 稅費和財產性支出
從2010年到2016年西廒村問卷調查的情況看,稅費支出和財產性支出占到比例不大,隨機性較大,最高一年僅占到1.92%和2.38%,最低時候沒有。
調查了解到,西廒村目前稅費支出負擔不大,而財產性支出主要渠道是農村財產的租賃和土地流轉費用,農村貸款也隨著農村經濟收入的增長而減少,但短期和急需的小額拆借經常發生,多數農村內部的資金拆借是無息的,作為貸款利息支出占到總支出的比例不大,對農戶經濟運行和發展影響不大。
3.3 轉移性支出
從2010年到2016年的統計調查,西廒村轉移性支出比較平穩的波浪形起伏。分別占到總支出的比例是9.73 %、6.84%、11.60%、6.54%、17.93%、6.44%和2.90%。其開支的主要渠道是贈送親友,歷年占到轉移性支出的48.79%、51.15%、29.19%、69.21%、94.93%、67.01%和70.88%,其次是其它轉移性支出,歷年占到轉移性支出的51.21 %、13.03%、43.83%、20.77%、3.12%、29.14%和25.25%,以上兩項呈波浪形運行。帶給家庭非常住人口的支出,這一項呈下降趨勢。罰款支出一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調查了解到,轉移性支出的主要渠道是贈送親友,實際上多數是農村親戚之間的禮尚往來,其支出數額一是隨社會行情而行,二是比較理性的根據自身的經濟收入而決定,三是遵行國家勤儉節約、理性操辦婚喪嫁娶的倡導,農村禮金往來有一定的節儉。
3.4 生活消費性支出
生活性消費支出是農戶家庭最基本的經濟行為之一,是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社會化的集中體現,也是農村經濟支出項目中最為敏感的內容。
從2010年到2016年的統計調查,西廒村生活消費性支出呈現出連年增長的趨勢。分別占到總支出的比例是23.43%、40.93%、37.40%、39.23%、44.30%、49.86%和45.63%。其開支的主要渠道是食品、衣著、生活服務支出和文化服務支出等內容,(詳見下表,2010-2012年沒有開展分項調查)
從調查中可以分析到,食品和衣著依然是生活消費性支出的兩個大頭,隨著農村家庭經濟發展的趨勢,呈現增長的趨勢。住房、燃料、用品支出不穩定,很隨機。從調查中可以了解到,當前純農區農戶依然保留著“穿衣吃飯量家當”的思想,支出額度較為理性,但其消費的市場化商品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食品的副食化、衣著的時髦化、住房的舒適化以及家庭用品的現代化日益強烈,農村追求現代生活的熱情依然高漲,居家生活的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值得關注的幾個生活消費性支出:
①保險支出。尤其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財政補貼的促動下,農村的新農保和新農合得到了農民的認可,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支出。顯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戶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抵御風險和防范風險的意識顯著提高,傳統的“養兒防老”,“靠兒養老”的模式正逐步和社會化的養老、醫療保險融合。
②生活服務支出。農村家庭生活服務支出連年增長,其消費支出水平不斷升級。從調查中可以了解到農村生活性服務支出的增加,并不單純因治療、住院費用的支出而有多大的影響,而與農村社會的日益發展進步和農民思想上追求小康生活的變化有直接關系。
③文化服務支出。農村家庭文化服務支出趨穩增長,一方面教育改革帶來的學雜費增長,加大了家庭的現金支出。另一方面農民文化素養的提高以及望子成龍的期望值的逐漸升高,農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觀念的轉變。再一方面西廒村歷史悠久的文化沉淀和倡導文化素養的良好社會環境,都增大了農村家庭文化服務支出。
④交通通訊支出。西廒村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農村家庭交通通訊支出比較理性,主要用于手機費用和日常的出行費用。支出因素主要在于手機使用的收費標準和車輛票價以及油價的調整,同時與村民出行頻率息息相關。
⑤旅游支出。這是農戶家庭消費支出的一個新亮點,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村家庭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的旅游愿望越來越強烈,一些家庭的子女甚至把父母帶出去旅游,作為兒女的孝心行動。
總的來看,純農區的西廒村上半年現金的支出渠道比較單純。主要支出依然是發展生產和家庭消費,以及“行走門戶”的禮尚往來。其支出慣性依然要保持一段時期,但農村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村家庭經濟的增加、城鄉差距的縮小、青年農民素養的提高等等因素,會進一步加大上半年的現金支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