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鈴
摘要:女性在我國的現代化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而生育又是人口素質提高的重中之重。在生育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對于女性生育權的保護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話題。本文通過分析生育權和女性生育權的研究現狀,對兩大焦點問題“‘符合各方面生育條件的女性不愿意生育和‘不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女性想生育是否合理”進行闡述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表明自身觀點后試圖構建完整的對女性生育權保護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生育權;女性生育權;保護
生育權,是指自然人擁有的依法決定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一種資格或自由,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和選擇生育方式的自由。公民的生育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與其他由憲法、法律賦予的選舉權、結社權等政治權利不同,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剝奪的。它最早出現于19世紀后期,是伴隨著西方女權主義運動而被提出的概念。
女性生育權至今沒有明確概念。
一、生育權與女性生育權研究現狀
在我國,對生育權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 年后。截至2017年3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主題與“生育權”相關的記錄有1255條,篇名帶有“生育權”的記錄為413條,在這413條記錄中,篇名帶“女性生育權”的僅有39條,篇名帶“獨身或單身女性生育權”占22條。可見我國學術界大多是研究“生育權”或“獨身女性生育權”的著述,而很少以“女性生育權”為研究的重點。
在國際社會,對于女性生育權的保護只是在保障婦女人權的領域略有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也主要停留在對生育權的概念、性質、主客體、內容上的理論研究,而且研究結果沒有傾向性結論,學者眾說紛紜。此外各國學者對于單身女性的生育權、監獄罪犯(包括死刑犯)的生育權、生育權與計劃生育政策、夫妻生育權的沖突、人工受精和代孕行為等方面做出了不同深度的研究。
二、爭論焦點及現實原因
關于女性生育權,爭論焦點可總結概括為“符合各方面生育條件的女性不愿意生育”和“不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女性想生育”是否合理?
(一)“符合各方面生育條件的女性不愿意生育”合理嗎?
它爭論點主要集中在婚姻關系內部,即生育權是妻子的權利還是丈夫的權利。對此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育權是婦女的權利,其主要是基于婦女權益保障法和《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的規定。第二種觀點認為,在婚姻關系內部,盡管女性和男性都有生育權,但由于女性生理的特點,生育主要是通過女性來實現,因此生育決定權在于女性。第三種觀點認為,在婚姻關系內部男女擁有平等的生育權。
這里要討論的重點在于“生育權”是否存在一種強迫性。比如二胎政策實施后,讓許多渴望再生一個小孩的父母得到了滿足,同時也讓當初能以計劃生育政策推脫生小孩的女性面臨了新的挑戰。
為什么在中國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強迫生育呢?“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職責就是生兒育女、侍奉家庭等傳統封建思想,使得中國人普遍認為生育就是女性職責,甚至女性自己都會認為如果因為自己追求其他權利和自身發展而耽誤了生育,也是對丈夫和家庭的不負責任。由此可見,確立女性生育權的客觀必要性。
再說為什么很多女人不愿再生育了呢?在中國的現實中,有太多女性因生育問題而遭遇不公的待遇。比如就業問題,由于體力和生育而造成的生理弱勢會影響到女性在其他領域的發展,從而無法與男性進行公平競爭,而男性的性別優勢又可以通過長期積累迭代而進一步加強男女之間的差距。如果有孩子,女性容易在職場空間被壓縮、甚至喪失掉職場競爭力。
女性在職場要想有所成就,很多時候不得不面臨生育一再推延的情況,這實際上也是社會對于女性生育權的一種變相侵犯和踐踏。同時女性在拒絕生育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領域事務當中,積極參與社會分工,積累自身經濟資源和話語權,提高社會地位。
(二)“不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女性想生育”合理嗎?
在這里的不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是指單身女性,即討論無配偶者是否也享有生育權。就目前關于這一話題的各方面資料來看,大多數研究人員都對其合理性持肯定態度。
現代文明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不通過男女自然兩性結合而產生后代的現代醫療技術手段,使得傳統的倫理道德、家庭觀念備受挑戰和沖擊。人們開始選擇多樣的生活方式,單身、未婚同居生子現象越來越多。生育必須以婚姻為前提的觀念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必然無法為人們所普遍認同,締結了婚姻并不意味著必須履行生兒育女的義務;同樣,不婚、非婚者擔當父親、母親的權利或資格不合法律能夠完全剝奪的。限于在現代法律制度中,不僅僅夫妻之間或者處于生育期的男女之間才能享有生育權,其實任何人都享有,只是不同年齡段的自然人所享有生育權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反觀歐美國家,他們的家庭觀已發生了劇烈變化,非婚生育正越來越普遍,但歐洲與美國仍有一些差異。歐洲很多是關系穩定的同居伴侶在生育,而美國則是單身母親做出的貢獻。據2011年的人口統計,美國85.2%的單親家庭是單身媽媽家庭,其中約45%的單身媽媽從未結過婚。單身生育有些是意外懷孕,這種情況下的單身母親大多經濟狀況不佳,但也有一些是條件好的女性主動選擇了單身生育。
三、反思
(一)“符合各方面生育條件的女性不愿意生育”合理
筆者認為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的作用是男性所無法取代的,從卵子受精、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女性不僅增加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不僅如此,婦女的生育過程還直接影響著胎兒的健康發育與安全。而且,與在分娩危險期間死亡的母親或嬰兒人數相比,身體和智力受到損傷的存活者要多好幾倍。所以,我認為誰也沒資格強迫女性生育。女性對是否生育具有絕對話語權,且國家對女性予以保護,確認和保障婦女的生育權理所當然。
(二)“不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女性想生育”合理endprint
筆者也認為無配偶者也享有生育權。生育權是一切自然人與生俱有的權利,即使法律不加以確認,人們事實上也享有這種權利。雖說生育權應當賦予給公民,但是公民不能肆意行使,畢竟生育權利的行使不可逆,我們不能冒著給生命帶來悲劇的風險。因此,單身母親行駛生育權也得滿足一定的條件:
1、有生理基礎,生理上滿足適婚,有生育能力條件,無論是已婚未婚生育都應達到了適婚年齡,且有生育能力的條件。以此排除年齡不滿足法定結婚年齡,即 20 歲以下的女性。同時也應當排除因年齡過大而不能生育的單身女性。
2、有一定經濟實力,能夠對自己和孩子負責。如果單身女性只是單純的想繁衍后代,延續自己的優良基因,而不愿意承擔養育孩子的義務,將對社會保障產生更大的壓力,也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因此單身女性在行使生育權時,也切實冷靜思考,慎重決定,要綜合自身的經濟條件,健康條件,生活環境,對社會負責更要對下一代負責。
四、應對措施
對于女性生育權的保護任重而道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針對女性個體
1、首先就是法律構建。任何權利的保護都必須落實在法律規范上,只有在法律的規范下,人們的行為才會理性,權利也才能得以真正的享有。應該在憲法中明確指出生育權是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從民法角度保證生育權的合法實現、保證生育權受到侵犯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加強生育權的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通過普法宣傳,使更多的公民了解自己享有生育權,了解在生育權受到侵害時應該采取何種救濟途徑。使公民與執法機關得到有效的配合,實現執法機關對公民生育權最大限度的保護。
2、其次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構建生育權保障體系。尤其是女性生育權保障體系,包括保險、保健、醫療等多項內容。女性生產應立法在費用上比照現有規定減免,由社會負擔,義務教育制度普及至農村每個家庭。給每位女性購買生育保險,當其成為產婦時即可享受,是一種期待權,納入到國家保障體系。
3、于單身女性而言,除了上面的對策,單身女性生育權的實現形式包括以下幾種:人工受精、穩定的性關系。單身女性的生育行為,其權利是自然權利,在不會影響和侵犯他人權利的前提下應受法律保障。
(二)針對女性生育權與配偶生育權沖突
1、夫妻間生育權的立法完善分為公法上的完善和私法上的完善。如引入多種機制綜合解決,比如私人救濟機制和社會救濟機制。
2、完善司法解決機制,使得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具體平衡各方的利益。應如何解決女性生育權與配偶生育權的沖突。
婦女生育權問題屬于婦女問題的一類,也是社會分工和家庭、血緣關系演變的產物,是人類社會非均衡發展的結果與表現或兩性在家庭和社會關系中的不平等,實質是社會分工所導致的人類異化生產的結果,歸根結底根源于資本與所有制力量,其解決、希望與標志都在于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與社會總異化的徹底消除。因此,要想切實保護女性生育權,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婧,女性生育權的法理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3
[2]張夢潔,試論我國夫妻間生育權糾紛解決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3]http://www.lawyermr.com/sw/zx/20140724/39463.html
[4]于韻,單身女性生育權[D],吉林大學,2015
[5]羅瑜,女性生育權問題研究,四川大學[D],2007
[6]胡小娟,“單身女性生育權研究”[D],蘇州大學, 2012
[7]張敏杰,中國古代的婚姻與家庭[J],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8]王歌雅,生育權的理性探究[J].載于《求是學刊》,2007
[9]姜玉梅,生育權的法律定位[J].人口與經濟,2004
[10]譚桂珍,論“生育權”及其救濟[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
[11]萬文華,淺談生育權[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
[12]趙敏,生育權的本質屬性[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2004
[13]樊麗君,生育權性質的法理分析及夫妻生育權沖突解決原則[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14]李洪祥、王雪梅,已婚婦女在夫妻關系中的人身保護[J],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