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廣勝
【摘要】浙派眾多的笛子大師之一趙松庭先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就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幽蘭逢春》,演奏學習這首作品的人特別多。作者的靈感從何處而來呢?就是因為當初周恩來總理贊美昆曲,總理的一句話使作曲家聯想到了自己,回想了自己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藝術生涯和生活經歷,顧名思義,趙松庭先生以蘭花逢春的比喻來抒發自己對周總理的懷念和想念。不過還有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這部感人的作品運用了昆曲曲牌《二郎神》,這部作品感人至深,是笛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關鍵詞】笛曲;幽蘭逢春;音樂藝術;趙松庭
【中圖分類號】J617.5 【文獻標識碼】A
一、趙松庭和他的《幽蘭逢春》
趙松庭,1924年出生于浙江東陽,2001年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77歲。趙松庭先生是南方曲笛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笛子研究教學的先驅之一,他創作了很多優秀的笛曲,比如《早晨》、《鶴鴿飛》、《幽蘭逢春》等,這些都為我國笛子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啟示,并且有很多都已被列入中國笛子的經典之作的行列。他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他撰寫的《中國竹笛源流》、《中國笛子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等多篇優秀論文極具學術價值,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幽蘭逢春》創作于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召開后,趙松庭先生想到了周總理的話,對于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是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思,靈感涌現,在自己多年學習的音樂基礎上創作了這首笛曲。蘭花,是一種形態優美清新,寓意高潔、典雅。素有花中“君子”之稱,他以蘭花自寓來表達自己的志向。他的創作從早期的《早晨》到《幽蘭逢春》跨度三十年的時間,此時的音樂創作無論是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最成熟的時期,他的作品是他人生感悟的積淀。
二、《幽蘭逢春》中昆曲音樂元素運用
昆曲是明代嘉靖年間魏良輔吸收多地的音樂風格的優秀因素,對原來的昆山腔調進行加工改良之后的杰作。清代中葉以后,昆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昆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笛子,笙、蕭和琵琶都是它的輔助樂器。昆曲的演奏充滿細膩的情感和優雅的特色。《幽蘭逢春》這部作品取材于昆曲曲牌【二郎神],是昆曲唱腔中比較有特色的曲牌,以深情、委婉為人所知?!队奶m逢春》這部笛曲的引子和慢板悠揚蕩漾,清新雅致、大體的音樂風格與《二郎神》的唱腔風格特別相似,這也是昆曲和笛曲的一次完美結合。
(一)旋律
《幽蘭逢春》全曲分為5個部分,引子、慢板、華彩、快板和尾聲。在旋律上引用昆曲素材進行,將主干音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旋律走向與【二郎神】如出一轍。對于民族調式的使用和《幽蘭逢春》大概一樣,旋律非常細膩,耐人尋味。慢板部分典雅深情,向人們訴說自己的坎坷遭遇和挫折之際有多么的難熬,不過春天的到來給人一種全新感覺。作曲家在主旋律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創作,加上西方的音樂創作技巧使音樂作品不斷的起伏變化,
(二)節奏
在節奏的使用上主要由散曲、慢曲、中曲、急曲組成。作品采用昆曲中的慢板中一板三眼的4/4拍子,節奏上自由靈活,引子中運用了非常自由的無板眼限制的散板。非常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了如怨如訴的思想感情,曲調婉轉歡快。旋律生動變化。充盈著歡樂喜悅。
(三)裝飾技巧中的昆曲元素
笛曲《幽蘭逢春》的演奏技巧與昆曲唱腔中的笛子伴奏的旋律上有很多共性,運用了打音、波音等藝術技巧。在《幽蘭逢春》的慢板中,大量運用技術性手法將旋律達到了優美和諧的效果?!队奶m逢春》中經常使用連音和頓音,用來表達過場音樂中歡快的情緒。這是與昆曲演奏存在區別的一點,昆曲中很少在意演奏速度的快慢,只用輕柔溫和的演奏。
三、《幽蘭逢春》的音樂意蘊
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精髓在于追求作品內在的韻味,而非“形似”注重“神似”,做到傳神的效果。中國有很多贊美花卉的音樂作品,《梅花三弄》贊頌了梅花高潔,《雨中蓮》贊頌荷花婀娜多姿,而《幽蘭逢春》則是對蘭花的描寫,贊美了它的寧靜雅致的高尚品格。蘭花是“四大君子”之一,己經成為古代文人人格清幽的象征。并且《幽蘭逢春》形象的刻畫出了蘭花的內在氣質,表現出了一種昂揚正氣的“君子”品格?!队奶m逢春》這部作品是樸素美與華麗美的結合,歌詞樸素明了,用單純的符號讓人遐想。旋律又是非常的悠揚婉轉,和聲加上各種裝飾性技巧,作品的聽覺感覺華麗唯美形成了一種和諧美,這樣的理想意境是最作曲家的最終理想。
四、結語
笛子最動人的地方在于它動聽的聲音,它的音色極具有魅力,笛子的靈魂是韻律,笛子的意境是情感,笛子的美學在傳達情感。他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從笛曲《幽蘭逢春》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昆曲音樂有著深入的研究,在審美和意境上提高了很多雅趣,在中國的古典藝術這片肥沃的土壤中長出美麗芬芳的“幽蘭”之花。這部作品以其優秀的藝術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穩固根基,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增加了不一樣的光芒。不過在目前來說,中國笛曲藝術研究成果有很多的文獻和論文,但從美學和文化等多種角度著眼,中國的笛曲藝術相對薄弱。所以用大文化的視角來歸納、總結,將中國特色的民族藝術加入到音樂中,就會豐富中國笛曲藝術,在理論或者實踐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每一首作品都能夠看成趙松庭的生活經歷,用音樂抒發個人的理想,用韻律表現自己的希望,這就是他創作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張坤.《幽蘭逢春》的創作之路[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4).
[2]鐵梅.論中國竹笛藝術及其流派[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3]張艷娟.笛子獨奏曲《幽蘭逢春》演奏與賞析——趙松庭作曲李濱揚改編[J]. 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6).
[4]王利娟.《幽蘭逢春》中的昆曲音樂元素初論[J].大舞臺(雙月號),2008(03).
[5]曹星.千古絕笛笛猶新幽蘭逢春春常在——追憶和趙松庭先生的患難之交[J].人民音樂,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