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主要作用于人們的情感世界,應以審美為核心。鑒于此,本文將探究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旨在對一線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審美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審美教育在日常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審美教育這種自我教育方式,能極大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好的提升學生音樂創新能力。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價值
簡單來說,音樂審美指的就是鑒賞音樂的能力,在音樂鑒賞中感受音樂的真諦與內涵。鋼琴家李斯特(匈牙利)曾經指出:音樂是人類社會的萬能語言,通過音樂這種語言人們的情感能被一切人理解和向任何心靈說話。高校音樂教學中積極引入審美教育理念,有重要意義。加強音樂審美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與理解音樂內涵。音樂審美教育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的開發學生思維。審美教育的滲透不能僅局限在音樂外在形式以及聽覺享受上,更應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認同與共鳴,促使學生產生審美愉悅。審美教育的滲透還能將傳統授受模式轉變成啟發式教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思考能力、信息收集能力、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審美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相互討論、共同學習,及時發現學習中的美感。另外,審美教育的實施,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情趣,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與審美觀念。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至關重要,發揮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滲透的不足之處
(一)高校缺乏審美教育意識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理念比較滯后,部分高校將音樂教學看作是一門簡單的傳授音樂技能、唱歌、學習樂譜的課程,只注重理論、技能的講述,忽略了音樂教學中的審美價值。高校缺乏審美教育意識,思想觀念滯后,勢必會阻礙音樂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師資不足
部分高校不重視音樂教育的開展,忽略審美教學的滲透,僅將音樂看作是娛樂、調節課程,忽略對音樂高端人才的引進。現有老教師專業知識、審美教育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無法為學生帶來先進、優質的審美教育,嚴重影響音樂審美教育的開展。
(三)學生缺乏審美教育興趣
學生是音樂學習的主體。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學生缺乏對音樂審美教育的認識,更何談審美教育興趣。缺乏興趣的引領,即使有再優秀的教師,也無法開展審美教育。在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下,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老師并未掌握學生對審美的理解,審美教育無從談起。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正確認識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具有藝術之王的美譽,音樂凝結了人們的精神觀念以及情感精髓。音樂教學服務于審美教育,是有效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教育中貫徹審美教育理念,也是音樂教育的基本形式。故而,高校領導階層以及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徹底改變傳統片面、簡單的教學思路,正確認識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在音樂審美教學中,理論基礎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制約音樂審美教學的重要因素。音樂教師必須從審美特征、審美心理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創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認清音樂與情感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更好的控制情感,全面提升學生藝術創造力與想象力。與此同時,音樂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自身表演示范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分享音樂感知、傳授審美價值,樹立積極的審美體驗,更好的開展審美教育。
(二)注重培養學生審美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音樂教學中要想順利滲透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必須充分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站在心理學角度分析,興趣是學生喜歡并接近這一事物的情緒。故而,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征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接近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對學生來說,音樂美感屬于一種社會意識,美感必須悅耳動聽、賞心悅目,通過五官更好的滿足精神需求。故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熟悉掌握音樂教材,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綜合音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認知規律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充分挖掘音樂教學中的力度美、旋律沒、歌詞美等美感。教師動情的演奏、直觀的教具、生動有趣的講解,均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的達到培養審美能力、提高音樂表現力的目的。
(三)注重音樂欣賞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是非常重要的組成環節,通過音樂欣賞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更好的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內在美。與其他階段的學生不同,高校學生具備了自我分析能力與自我探究能力,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個性特征、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各方面生理、心理機能發育比較成熟,有了相對成熟的思維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在教學過程中結合音樂韻律與節奏展開想象,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在音樂欣賞課中,應先指導學生認真的聆聽音樂,以聽為主、以講解為輔,鼓勵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開展想象,自然而然的實現審美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學習《百鳥朝鳳》這首嗩吶獨奏曲時,應先指導學生聆聽大自然中各種鳥類的叫聲,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天空中飛滿各種鳥的情形,讓學生們形成初步的內心體驗。再指引學生們想象農村結婚辦喜事的熱鬧情景,積極體驗愉快歡騰的熱烈氛圍。例如,在學習《第五交響曲》時,教師可以先講解貝多芬的經歷,讓學生結合貝多芬的經歷進行想象,例如,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當時的階級命運如何,貝多芬的個人命運等等。從本質上來說,音樂是通過聲音表達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應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在音樂欣賞中滲透審美教育。
(四)深化審美教育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示范、表演能力,這也是衡量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音樂作品自身有著豐富的藝術情感,對教師的情感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借助自身情感,以情誘情,更好的激發學生產生審美情感。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外表形象均能直接影響學生情感。教師應結合音樂作品內容,積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深化審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意識到,情感體驗是深化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學生們積極感受自我情感和周圍氛圍的熏陶,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更好的誘發自己內心深處的審美意識。例如,在學習《梁祝》這一首作品時候,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營造一定的情境。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指導老師,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勇氣與智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應用,能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優化、提升音樂審美教學質量。教師可在大屏幕上播放這樣一個片段:祝英臺跳進梁山伯的墳墓中,墳墓合上之后出現了兩只相伴相隨的蝴蝶翩翩起舞。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替代傳統粉筆黑板枯燥教學模式,在多媒體視覺、聽覺多感官刺激下,充分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通過視頻播放的感人片段,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內心體驗,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欣賞音樂之美。
四、結語
本文以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價值以及不足之處為切入點,從正確認識、培養學生審美興趣、注重音樂欣賞、深化審美教育等方面,詳細論述了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高校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若谷.試論體育美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6).
[2]張濤.淺談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審美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5).
[3]顧笑瑜.談音樂審美教育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J].科技創新導報,2013(13).
[4]郭超.談普通高校的音樂審美教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5]王璐凡.基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音樂素質教育改革研究[J].音樂時空,2014(02).
[6]趙大海.淺談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2(10).
[7]賀婉瑩.淺談如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4).
[8]陳婷婷.淺談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中的審美素質教育[J].大眾文藝,2012(19).
作者簡介:韓爽(1988—),女,河南許昌人,藝術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