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宇
【摘要】本文分析了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魏爾蘭的作品風格,闡述了魏爾蘭的創作歷程及法國偉大的藝術歌曲家福雷的作品風格,分析了聲樂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的演唱背景,旨在更加深刻的理解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準確的把握套曲的情感內涵。
【關鍵詞】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演唱背景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詩人魏爾蘭及其作品風格概述
法國偉大的藝術歌曲大師,加布利埃爾·福雷 ,采用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魏爾蘭的詩,寫成的聲樂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是法國藝術歌曲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這部聲樂套曲采用詩人魏爾蘭兩部詩集中的五首詩歌為譜曲題材,是福雷眾多藝術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一)詩人魏爾蘭簡介
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魏爾蘭,出生于法國北部的梅斯,其父為拿破侖手下的一名士兵。1870年,與蒂爾特·莫泰結婚,由于早年在巴黎接受教育,年輕時魏爾蘭就職于巴黎一家保險公司,1871年,因同情巴黎公社而被當局解雇。其后,魏爾蘭偕同詩人蘭波流浪比利時和英國,1847年,出版的詩集《無題浪漫曲》代表了其創作的高峰。這部詩集通過表達詩人日常生活的歡樂和痛苦,抒發了其焦急的欲望與婉約的情思。魏爾蘭憂郁的詩風,折射了其坎坷、波折的一生。1875年,魏爾蘭離婚,后因醉酒誤傷蘭罪而被判入獄18個月,在獄中,魏爾蘭皈依天主教,1881年詩集《智慧集》反映了他宗教懺悔的情緒。晚年魏爾蘭生活貧困,一直在醫院度過。直到1890年,魏爾蘭在詩壇的地位得到國際上的肯定。1896年,魏爾蘭逝世于巴黎。
(二)魏爾蘭作品風格
魏爾蘭是一位憂郁的詩人,被尊為法國“象征派”詩歌的“詩人之王”。典型的現代派文學流派之一的象征主義,與現實主義具有本質的區別,象征主義關注人們的內在精神世界,強調主觀認知與藝術想象的創造作用。開始強調詩歌的音樂性,提出了獨特的“美的定義”,與浪漫主義不同,象征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作為象征主義代表的魏爾蘭,其作品風格最鮮明的特色便是詩詞極具有音樂性,早期的魏爾蘭屬于巴那斯派詩人,而巴那斯派的詩作,極具音樂性的韻律,象征派在發展過程中保留了巴那斯派語韻的音樂性及詩句的柔美感。魏爾蘭本人秉著“音樂至上,除了音樂還是音樂”這一原則,創作出極具音樂性的法語詩詞。魏爾蘭追求詩體的極端自由,因而其詩體結構主要的特點便是自由。而正是這種自由的詩體結構為福雷的創作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魏爾蘭的作品大多明朗輕快、流暢舒緩,他的詩是自然景物與作者情感的完美結合,明朗與朦朧意境的結合,使他的詩神秘又簡單。
二、聲樂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音樂風格、情感內涵及審美特征
(一)《五首威尼斯之歌》的創作背景
創作與1891-1892年的《五首威尼斯之歌》,于1892年首演于“法國國家音樂協會”的作品發表會上。《五首威尼斯之歌》與1891年完成的作品《佳歌》一同被認為是代表作曲家巔峰創作的代表作品。在整部聲樂套曲中,《曼多林》、《綠》、《憧憬》、《在暗中》、《致克里曼那》共五首藝術歌曲被采用。福雷對每首作品都標注了詳細的表情提示及速度,使歌唱家更好的理解作品。在整個聲樂套曲中,福雷將詩歌與音樂的有機結合,采用法國音樂的特點及旋律聲部,引入鋼琴伴奏的方式,賦予作品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二)《五首威尼斯之歌》的音樂風格、情感內涵及審美特征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音樂界,德彪西作品的發展昭示著印象派的至高地位,在這樣的環境下,福雷堅持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關注人感官美的享受,其自由的和聲處理方法,多變的音樂色彩,纖細如畫的聲響特點使其音樂風格得以體現。他強調作品的節奏感,對于音節間的流動的尤其偏好。福雷在作品中對于和聲和音調的獨特處理,主要體現在其轉調變音的快速性上,《致克麗曼》中的多利亞調式,反映了他對于教堂音樂的熟悉。
在整部套曲中,既無強烈的音調對比,又無情緒和力度上的跌宕起伏,套曲具有濃烈的法國味,總體情調高雅,韻味獨特。在優美的旋律下,歌詞如畫面般展現在觀眾面前,散發著深厚的浪漫派氣息。在創作過程中,福雷追求的是一種高遠又具靈性的境界,浪漫的音樂在冷色調的渲染下,給人一種冷清、孤寂、遙遠的感覺。藝術歌曲柔和如甜美、婉約而寧靜的特點與歌劇慷慨激昂的特點,是聲樂表演和聲樂審美活動的基本依據。在作品具體的演唱過程中,對于細節的把握要求極高,每個字或音都有著特殊的要求,歌曲的目的在于準確地表達情感,展示場景。歌曲的獨立性及單線條表現形式,要求歌唱者具備細膩準確的藝術處理水平。法國藝術歌曲的陰柔美審美特征,是在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藝術歌曲清淡雅致的特點,給人一種放松、柔和、自然優美的感官體驗,在整部套曲中,音樂所傳達的畫面使人聯想到雨中的花園、月光下的小徑、樹葉上的陽光、撐傘的少女,這種真切的畫面感通過音樂呈現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音樂與情感間的矛盾,并不影響作曲家將詩歌與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魏爾蘭的詩歌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淡淡的哀愁,詩人用絕望、疲憊、哀怨、冷酷、絕望、敏感這些單詞來表達這種哀愁,而音樂家通過音樂的手段,使詩歌表達出一種情感的糾結,將五首歌設置了五個場景,使音樂與情感在音樂家的創作下歸于統一。第一首曲子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夜色正濃的夜晚,情郎們彈唱著夜曲,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戀,在微風中,主人公歡快的情緒通過小步舞曲體現出來,第二曲場景變化為寂靜的森林中,表達了主人公沉浸在愛情中甜蜜又莊重的感覺,在《綠》中傳達的積極的情緒,符合人物心境的變化。
三、總結
魏爾蘭創作的優美小詩,激發了福雷創作的靈感,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是在魏爾蘭作品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因此,套曲的演唱風格受到詩人情感及作品風格的影響。福雷在聲調處理上獨特的技巧及追求自由的創作風格,使整部套曲以場景展現的形式將觀眾帶入到創作者的情感世界。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是法國藝術歌曲的巔峰之作。
參考文獻
[1]趙金諾.福雷藝術歌曲探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2]梁瑩.福雷聲樂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的演唱背景之分析研究[J].樂府新聲,2014(04):157-161.
[3]劉玢.福雷聲樂套曲《威尼斯之歌五首》的教學探析[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