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山流水》作為我國著名的十大古箏樂曲之一,深受大眾的喜愛。本文主要介紹《高山流水》這首古箏曲的產生背景,從而對音樂風格、審美意蘊、藝術特色進行分析與鑒賞。
【關鍵詞】高山流水;音樂風格;藝術特色;審美意蘊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識碼】A
《高山流水》是我國古箏曲里的翹首,是我國的傳統音樂的藝術精粹。處處滲透著中國傳統的文化,體現著古典音樂的特色。以下就以該曲作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該曲的藝術特色、風格以及審美意蘊,并從這些角度來對《高山流水》進行賞析。
一、古箏曲《高山流水》的主要內容以及藝術價值
(一)古箏曲《高山流水》的主要內容
在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研究史無前例的繁榮。在樂曲方面也涌現出眾多優秀的音樂家,創造《高山流水》這首曲子的大師,是在當時很有名氣的伯牙,伯牙的代表作便是《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不僅僅是知音、好友的代名詞,更是古典藝術的代名詞。《高山流水》作為我國傳統的音樂,雖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仍有不朽的魅力。它主要有四部分包含起、承、轉、合,運用了泛音等演奏方法。
(二)《高山流水》的藝術價值
古箏藝術的發展是離不開傳統音樂的傳承。要想深入的了解我國古典民族音樂首先就要分析像《高山流水》這樣經久不衰的作品,在其中獲得經驗與靈感,畢竟這樣的作品作為中國文化被傳承了幾千年。三大古箏流派使《高山流水》更加展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只是因為它們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在我們的認知里,古箏是非常古老的樂器,有著久遠的年代感,正是因為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韻味,才使得古箏有更頑強的生命力。這些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的文化,是歷史積攢而來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是我們藝術創作與長遠發展不可忽視的瑰寶。
二、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藝術特色分析
(一)豐富的情感蘊藉
《高山流水》曲子中帶著許多情感,特別表達的是對“高山”和“流水”的喜愛之情,演奏者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要融入自己的對自然對山水的熱愛,這樣才能完全表現出《高山流水》的壯麗,才能將聽眾帶入其中,體現出曲子的內涵。
(二)和諧恢弘的表現效果
對這首曲子的整體協調性上,上下的連接都是這首曲子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份。要求演奏者熟練地掌握整首曲子,熟悉每一個細節,認真的體會。這樣在演奏的時候才能完美的呈現。就像是“高山”和“流水”的細微變化,要熟練地掌握才能保障曲子的整體性是一致的,整體的風格也是統一的。
(三)多變的處理技法
這首曲子的細節之處畫風多變,所以對于演奏者的技術、對曲子的熟悉程度,演奏技巧,每一個音的力度,每一段音的旋律,肢體的協調、琴弦的抖動等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首曲子的復雜性,要求演奏者不僅要熟練掌握曲子,還要融入感情,在表演中手法嫻熟,如流水般順暢,要準確的展現出曲子每個細節的變化。
三、古箏曲《高山流水》的審美意蘊
善于變化的音樂旋律和豐富的情感可以彰顯出《高山流水》的獨特魅力,其審美意蘊體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箏曲《高山流水》經過一代代音樂家的創新改造,將情與景的融合表現的淋漓盡致,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一)高潔忘我的文化意境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心靈相同”的訴求與“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另一方面期望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古箏作為傳統樂器,在演奏當中包含著傳統文化,而在情景交融的時候便是古箏演奏的重要追求。《高山流水》將真摯的友人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前寄托于山水之中,使兩者有效融合達到忘我的境界。
除此之外,志趣相投的知音是求不來,所以真摯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使后人明白了這個道理,因而將純潔的友誼寄托于山水之間,寄托于《高山流水》之中,使得友誼長存于天地間與自然美景合二為一,因此來抒發出知己情非常難能可貴。
(二)悠揚婉轉的音樂美感
箏曲《高山流水》的主旋律是含蓄的、唯美的、隴長的,每個樂段所表達的情景與感情是不同的,為聽曲者勾畫出一副巍峨高山、潺潺流水美麗的畫卷。首先是箏曲在“高山”的部分,采用的雙八度在前三階段依據不同的打弦節奏來展示壯麗的景觀,勾勒出一副層欒疊嶂、雄偉壯麗的畫面,而細微的旋律使曲風清秀靈轉。“流水”的部分采用刮奏以及按顫的方式對樂曲的第四段,對旋律音進行了強化,描寫出一副小橋流水的畫面,加之前面“高山”部分的鋪墊,形成了秀麗壯觀的高山流水圖,多樣的演奏方法使其畫面有畫龍點睛之感,使聽者也會非常享受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觸。在結尾的部分,將“高山”和“流水”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整首曲子的審美意蘊的得到了升華,使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得以宣泄。
四、結束語
《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廣泛流傳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相得益彰,使得這首箏曲的審美意蘊與音樂風格成功延續、傳承和保留、作用。而該首古箏曲的藝術價值,獨特的藝術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凝練,進一步的體現傳統的文化底蘊以及對于寄托于自然的情感訴求。
參考文獻
[1]司楊.如何欣賞古箏曲——以高山流水為例[J].戲劇之家,2015(16):60-61.
[2]周曉琴.以“自然”為審美意象的傳統箏曲及其審美追求[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4.
[3何濤宏.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藝術特色與審美意境[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4(02):31-33.
[4周璟.民族色彩與音樂文化分析——以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227-228.
作者簡介:石蕊(1995—),女,河南省上蔡縣人,河南大學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