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即興伴奏》作為鋼琴學科的師范類課程,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強的多學科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較強的即興鍵盤能力,其學科多、程度深、即興性強等特點決定了該課程的難度較高。本文以自然大調為例,以中小學涉及的少年兒童歌曲為藍本,創編即興伴奏模式訓練,降低學習者實踐中的理論思辨與演奏即興性程度從而提高伴奏效果,達到模式化配彈中小學歌曲的目的。
【關鍵詞】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自然大調;模式化訓練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鋼琴即興伴奏》是鋼琴學科體系中的師范類課程。與《鋼琴》、《鋼琴教學法》等課程不同,它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強的多學科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較強的即興鍵盤能力?!岸鄬W科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等學科能快速思辨;“即興鍵盤能力”要求學習者具備視奏、五線譜移調演奏、簡譜各調性演奏等能力。筆者以多年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為依據,以自然大調為例,以中小學涉及的少年兒童歌曲為藍本,創編即興伴奏模式訓練,通過熟練的掌握各種模式,降低學習者伴奏實踐中的理論思辨與鍵盤演奏的即興程度從而提高伴奏效果,達到模式化配彈中小學歌曲的目的。本文將從“高師自然大調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體系”、“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1)”、“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織體化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2)”三個方面論述高師鋼琴即興伴奏中自然大調的模式化訓練。
一、高師自然大調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體系
高師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因此本文即興伴奏模式化訓練的適用范圍為中小學涉及的少年兒童歌曲??v觀中小學少兒歌曲,其低齡的特點決定了調性上以“自然大調”、“和聲小調”、“宮五聲(七聲)調式”、“羽五聲(七聲)調式”為主;結構上以“一段式”或“二段式”(主題+副歌)為主;旋法上以中音區平穩的級進為主;和聲上以“完全正格進行”的平穩終止式為主。這些藝術特點決定了鍵盤和聲上建立以主音三和弦為中心,以屬音三和弦、下屬音三和弦為兩翼(屬與下屬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對主音做純五度支持)的正三和弦連接形式是能夠滿足少兒歌曲伴奏編配的要求的。本文為系列研究之一,將以中小學涉及的少年兒童歌曲中“自然大調”歌曲為研究對象,創編即興伴奏訓練模式。其理論邏輯如下:
如上圖邏輯結構圖所示,《即興伴奏模式訓練》(以中小學歌曲中大調歌曲為例)分為兩大部分:《和弦連接模式練習》與《織體化和弦連接模式練習》。其中,《和弦連接模式練習》為“正三和弦完全正格進行”在各個調高上的訓練,旨在訓練各調高上正三和弦的連接。然而,只是掌握了各調高的正三和弦“完全進行”連接(即I—IV—V—I)還無法完成中小學歌曲中大調歌曲的伴奏,因此要將“正三和弦完全正格進行”織體化,即進入模式訓練的第二大部分《織體化和弦連接模式練習》。該模式練習按音樂情緒分為“活波織體和弦連接基本練習”與“抒情織體和弦連接基本練習”兩大類,再按“有旋律”與“無旋律”的伴奏形式細分為八個模式練習(即有旋律活潑織體模式一HD1、有旋律活潑織體模式二HD2、無旋律活波織體模式一HS1、無旋律活波織體模式二HS2、有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一SD1、有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二SD2、無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一SS1、無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二SS2)這八個模式練習有不同的情緒與伴奏形式,熟練掌握后可以直接運用,減少了大量的理論思辨與鍵盤演奏的即興程度,從而提高實際伴奏效果與水平。
二、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1)
《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1)是各個調高上正三和弦連接的基礎,大調I、IV、V和弦的大三和弦性質決定了大調性明亮、積極的音樂情緒。I—IV—V—I“完全正格進行”所具有的平穩的終止感是配彈歌曲的基礎,熟練的完成《和弦連接基本練習》(L1)可以使學習者快速將和聲知識與鍵盤能力結合,形成“即興鍵盤”能力(即能快速找到各調高的正三和弦、和弦根音、和弦連接的能力)。按十二平均律分為“升號序”與“降號序”,如下(譜例一):
如譜例一所示,從C大調出發,按純五度相生的原則從上下兩個不同的方向分別產生“和弦連接(升號序)”、“和弦連接(降號序)”的《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1)。該模式練習訓練的即興鍵盤能力包括各調高的正三和弦、和弦根音、和弦轉位、和弦連接等等?!吧栃颉闭{高排列為C—G—D—A—B—#F—#C;“降號序”調高排列為C—F—bB—bE—bA—bD。
三、即興伴奏的模式化訓練——織體化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2)
《織體化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2)是在《和弦連接模式練習》(L1)的基礎上將模式練習織體化,賦予原本生硬的柱式和弦不同的形式以表達不同的情緒。根據少兒歌曲的基本特征分為“活波織體和弦連接模式練習”與“抒情織體和弦連接模式練習”兩大類,再根據伴奏形式,按“有旋律伴奏形式”、“無旋律伴奏形式”排列組合成八種模式——旋律活潑織體模式一HD1、有旋律活潑織體模式二HD2、無旋律活波織體模式一HS1、無旋律活波織體模式二HS2、有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一SD1、有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二SD2、無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一SS1、無旋律抒情織體模式二SS2。見譜子二:
四、結語
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跨多學科的綜合型實踐學科,其涉獵的理論課程眾多,涉及的實踐課程亦要求高度的“即興性”,因此難度較高。要真正做到熟練配彈少年兒童歌曲僅此還是不夠的,必須不斷擴大自身“曲庫量”,從引入新織體創編、對位手法、副旋律創編、新和聲風格、動機發展等各個方面豐富、完善中小學少年兒童歌曲的配彈、伴奏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維權.鋼琴即興伴奏入門[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2]泰爾.即興伴奏實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夏維(1980—),男,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