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
摘 要: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念發生明顯變化。伴隨離婚率的攀升,夫妻間簽訂忠誠協議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視野,這也為法官處理實務問題帶來了一定困惑。目前,理論界對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也爭論不止。
關鍵詞:忠誠協議;意思自治
一、夫妻忠誠協議概說
所謂“忠誠協議”,一般是指基于夫妻相互忠誠的需要,男女雙方在婚前或婚后以書面化的合同形式約定在婚姻存續期間如一方因違反夫妻忠實義務導致雙方離婚,則應支付另一方違約金、賠償金或者以其他形式進行補償的協議。①忠誠協議一般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權利義務;其二是當夫妻一方違反忠誠協議規定的內容,要承擔的人身或財產上的賠償、補償或其他一些救濟方式。同時,基于夫妻忠誠協議的現實多樣性,對夫妻忠誠協議的把握也應從多個角度全面分析。
首先,夫妻忠誠協議的法律或法理基礎是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該條中提到的夫妻應當互相忠實雖是一種倡導性條款,不具有強制力,但卻是夫妻為維護婚姻關系穩定而采取的不違反公序良俗的法律依據或法理基礎。據此筆者認為《婚姻法》第四條是忠誠協議的法律前提和基礎,忠誠協議是《婚姻法》第四條的具體化;其次,關于忠誠協議與單方承諾書或保證書的關系。協議是雙方法律行為,而實務中出現的承諾書或保證書則可以看作是一種單方允諾,因其不具備雙方訂立契約的要件,但也是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故應與忠誠協議相區別,將其看作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第三,關于身份協議與財產協議。身份協議是涉及到人身關系等內容的協議,是創設、變更、解除身份關系的協議。一些學者概括的認為夫妻忠誠協議屬于人身關系的范疇,根據《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應屬無效,但筆者有不同意見,筆者認為夫妻忠誠協議是以身份關系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財產性約定,夫妻身份只是協議簽訂的基礎,而并非協議簽訂的內容,當然如果協議中涉及到對人身關系的限制應當是無效的,這一內容將在下文中詳述。
二、對夫妻忠誠協議效力的解析
對于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問題,概括一下可以分為兩種觀點,即“無效說”和“有效說”。“無效說”認為忠誠協議在現有法律框架內于法無據,《婚姻法》第四條的規定僅僅體現的是一種道德義務,而非法定義務,夫妻間的忠實應由道德來調整,而不應納入法律的調整范圍中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忠誠協議剝奪了一定的私人空間,將私人領域的事情都納入到法律中來是對憲法中規定的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違背,擅自約定是對憲法權威的挑戰。
而持“有效說”觀點的學者則指出,忠誠協議符合婚姻法的精神與宗旨,從《婚姻法》第四條與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可以看出立法旨在端正人們的婚姻態度,消極評價婚姻的不忠行為。其次,從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來看,夫妻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協議內容并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故而協議是有效的。
筆者認為對于這兩種學說不能一概而論,夫妻忠誠協議在司法實務中是一個形式多樣、較為復雜的問題,因而應分情況分析其效力。
1.有關人身關系的忠誠協議
人身型夫妻忠誠協議是指對身份關系的限制,這種協議對個體的人身權利加以限制,超越了意思自治的范疇,可以說是對公民享有的憲法權利的侵害,因此對于有關人身關系的忠誠協議應對其效力進行否定。
人身關系的忠誠協議如規定一方有不忠行為就解除婚姻關系或是一方離婚就賠償對方一定數額的金錢,像這樣的約定完全違背了我國婚姻法倡導的婚姻自由原則。婚姻自由即指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雙方當事人遵從自己內心意愿依法締結婚姻或依法解除婚姻關系,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因而像上述條款一樣干涉或限制婚姻自由的內容是不正當的。此外,訴訟離婚的法定理由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只有法院經審理認定夫妻雙方確已達到感情破裂才會判決離婚,以忠誠協議約定的違約行為出現而要求法院判決離婚也是一種違反我國法律規定的行為,對于這樣的協議應當認定為無效。
2.有關財產關系的忠誠協議
財產型夫妻忠誠協議,是相對于人身型夫妻忠誠協議而言的,男女雙方在婚前或婚后,其往往會在合同中列舉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具體情形。②夫妻一方的不忠誠行為是對另一方配偶權的侵害,因此對過錯方予以適當的財產性懲罰是允許的。除《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外,其他不忠行為如果符合《婚姻法》第四條規定的對夫妻忠實義務的違反,也可以通過忠誠協議加以約束,要求一定的賠償或補償,法院對此應予支持。
如果夫妻雙方是以忠誠協議的方式對各自財產進行約定,就要具體分析:①打著忠誠協議的旗幟,實際上只是對夫妻財產的約定處分,則應當按照《婚姻法》十九條的規定處理;②如果是在約定財產中涉及到了夫妻忠誠的條款,那對此條款應區別人身性質或財產性質,進而確定其效力。
當然,夫妻忠誠協議的內容必須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要具有適當性和合理性,避免造成過錯方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或權利受到侵害。在實踐中,許多忠誠協議約定的賠償數額過高,完全不符合過錯一方的實際經濟能力,對于這樣的約定內容,法院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對賠償數額過高的忠誠協議予以調整,使其在合理的限度之內,這樣才符合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3.復合型忠誠協議
復合型忠誠協議是指協議內容既涉及到人身關系又涉及到財產關系,這類忠誠協議也絕不能籠統的認定為無效或有效。對于其中有關人身關系的內容,應當認定為無效,而對于其中涉及財產關系的內容,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予以支持。
關于忠誠協議的效力問題至今沒有法律予以明確規定,以上敘述只是筆者個人對忠誠協議效力的理解。因此我們也期待著立法在這一塊能盡快出臺相關規定。
注釋:
①張小敏,高凜.《夫妻“忠誠協議”問題》,載《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②童航.《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認定》,《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張小敏,高凜.夫妻“忠誠協議”問題.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