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彬鈺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從設計心理學角度淺析柯布西耶的海角小木屋
任彬鈺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當今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農村人口涌向城市,目前城市的住房現狀令人堪憂,在中國的各大一線城市、香港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因為土地面積不夠,人口爆滿,像小木屋這樣的小戶型成為適合時代發展的主流戶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他的是時代標語,對小戶型的室內設計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通過對柯布的小木屋的分析,發現合理運用空間比例,光源調節,色彩搭配這些設計因素,可調節人的行為心理,提高蝸居的品質感,為日后小戶型設計提供人的心理學材料依據。
柯布西耶;小空間設計;設計心理學
柯布生于瑞士的一個山間小鎮,帶著北歐人民骨子里的純粹,他熱愛自然,認為現代化的住宅需要陽光、空氣、綠化、安全、私密性和良好的景觀。之后他到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格羅皮烏斯和密斯·凡·德·羅,深受德國包豪斯思想,嚴謹的設計態度奠定了他之后的“模度”理論。柯布西耶的角色是復雜的,他處于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轉變的時代,也是感性審美向理性審美轉變的過程。他的設計既追求自然、原始的純粹,又嚴格遵循設計構成關系,比例尺寸。其實二者并不矛盾,心理的感情是自由奔放的,設計手法是機制嚴謹的。在 1908 年 11 月 22 日的書信中,他曾說到:“作為一名建筑師,必須有一顆辯證的腦袋:既要有縝密的邏輯,又要保持對造型的熱愛 ;既要有理性,又要有情感 ;既要博學多識,又要不失對藝術的鑒賞力”。柯布就是這樣一個邏輯嚴謹又不失內心情懷的設計師。“模度”和“居住細胞”是柯布在《走向新建筑》一書著成后提出的兩個影響深遠的概念,“模度”正是他所遵循的設計手法,而“居住細胞”則是居住環境帶給他身心的感受。
柯布西耶晚年于地中海Mediterranean海濱上建的僅僅16平小木屋,是他靈魂的歸宿,他在1952年的一篇訪談中說:“在我的小屋里我感覺非常好,毫無疑問,我愿意死在這。”他愛極了這個完全遵照精準模度建造的小木屋,這個相互嵌套的類似風車形狀的空間序列。這里屬于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和,夏季炎熱少雨,這樣的環境加上這樣的氣候成為了柯布駐留這里的理由。他熱愛陽光和海洋,在這里他的每一個居住細胞都是鮮活舒暢的。
小木屋內部被分為四個功能區域:入口區域、臥床區域、工作(兼用餐)區域和浴廁區域。內部家具皆以淺色實木打造,屋頂的天花板則被漆成了色塊,看起來與他一直鐘愛的蒙德里安的抽象畫如出一轍。這樣緊湊的空間格局,沒有一絲多余和浪費,每一處家具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除了簡單的生活方式,這里容不下其他的日常瑣碎和心靈雜念,實木給人的踏實的質感,溫暖而讓人心安。在狹長的小木桌上工作倦怠了,從室內最大的正方形小窗中望一望室外蔚藍的大海,像一幅畫一樣,平靜安詳,不會過多的分散工作注意力,恰好適度的調節了眼部疲勞和心神。

柯布利用對窗的大小、位置及方向的調整,在單一的建筑空間中營造出多層次、多分區的立體效果。通過 a、b、c、d 四扇窗戶,光亮在整個小屋中呈現出不均勻的狀態,并將空間切割成四個區域:1 為工作區(最亮),2 為洗漱區(次之),3 為衛生間(更暗),4 為睡眠區(最暗)。柯布對于光的把控也是到了極限,在這么一個小空間里依然嚴謹精準,這也再次印證了他的“模度”理論。明暗的變化差異自然形成室內不同空間劃分的心里暗示,光的微妙強弱變化造就空間的層次感。
(1)空間對行為心理的影響。影響人行為心理的建筑空間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空間尺度,空間比例,空間形態,空間色彩等。當建筑空間比例不符合生活規律的內在界定時,會給人造成心理負擔和生活上的不和諧。建筑空間設計時可以有意識的利用空間設計比例對人的行為心理產生影響。符合人的習慣性尺寸的小空間,會讓人感到安全、私密、親切、舒適,而大的空間能讓人感覺自由、開闊、舒展,過于高大的建筑空間會給人敬畏、崇高、隆重神圣的感覺,過于低矮的建筑空間又會給人壓抑沉悶的感覺。
(2)光的運用對人行為心理的影響。光是建筑藝術的靈魂,在室內設計中,“光”不僅僅是照明功能的需要,而且往往它是主宰物體的最活躍的因素。從朗香教堂的設計來看,柯布西耶對光的運用無疑是登峰造極。太過昏暗的燈光容易使人產生疲倦,造成精神萎靡,太過明亮的燈光,過于刺眼,視野開闊,不利于集中注意力去工作。柯布西耶的小木屋中大小不一的四扇窗戶,分別造成不同的光源環境,將狹小的室內營造出有序的空間格局。
(3)色彩對人的行為心理的影響。藝術心理學家認為,色彩直接訴諸人的情感體驗。它是一種情感語言,它所表達的是一種人類內在生命中某些極為復雜的感受。在室內環境中色彩應主要應滿足其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們感到舒適。色彩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在室內設計中充分發揮和利用這些特性,將會賦予設計感人的魅力,并使室內空間大放異彩。色彩的冷暖、遠近、輕重、大小會讓造成不同的感受,讓人產生一系列心理效應。暖色讓人覺得溫馨,滿足,歡快,冷色又讓人覺得沉靜、清幽、平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進、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較低的色彩則具有后退、凹進、遠離的效果。明度和純度高的顯得輕,反之,明度和純度低的顯得厚重。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擴散作用,因此物體顯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則具有內聚作用,因此物體顯得小。
柯布的小木屋中以暖色淺木為主色調,整個室內溫馨明亮,充實飽滿,讓人覺得快樂心安,而天花板漆成了他所鐘愛的蒙德里安的紅綠白色塊,拉開了空間的層次,為室內添加了一種極簡抽象的藝術氛圍。
當今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農村人口涌向城市,目前城市的住房現狀令人堪憂,在中國的各大一線城市、香港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國家,因為土地面積不夠,人口爆滿,像小木屋這樣的小戶型成為適合時代發展的主流戶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他的是時代標語,對小戶型的室內設計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通過對柯布的小木屋的分析,發現合理運用空間比例,光源調節,色彩搭配這些設計因素,可調節人的行為心理,提高蝸居的品質感,為日后小戶型設計提供人的心理學材料依據。
[1] 極小生活——柯布晚年住所分析,顧榮明,陳蘋
[2] 李江軍,現代城市住宅·非常小戶型,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 王京湖,淺談光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中國科技
F287.8
A
1672-5832(2017)10-0172-01
任彬鈺,女,漢族,碩士,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