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 錢 斌
“過錯”不要變成“錯過”
——初中數學課堂中生成性錯誤的有效運用
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 錢 斌
初中數學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它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感知能力以及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階段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錯誤對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高效發展與進步。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善待錯誤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犯一些錯誤。很多時候,教師會害怕學生的錯誤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會選擇無視學生的錯誤,甚至會責怪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極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待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從學生的錯誤出發,引導學生正視錯誤,并解決錯誤,多角度地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審題不清是學生出錯的一大原因。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學生在學習中所犯的錯誤,教給學生一些審題的技巧,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數”與“形”相互轉化的技巧,強化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在提高學生審題效率的同時,提升解題正確率。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所認識后,為學生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已知一個平行四邊形ABCD,它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并且其中所構成的一個三角形AOB的面積為12平方厘米,請問,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給出練習題后,開始了思考計算。有一部分學生在讀完題后,便開始在腦海里思考,之后便給出了結果,但很不幸的是,這些學生中基本都出現了錯誤的答案。教師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正確面對學生的錯誤,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向大家闡述一下自己的思路。經過學生的闡述發現,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因為審題不清,自己在腦海中想這一圖形時,有一點想錯了,便導致了最后的錯誤。此時,教師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們開始在教師的引導下邊讀題邊畫圖,在畫出圖后,發現這一問題變得簡單易解,并很正確地解出了這一問題。
善待學生的課堂錯誤,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借助這些錯誤教給學生一定的審題技巧,直接鍛煉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正確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點,很多時候是學生思維的矛盾點。教師要巧妙地抓住這一點,變錯為寶,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與學習,促進學生的高效發展。
例如,在教學“分式的乘除”時,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一道有答案的習題:
請閱讀下面這一題的解題步驟,并思考這一解題步驟是否正確,如果有錯誤,請你寫出正確的解題步驟。



教師在學生們完成這一問題后,并沒有急于繼續練習,而是讓學生思考這一問題中的錯誤。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一錯誤常常出現于自己的解題步驟中,在今后的練習中要更加注意,不可犯同樣的錯誤。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展示錯誤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去找尋改正,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錯誤的認識,促進了學生更好地思考與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很好地活躍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高效發展。
學生出錯在所難免,而如何不將學生的這些過錯變為錯過,是教師教學中所要考慮的。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適時地開發、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善待學生的錯誤,從學生的錯誤入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相關內容。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意義重大。
總之,學生的學習資源無處不在,其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更是一個有效的學習資源。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善待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借助這些錯誤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讓學生更上一層樓。
[1]薛鶯.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2).
[2]宗乾.初中數學解題錯誤原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中學數學,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