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廣
摘 要:水彩人物寫生不僅要掌握水彩畫的表現技法,還要熟練掌握人物畫的基本造型規律。以水彩為媒介充分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挖掘人物的人格特質。從水彩人物寫生入手,在水彩人物寫生教學中既要強化色彩表現力,更要著眼于造型基礎,鞏固和提高造型能力。
關鍵詞:水彩;人物寫生;造型基礎
色彩人物寫生中對形與色之間關系的研究是藝術家畢生的研究課題,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藝術家在繪畫中對形與色的關系的問題上觀點各異,在對形與色的處理方式上也不盡相同。這樣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了如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等不同的藝術思潮和流派。在造型藝術中,人物畫是最能體現畫家創作能力的體裁。在水彩畫人物的創作中,創作出具有品格力量,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作品,是創作能力的至高體現。數字化時代人們對生活實踐相當缺乏,寫生與創作不加思考直接以圖像照片作為主要創作素材的現象比較嚴重,大大削弱了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寫生能力,從而使中國水彩畫藝術在人物創作領域相對比較薄弱。本文從水彩人物寫生出發,著重探討水彩人物寫生中的造型基礎。所謂造型基礎,也就是對于素描基礎的學習,素描學習是美術各門類學習的門檻也是必經之路。素描是美術的基礎,決定著畫家的繪畫技巧和造型審美水平。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美術實踐中所證實過的真理。但是,強調素描的基礎作用,不能僵化素描教學。素描教學中既有客觀的造型因素,也有藝術規律,素描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多元,可嚴謹準確寫實教學,也可夸張變形側重表現性,可把三維立體感作為研究目的,也可在二維平面探索多維空間。水彩人物寫生造型基礎需要有與水彩畫相適應的專業素描的介入。
一、水彩人物寫生——“純寫生”與“圖片寫生”
水彩人物寫生是水彩畫藝術的重要研究科目,藝術表現形式以人物的形態、表情、內在精神作為畫面主體內容。數字圖像的出現在中國水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豐富了水彩人物寫生的形式、內涵。外延也擴大了。寫生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意義。水彩藝術教學中,水彩人物寫生科目既可以直接作為藝術創作形式,也可以運用圖像進行寫生,數字圖像時代已從直面客觀對象的純人物寫生發展到現在的對照圖片寫生。直面客觀物象寫生強調繪畫過程,有生氣,有很強的現場感,繪畫難度很高。圖片寫生難度低,畫面完整,容易面面俱到,最終導致創作的僵化和概念化。圖片寫生對純寫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有取而代之的傾向。事實上,純寫生才是確立藝術家才華的衡量標準。國內老一輩水彩藝術家深入生活,重視寫生,國際上知名水彩大家查理瑞德、懷斯等都是在寫生實踐活動中鍛煉成長從而取得藝術成就的。
二、加強畫面的形式感,探索畫面的形式語言
(一)人物主體性通過構圖中畫面形式感進行強化
人物寫生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照片化、表現內容表面化、描摹自然化。
通過構圖的形式感突出主題,加強構圖中構成形式的研究,增強表現力。依據主觀構思和形式美的法則來設計構圖。主觀構圖處理畫面能直接反映出藝術家對藝術表現形式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繪畫中基于思想情感的個性化表達才是藝術創作的最終目的。如旅法藝術家常玉,他被稱為“中國的馬蒂斯”。雖然受野獸派和表現派的影響,但是他的水彩畫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他的表現基調用中國水墨和炭筆材料做水彩人物畫來完成,運用線條來表現客觀對象,單純而富有流動感,他的畫面中包含著中國水墨的獨特韻味。如圖1《女人體》、圖2《沙發上穿黑絲襪的裸女》等。
(二)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情感特征
繪畫大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對畫面中人物的精神和情感特征的表現,以及個性化的表達。“神”是人物畫中的一種內在精神氣質,在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中,是一種帶有靈性的動人的美。傳神在繪畫中是人物形象的關鍵所在,東晉時期畫家顧愷之提出了對繪畫的要求即“傳神寫照”,南朝謝赫六法論中也指出“氣韻生動”,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所追求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些觀點都是對繪畫至高的理解與追求,在“似”與“不似”之間追求一種感受上的“神似”,也就是繪畫中所強調的“傳神”。在水彩人物寫生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恰到好處,不能簡單、呆板照抄人物,形象上要求必須符合客觀對象。不論哪種形式的繪畫都應該符合繪畫的本質特征,主觀處理與客觀再現完美結合,在客觀再現物象與主觀表現內容的結合中尋找完美的平衡。藝術形象是藝術家經過選擇、提煉、加工處理后的藝術呈現,藝術家在所表現畫面中注入自身強烈的情感,又將畫家的內在精神氣質、思想內涵等傳遞給觀眾。就連寫實繪畫也并不是照抄自然,更不是自然的翻版。影響一幅畫傳神的因素有很多,但對于水彩人物畫寫生來講,造型是傳神的關鍵所在。具備了一定的造型基礎后,藝術家才能逐步探索出自己繪畫語言。不僅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注重造型,印象派重視光色變化和光色原理,印象派繪畫中色彩的變化也是源自于對客觀物象造型中體積與空間的把握,形色相輔相成。線條是畫面中的重要元素,在繪畫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造型的基礎手段,與畫面中人物的傳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石器時代,洞窟中的巖畫,那時的人們就會用質樸的線條來表現生活中的動物、植物以及人物等,原始時期的巖畫藝術表現手法雖然稚拙但卻形象生動。因為線條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及很強的指引性,不同的線條有著不同的情感,有著不同的心理感受。明暗關系作為造型的基礎手段始終貫穿于西方的寫實繪畫中,繪畫大師卡拉瓦喬、倫勃朗等對于明暗關系的運用都對其畫面的傳神起著重要的作用。色彩是水彩畫人物寫生的關鍵,也是人物畫中傳神的重要因素。繪畫中各要素之間的對比關系也直接影響著畫面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傳神效果。
繪畫中,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千差萬別,但這些表現手法無一例外地建立在對造型基礎掌握之上。寫實繪畫并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描摹,不是照相機式的復制物象,它是要傳遞藝術家的精神境界及表達思想情感的載體,在造型的處理上要加入主觀的情感。
(三)水彩人物寫生中吸取其它畫種的藝術語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