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巖
摘 要:“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這是民間對于皮影戲的一種稱贊與直接概括。皮影戲是通過對于光影的控制與極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表演,同時還具有內涵美與藝術美。皮影戲從皮影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來看,對皮質選用,雕刻技術與上色技術要求很高,制造難度大,因此它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皮影是通過戲曲的一種舞臺表演形式展示給大家,同時戲文所蘊含的文學價值也是考察一個地方風土人情與民間藝術的重要視角。在當今時代的經濟推動之下,任何文化藝術,尤其是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往往都會與經濟掛鉤,經濟推動著文化的發展,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搭建和提供重要的“平臺”,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帶動經濟,在當前的時代,皮影所具有的文學、戲曲、美學等價值無疑擁有著一定的市場經濟價值。
關鍵詞:皮影;文化內涵;藝術市場;經濟價值
一、皮影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對于皮影戲的起源眾說紛紜,爭議最大也最受大家所普遍認可的觀點是皮影戲起源于漢代,漢武帝對于自己所深愛的李夫人的一場招魂做法對皮影戲出現具有啟發意義。而皮影戲的廣泛分布,盛行不衰則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一場遷移活動,皮影文化在這場大遷移中被帶到全國各地,逐漸融合當地的風俗文化,經過時間的演變,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南北雕刻與唱腔巨大的差異。在“文革”時期,皮影文化遭受到重大的打擊,眾多的文化資源在此時遭受了毀滅。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社會對于文化遺產的重視,我國的皮影戲被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的保護政策與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奠定了如今皮影戲的地位。
皮影戲(又叫皮影)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具有文學、戲劇、美學等綜合價值,是中國傳統偶戲劇種之一,被譽為“世界最古老電影”,也被稱為“最古老的動畫”。牛皮的材質晶瑩透亮,在雕刻上形成獨特的透視結構,皮影人物大多為側面造型,刻刀下流暢的線條與繁簡構成整體形象和古雅的色彩,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細節生動、制作精美,使其具有獨特的造型結構語言。皮影的創意汲取了古代的畫像石、畫像磚、漢代帛畫、與唐宋寺院壁畫之風格,皮影是歷代優秀美術作品聚集的精華,經過不斷的發展,呈現出自己所具有的獨特的造型與色彩特征,色彩層次豐富,形象生動活潑。在繁雜的雕刻與上色過程結束之后就是幕布之后的一燈一影一唱腔的表演開始了,老藝術家們所訴說的唱詞多為代代流傳,其中的戲曲藝術與宗教在民間的活躍離不開關系,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影戲略史及其現狀》說過:“元明以來,寶卷多作為影戲的劇本,其體制極為合度,似非偶爾采用者所能做到。因此可知其在變文尚未成為寶卷時代即已與影戲結緣,或且即為宣傳佛教者所利用,以之宣傳其為教義,因之二者并盛行焉。亦屬意中之事。”皮影也是人們對于鬼神的敬畏與自身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皮影戲中可以看出人生的感悟,世態的思考。在舞臺上的表演每個人皆各司其職,熒幕后之人指尖翻飛,生動的人物就躍然而上,搭配戲曲的聲腔,跌宕起伏,起承轉合,使人沉浸其中,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皮影發展現狀
皮影是人們對于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復雜的工藝制作程序,使皮影本身所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價值,以皮影看美術的發展歷程、地方的民族特色文化,皮影是老百姓對于美學與文學的直觀感受,對于地方民俗研究也有重大作用。隨著對非物資文化遺產的重視與發展,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在國家對文化民俗藝術的重視下,皮影的傳承與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自新世紀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成比例增加,在現在這種發展潮流之下,無疑為皮影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和有利于自身拓展的廣闊市場環境,從經濟帶動文化,以文化帶動經濟,皮影逐漸地被帶到人們社會與生活之中。
皮影在研究文學、美學等有重要價值而對于如今的皮影消費市場來看,針對于中老年人較多,青少年多有如此之感,“皮影戲都看不到”。在年齡上與消費水平之上有兩個斷層,在普通的勞動人民之上有迷信的滲透,人們對于皮影這種具有較強的觀賞與娛樂性舞臺表演都有濃厚的興趣,而于生活奔小康以后的家庭來說,精神娛樂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項目,皮影在這個階層也有一定的市場方向。較之,青少年對于現如今的網絡社會與信息社會有濃厚的興趣,對傳統文化興趣少之又少,加之如今生活之中更不多見,在青年中皮影文化滲透不廣。此外,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現狀也是皮影文化所考慮的——繼承與發展。皮影所面臨的傳承就更加迫切,皮影的研究與發展對于地方性民間美術,地方性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三、皮影的藝術市場
(一)皮影的工藝品市場
從皮影的本身來看就是一件精妙的收藏品,在博物館與收藏家手中都有皮影這一藝術品,甚至在世界博物館之中皮影都占有一席之位,作為工藝品的皮影收藏價值極高。皮影具有美學價值、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等直接地反應了其所占有的市場價值。從文化上去研究皮影所含有的價值,皮影的故事貼近于又超脫于生活。從美學上去體現皮影價值,皮影的美延續歷史又融合今生,是藝術中奇葩。
針對皮影的目前市場來看,旅游文化的發展是文化藝術的主要帶動方向,作為有極大收藏價值的紀念品,皮影也逐漸更深入人們生活之中。皮影的文化與人們生活的環境是共同進步的,和社會因素與文化發展潮流,歷史發展趨勢都是相關的,這些給皮影帶了更多的內涵,使其在藝術文化與市場經濟以及旅游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價值。對于社會的改變,資源環境的變化,文化的進步,皮影所蘊含的美術特征,在美術的領域中有深遠的影響,皮影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藝術價值的體現,在地方文化中皮影所代表的民風民俗與民族情感的地位,在這些方面能夠取得的研究價值,是直接體現皮影文化的藝術經濟價值。
(二)旅游品開發和展演
我國近期來的旅游業發展迅速,帶動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在游客絡繹不絕之際,夜色漸濃,一燈影,一巧手,一唱腔,在眾人眼前就開始了一幕皮影戲的表演。皮影戲積極適應生存、傳承和發展,不斷借鑒和融入其他姊妹藝術的有益“因子”,它不僅吸收戲曲的唱腔(包括民間小戲、民歌、小調),而且不同地域的皮影特點,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于旅游市場來說,皮影主要是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定期的展演和定點的表演正是地方吸引游客的一種有效方式,這樣不僅會帶來固定的收入,也從文化上做了宣傳,這是目前大多數皮影的展演方式。而對于熱愛藝術之人,皮影收藏也是他們對于熱愛的表達。
(三)在傳承中弘揚皮影文化,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就收藏來說,皮影作為世界級“非遺”項目,在現代市場經濟下不斷發揚光大,更是揚名海內外,國內外許多收藏家和博物館仍保留有中國古代皮影和現代皮影。皮影的造型特色、內涵豐富,融合服裝、戲曲、剪紙、年畫等。針對于目前皮影藝術的市場發展來看,擴大其市場圈子,增強以其自身的藝術競爭力尤為重要。由于皮影制作的技術性強,加上生成加工的投入高,從業者并不多,而且從事手工制作的人逐漸減少,市場不規范,這就要求政策的正確引導和擴大監管力度,以增強皮影藝人的自身的危機感,提高其自身專業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筆者認為,在市場化過程中,保留現有的發展方向,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在青年之中加大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觸動年輕人對于皮影的藝術的學習,是更好的保存手法。另外,這門古老的世界級“非遺”因其藝術特色鮮明和文化底蘊深厚,盡管其需求量有限,但是,其較為潛在的市場前景無疑是廣闊,目前我國的國內市場并不是很大,將皮影文化轉化為經濟市場鏈條,帶動皮影藝人和傳承人的經濟收入,在傳承與保護上面也許會多一種選擇,將皮影的形象、極其精湛的技藝從不同視角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帶動人們的精神娛樂生活,走向市場,為市場也增添一抹綺麗,也為地方的旅游業做出一份貢獻。
四、結語
隨著當代科技文化的沖擊,尤其是影視等新的影像產業的沖擊,皖南皮影戲已不太為外界所關注,盛極一時的皮影戲逐漸走向沒落,甚至不太為更多國人知曉而到瀕危的邊緣,也許皮影在人們的腦海中不斷地淡去,也許那幕后的那優美或粗獷的造型,那婉轉或高亢的唱腔逐漸遠去,但或許它一直在我們的腦海里有一抹深深印記。皮影自身所蘊含的文學、美學、戲曲學等元素充分地發展自己,其藝術感染力曾讓國人為之喜愛,長期以來,中國皮影在歐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科技發展社會腳步加快的時代,皮影的感動也許就是你所追求的精神需求。讓皮影的文化價值順應現有的市場發展,帶動皮影的經濟效益,創新性地緊隨發展趨勢,保持皮影自身的文化背景特征,或許皮影在未來也是一篇新的篇章。當然,就經濟效益角度而言,就“非遺”傳承與保護已成為當務之急,要加大對皮影藝術的推廣宣傳,帶動皖南皮影戲的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童蕓.皮影[M].合肥:黃山書社,2013.
[2]張軍,康保成.灤州影戲研究[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3]陶潔.傳統手工技巧[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