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鳥畫至宋元技法、理論已具完備,獨立成科。至明代,花鳥畫承上啟下,畫家輩出。陳淳的花鳥畫藝術在明代獨樹一幟,開意筆寫生花鳥之先河,為中國寫意花鳥畫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通過以敘事和圖文的方式,參閱引用古代畫論畫史和相關的文獻資料,多方位廣角度客觀地對陳淳的傳世代表作品進行解讀,對他所師承的畫家畫風比對研究,來尋求探討其藝術風格特色的內在歷程,并探求其風格特色的精神源泉和成因。這將有利于在學習階段獲得非常可貴的技法與理論的依據,對今后中國畫創作之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陳淳;寫意花鳥畫;意筆寫生
一、陳淳生平概述及藝術師承
陳淳,字道復,又字復甫,號白陽山人,約五十歲前后,以字行,蘇州府長洲縣人。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三月十八日,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享年六十一歲。根據史料記載,以張寰之說記陳淳生卒時日最為詳盡,且張寰與陳淳晚年至交,為其所寫的墓志銘距陳淳去世不久,有相當高的可信度。陳葆真在《陳淳研究》一書中采用張寰之說,陳淳生卒年限應為1484年—1544年,其他推擇皆有誤證,故本文依張寰之說,在此從之。
陳淳青少年時代正處在我國明代嘉靖朝盛世,社會穩定,物力充盈,皇家倡導文風盛極。同時在社會內部催生出以資本主義的萌芽為代表的一系列的新生事物,呈現出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美術領域的起伏消長、傳承變異和社會變化密切互動,新的文化思想,審美情趣以及日趨頻繁的中西文化交流,(如歐美傳道士大批地來中國傳教布道),更成為繪畫形式風格推陳出新,題材內容變遷拓展的推動力。故明代的書法、繪畫,既具備了時代所賦予的獨特風貌,又彰顯了中國繪畫在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中,由唐宋時期的尚法度,逐漸轉變為明人的尚意趣的審美情懷,凸顯出繪畫從古代向近代的轉型趨勢與變化特征。
在明代美術中,繪畫無疑是最豐富多彩的篇章之一。它上承宋元博大精深的繪畫傳統,同時也反映了明朝的社會生活、世態人情、思想意識與審美觀念,而明代的繪畫,名家輩出,畫派林立,畫法創新,超邁前代,卓越有成就。陳淳的青少年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成長度過,對他日后的藝術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外部作用。同時,陳淳的家庭背景又無不對他青少年的學習成長提供了獨特的優厚環境。
陳淳出生在一個文人士大夫家庭里,他的祖父陳璚(1440—1506年)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家中頗多書畫收藏。他的父親陳鑰(1464—1516) 為陳璚次子,一生未曾仕宦,精研陰陽方術。陳氏為蘇州吳縣名門望族。陳璚與同鄉王鏊、吳寬、史鑒、沈周等人交游密切、來往頻繁。沈周當時已為蘇州吳門畫派領軍人物,其藝道品格聲震全國,弟子從者眾多。沈周屢有畫作贈與陳璚鑒賞收藏。陳鑰與文徵明為通家之好,相交二十余年,情誼篤厚。陳淳“即為父祖所鐘愛,時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遺從之游,涵揉磨琢,器業日進,凡經學、古文、詞章、書法、篆籀、畫、詩咸臻其妙稱入室弟子(張寰《白陽先生墓志銘》)。陳淳既有家學淵源,又師從當時的書畫名家沈周、文徵明學習詩文、書法、繪畫。明代中期的花鳥、山水畫以沈周、文徵明引領的“吳門畫派”為代表。“吳門畫派”,崛起于蘇州,興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其后支派繁衍,名家輩出,影響明代中后期長達百余年。“吳門畫派”屬于文人畫體系,其主要成員大多數為具有詩文素養的飽學之士,過著閑云野鶴般的歸隱生活。他們視書法、繪畫藝術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紀念,對自我精神價值的一種追求和肯定。沈周、文徵明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及審美取向正好契合陳淳生性疏曠,潛心藝文,厭惡官場,歸隱田園的文人精神生活。所以陳淳的青少年時代的學習和生活是在一個相當寬松愉悅、文化氛圍濃郁、優越的環境中成長的,可謂得天獨厚。與此同時,文徵明也對他的書法和繪畫進行了熏陶和指導。陳淳二十至三十歲這段時期里,與其師文徵明相處融洽,經常一起出去游玩、宴飲、唱和,并與文氏的門生和文友,如唐寅、祝允明、邢愿、王穀祥諸名家引為忘年交,經常往來,切磋技藝,在他的畫作上題詩唱和,使陳淳的書畫藝術進步很快,并在蘇州江南一帶嶄露頭角,選補為邑庠生,“生流推高,令譽日起”。陳淳早期的書法和花卉畫,技法不脫文、沈兩家法門,反映出他堅實的書法、繪畫基礎,對宋元至明代花卉畫的傳承,無論勾勒渲染,水墨點厾,梅蘭竹菊,四時雜卉,隨手拈來,揮灑自如。實踐證明,大凡一個才華橫溢,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在他生活的青少年時代,其生活學習的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個人性格、理想價值、審美情趣和素養、受教育環境無不對他今后人生的道路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研究明人陳淳在藝術上成功的原因,目的是古為今用,使陳淳的成功原因為當下正在學習和從事繪畫藝術的有志青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啟迪,使其在做人從藝的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上充滿自信、正能量,在藝術的正道和大道上勇敢地走下去。
明清以降,中國繪畫在繼承宋元文脈的基礎上,無論技法畫論,畫作已具完備和成熟。尤其是在花鳥畫科的發展中,畫派林立,畫風多采,畫家輩出,一派爭奇斗妍,欣欣向榮之景象,明代乃花鳥畫為主導的世界。因有前朝唐,五代出現的專門花鳥畫家,如邊鸞的牡丹、薛稷的花鳥雜畫,刁光胤的四時花鳥畫壁,黃荃的奇花怪石,徐熙的汀花野竹及騰昌估的花鳥蟬蝶。至宋代花鳥畫已然獨立成科,黃居宷、徐崇嗣、趙昌、艾宣等均為花鳥畫專門名家。花卉草木吸收了大自然的精華,展現華麗的容顏,也隨著大自然的運行,或榮或枯、或放或斂。詩人與畫家寓景生情,托物寄志,在他們的筆下創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我國人民多喜花鳥吉祥如意、福貴平安的美好愿望,故尤喜愛花鳥畫作品。
二、閑花疏草 取材多樣
陳淳的開門導師沈周(1427—1509年)是吳門畫派開宗立派者。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名畫名門,收藏世家。
其人學識淵博,但布衣一生,絕意仕進。沈周的繪畫在明清文人畫領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早年通過家學傳承,拜師杜瓊而直入元四家法門。之后博采眾長,出入宋元名家。其山水畫對董源、巨然、元四家的水墨淺絳尤有心得,晚年用筆粗放,墨色渾樸、氣勢強雄。沈周的花鳥畫亦有特色,將其粗筆奔放、墨色渾樸的寫意畫風,雜揉宋元文人畫和南宗禪畫的特點,其潑染暈化的墨法,以書入畫的走筆,開啟了明清水墨寫意花鳥畫的門徑。沈周將其自己的繪畫風格傳承給陳淳,使他受益匪淺。陳淳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我們從陳淳傳世的代表作品“花卉寫生”冊和眾多的“雜花手卷”看出,他將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花果、動物、草蟲入畫而成的所謂“雜畫”,是文人平淡天真,熱愛自然的自我表白,拓展了文人花鳥畫領域的題材范圍和表現形式。陳淳的藝術特征與風格傳承于沈周的衣缽并有很大的突破和發展。endprint
由此可見,沈周對陳淳寫意花卉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陳淳在甲辰(1544年)所作花卉圖卷中,曾滿懷敬慕之意題到:“寫生能與造化侔,始為有得。此意惟石田先生見之,惜余后生,不得親侍筆研,每興企慕,恨不得仿佛萬一。”他在師承文徵明的同時,對師祖沈周更是心儀手追。據《式古堂書畫匯考》記載,陳淳乙酉年(1525年)曾畫,自題:“嘉靖乙酉春仲后,恒齋以片紙索圖,談及石田先生嘗作老圃秋容,蓋欲于仿佛之也”。正透露出他追訪沈周的形跡。一直到他晚年,每每在題畫詩跋中,表達他對祖師爺的思念和企慕:“前輩風流猶可想,丹青片紙還留”。陳淳的另一位老師文徵明也是蘇州吳門畫派的一員大將,亦是沈周的學生。傳承著宋元文人士大夫繪畫風格的衣缽。文徵明喜畫山水、花鳥,書法尤精,他的花卉、蘭竹筆墨精妙,細看飄逸,尤喜蘭花,有“文蘭”之譽,為花鳥畫中輕盈飄逸畫風的典范。陳淳在文徵明的推薦和指導下,“時年推高,令譽日起”。與當時在江浙一起活躍的書畫名士引為忘年交,與其師文徵明相處融洽,經常一起游冶,宴飲詩文唱合,心情十分愉悅。
陳淳生活在文化氣息濃厚、人才萃集的蘇州地區,他的藝術成長與吳門畫派的興盛是同步亦趨的。他師從文徵明,因是世家通好,與文徵明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在青年時即與江南著名文士和書畫家交往。如祝允明、徐霖、許初、袁尚之、蔡羽、唐寅、湯珍、謝臣等人。同時他和文徵明的學生和子侄文友過從密切,如王守、王寵兄弟,陸治、王榖祥、文彭、文嘉、文伯仁等人都有邀約游冶,相互唱酬和書畫題跋的記載。比他小許多歲的彭年,居節和朱朗等人也是當時蘇州地區的書畫名士,與陳淳也有許多藝術上的切磋。并每每在陳淳的書畫作品題跋上,表露出對他的贊慕。文嘉在陳淳一件《寫生卷》中生動地描述了吳中畫友之間的親密交往。他題道:“陳復父出入先君子門,因與余兄弟交,有年矣。余極愛其筆,狎其甚,反不能得之。”
陳淳是明代畫壇畫史上稱之為“吳門畫派”的一員干將,他在寫意花鳥畫開一代新風,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風影響深遠,直到當代。陳淳的寫意花鳥畫,既完善了沈周開創的文人意筆寫意體系,又以大草入畫,開拓了花卉大寫意的新格式、新畫風、新意境,在明代畫壇吹起強勁生動的新風氣。他的畫風一掃當時院體畫派工整細麗、略顯呆板陳舊、缺乏清新生氣的時蔽,以瀟灑、爽朗、明快、生動之筆墨,詩書畫三絕為一體格的寫意畫風橫空出世,震撼明代畫壇。他是繼沈周、文徵明、唐寅之后又一位對中國水墨花鳥畫發展創新做出重要貢獻的畫家。陳淳在寫意花卉方面的創新獨得玄門,筆法揮灑自如,富有疏朗輕健的風姿,用墨設色達到“淺色淡墨之痕俱化”之境!
明代的花鳥畫至陳淳,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自他以來,激起水墨寫意畫系的波濤洶洶,匯成花鳥畫歷史上一個高峰期。陳淳的貢獻,上取元人,近師沈文,中年后淡色和水墨作大寫意,注重生活情趣與寫生,開拓了大寫意花鳥畫的題材,后人稱大寫意花鳥畫,必稱“白陽青藤”。其實徐渭晚于陳淳三十八年,他的大寫意花卉受益于陳淳對他的影響,只是徐渭由其性情發落,不拘筆墨法度,放縱到極致。明代董其昌對陳淳人品畫品,情有獨鐘,他說:“白陽先生深得寫生之趣,當代第一名手不虛也。”董其昌題《陳道復墨花卷》,確定陳淳在畫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歐海燕,荊州市群眾藝術館美術書法攝影部副主任,荊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荊州市沙市區美術家協會主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