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班級管理模式方面,仍然未有較大突破。即使在基礎教育的較高階段——高中,班級管理仍是以班主任居主導地位、學生為參與主體的自上而下式的傳統模式。這與我國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計劃能力的欠缺是分不開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研究者認為,唯有培養高中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并將此認識通過一定的管理策略付諸實踐,變使動教育為能動教育,從而將學習的自主性輻射到班級管理上來,實現傳統的自上而下被動的班級管理模式轉變為自下而上的自主內驅性的新型管理形式,讓每個教育生命都“鮮活起來”!
關鍵詞:班級管理;高中生;自主學習;計劃能力
傳統高中班級管理往往是班主任制定相關的班規、班訓、班級口號等,組織選舉班干部,策劃班級活動,建立班級管理體系并引導班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班級風貌。這種自上而下被動的班級管理模式需要變革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新課改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中“自主”是被優先提出來的一種學習新形式,而自主的理念不僅體現在學習方面,也體現在班級管理方面。因此,必須通過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等研究途徑培養高中生學習計劃能力的自主性,并使之遷移到班級管理的自主性上來。
1 問題提出的背景 ——學生自主性能力培養的理論依據
1.1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發布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發布奠定了未來新課改的基本方向。發布的專題文章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其中,“自主發展”明確提出自我管理的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
力等。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新要求與學生自主學習計劃能力欠缺存在錯位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能力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1.2 新基礎教育呼喚“鮮活的個體生命”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葉瀾教授則認為:“‘新基礎教育的宗旨是從生命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性出發,喚醒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生命,讓每個人都‘活起來”。而縱觀我們的基礎教育,在還原學生的主體性上仍不容樂觀,學生仍處于“被學習”、“被計劃”狀態:被設定好學習目標、被規定好學習內容、被劃分好學習時間、被安排好學習方式、被規劃好人生方向……這種“被計劃”的使動教育導致本來已具備一定行為自主意識與欲求的高中生在學習中出現盲目、被動、疲軟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則集中指向高中生的“自我喪失”,即缺乏對自我清晰的認識與定位,缺乏人生目標與理想的引導,缺乏學習主動性與計劃能力。作為教育一線的基礎管理者,唯有培養高中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并將此認識通過一定的管理策略付諸實踐,變使動教育為能動教育,從而將傳統的自上而下被動的班級管理模式轉變為自下而上的自主內驅性的新型管理形式。
2 問題解決的途徑——“時間規劃師”的理論實踐架構
2.1 高中生自主學習計劃能力的現狀
研究者對我校高一年級12個班的570余名新生進行了關于“自主學習計劃能力”的調查,發現我校高中生自主學習計劃能力的現狀如下:
(1)時間規劃意識較弱,缺乏連續的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2)缺乏科學有效的計劃制定的基本方法;
(3)計劃執行能力較弱,缺乏自我反思與有效調節,不能堅持。
我校屬于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而從對我校學生的調查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能力是十分欠缺的。在時間緊任務重的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直接導致學習效果較差。而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目前都忽視了對學生的計劃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指導。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教育規律給予學生們必要的方法指導,使他們真正學會自主制定學習計劃。
2.2 “計劃能力”概念理解
關于“計劃能力”,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如Scholnick(1994)認為計劃是個體在行動前根據當前情況進行策略建構的過程。Hudson,Slackman &Fivush(1986)則將計劃定義為,“個體依靠一般時間表征,即個體對預期行動的時間和空間上的表征。”具體包括:“對行動安排的關系,對事件目標的學習,構建預期事件計劃,實施計劃前行動,發現并反思調整。”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計劃能力界定為,以自覺為核心的由選擇力、規劃力、反思力三個維度構成的心理結構。
根據以上理論,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能力,就要達到以下目標:第一、學會自我認識;第二、形成計劃習慣;第三、學會計劃方法;第四、學會自我反思;第五、學會自我管理。
2.3 研究方法的選取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運用文獻研究法來分析高中生計劃行為、元認知等心理特點;運用行動研究法來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開展中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其合理制定計劃、自我監督或尋求他人監督、及時評價與調整等;還運用了觀察法讓研究者從學生的計劃表、自評、他評、學習成績等多方面做觀察記錄,以供及時調整。
2.4 基于高中生自主學習計劃能力培養的班級管理策略實施的簡要步驟
(1)發《致家長書》。告知家長將開展自主學習計劃能力培養活動,講明行動的的目標、意義、過程,希望家長積極配合與支持。
(2)啟動儀式。向學生講解活動的目標意義、預期效果、關鍵要求等,簽訂“時間規劃師培養計劃”契約書,使學生對行動產生興趣與動力。endprint
(3)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學生清晰的認識與定位自我,探索職業興趣與理想,為現階段的學習生活找到心靈的歸屬感。
(4)指導學生制定分階段的自主學習計劃:
①“時間規劃師”培養第一階段(國慶版)。利用學生國慶放假的一周自主學習時間,指導學生制定并執行周計劃。及時開展總結交流活動,幫主學生發現計劃制定與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思與調整。
②“時間規劃師”培養第二階段(迎考版),針對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試,指導學生制定并執行月計劃。任務為“尋找弱勢學科,制定提升計劃”,指導學生分析并選擇自己的弱勢學科,有針對性的制定提升計劃并實施。在期中考試后,開展大型交流總結活動。
③“時間規劃師”培養第三階段(迎考進階版),根據上一階段出現的經驗與問題,本階段繼續加強月計劃指導。針對期末考試,制定弱勢學科的提升計劃。本階段引入“班科協同”,加強班主任與學科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指導與監督。加強對目標與計劃的連續性、時間分配、反思與調整等方面的指導。
④“時間規劃師”活動自我總結反思階段。在計劃中往往有許多因素會影響計劃實施效果,如計劃可行性、環境適宜性、個人思想意志、突發事件等,因此自我反思具有對行動進行總結、指導和調節的作用。
(5)形成以班委會、團委會、科代表、小組學科帶頭人、值周干部、值周小組為管理主體的班級自主管理體系。
3 問題解決的意義和價值——自主學習和班級自治的雙贏
3.1 對高中生個人的影響和意義
研究者對參與活動的學生和家長進行訪談調查,結合活動觀察,明顯發現本次活動對學生的影響顯著。通過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的指導,不僅可以完善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也可以消除迷惘感和困惑感,讓他們進一步認識自我和世界,進行生涯決策,促進學習行動,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
3.2 對班級管理的影響和意義
本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個人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們班級自主管理的意識。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之后,班級管理漸漸形成了一套自主管理體系:班委會和團委會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有相應的管理規章和記錄表格,并將各自的表現以操行分的形式得以呈現;科代表和學科帶頭人相互配合,共同拉動班級的學科工作有序向前推進;值周干部和值周小組全權負責班級一周的日常事務,共同維護班級日常學習和紀律等方面的有序進行。全班同學在自主管理、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自治氛圍下學習、生活。班會課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值周小組負責開展,讓學生們自己尋找最需要聆聽的話題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如上學期研究者所在的班級選擇了“責任”、“考試誠信”、“早戀”等主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他集體活動也可由班委會進行策劃、安排與實施。可以說,班級的各項具體工作都可以在班主任的幫助引導之下,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的方式開展起來。
4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對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會有更高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基本教育理念,需要一線教育者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力。學生們具備了自主學習計劃的能力和意識,便會逐漸形成自主管理計劃的能力和意識,這樣的班級管理不僅可以進一步鍛煉高中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也可以轉變教育者的管理觀念,真正讓管理內化于被管理者的內心,也許就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的理想管理狀態。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6,03(1)
2.吳黛舒,葉瀾.《新基礎教育教師發展指導綱要》.廣西師大出版社.2009,04
3.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引發的若干思考[J].人民教育,2006.
4.張立呂.土體性發展與誘思探究教學[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1,18(2)
5.Shapiro,L.R,Hudson,J.A.(2004),effeetsofinternalandexternalsuPPortsonPreschoolehildreneventPlanning,JoumalofAPPliedDeveloPinentalPsyehology,25(1),PP.49一73.
6. 張卓玉.《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義的回答》.商務印書館.2009,07
作者簡介
陳露(1986-),女,本科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同等學力在讀碩士研究生,于2009年至今任職于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現擔任高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從教期間曾或教壇新秀、優秀共產黨員、讀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