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莉
摘 要:“留白”是中國畫中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同時也是中國畫藝術語言和藝術形象的構成要素之一。我們現代的解釋是:在書畫理論中,是書畫作品材料原有的白,也就是不著墨的地方,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就是書畫者在對于如何布白和為什么要布白加以深入的思考?!傲舭住痹谏剿嬛芯哂胁环驳膶徝浪囆g價值。畫家在對畫面中物象疏密的安排,為留白創造了條件,使畫面有黑白之分,也增強畫面的對比度,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層次關系。
關鍵詞:留白;構圖;氣韻;創作
一、簡述“留白”的產生和發展
無論是什么事物,它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中國繪畫的留白也不例外,同樣有著從初步孕育到產生和逐步發展成熟的一個過程。
在原始社會,中國畫就有了留白的表現方式,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彩陶花紋的布局上就有留白的表現手法。中國畫中的“留白”的形成,應當從先秦時期開始,這一時期的“錯彩鏤金”便可以說明。到了六朝時期,《出水芙蓉圖》的出現標志著“留白”技法在逐步形成,在兩晉時期,山水畫中的留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畫面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而畫面中大面積的留白給觀者一種空間的美感。顧愷之在《畫云臺山記》中對留白也有記載“山有面,則背向有影??闪顟c云西而吐于東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p>
發展到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提出的“白畫”可以看出,“留白”在唐代得以發展?!傲舭住奔挤ū挥幸庾R地運用在畫中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是在宋代時期。宋代時期,文人畫逐漸興起,文人畫家們講究詩畫結合,而且畫面富有禪意。另外還強調了虛實結合,對畫面中物象的主觀安排更加具有隨意性,而畫家在追求浪漫的同時,對其空白的處理也是更加的精細。這個時期是中國畫“留白”造美的繁盛時期。將這一藝術手法表現到極致的是有“馬一角”和“夏半邊”之稱的馬遠和夏奎。馬遠的《踏歌圖》(圖1)近處是山間小路,高山巨石在畫面的左上角,用大斧噼皴表現山石的堅實,中間留有大面積的空白以突出景觀。
二、中國畫構圖中“留白”的特點
“留白”也是中國畫的一種常見的構圖形式,它是通過畫家在繪畫創作中有意識地在畫面中留有一些空白之處,不去著任何墨與色,看似一片空白,卻含有著一切畫面中沒有表現出來的物象,以營造畫家所要表達的畫面意境?!傲舭住笔钱嬅嬷胁豢珊鲆暤囊徊糠?,也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構圖的形式美。不過在運用“留白”時,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也會使得畫面有堵塞感或者空曠感。
虛實是我們東方繪畫中常用到的一種表現方式,在國畫中,“虛”則是畫面中的空白之處,而“實”則是畫面上所表現的物象。
其實虛實和疏密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但經常會有人將它們混為一談,一般情況下來講,虛實是說山水畫的時候會用到的,而疏密則是在說花鳥畫的時候會說到。例如,我們在畫梅蘭竹菊的時候,會說到線條的組織要有疏密關系,從大的關系來看,有幾大塊空白之處則是虛,而畫有竹子還有蘭草的地方則是實處;但是如果從小的局部來講,在畫家畫竹葉的時候,從用線上可以看出線條的疏密關系,線條穿插,有疏有密;而在說山水畫時,就會說,在畫面中一定要注意畫面的虛實關系,前景實,后景虛。中國畫還是非常注重虛實問題的,老子所說的“知白守黑”就是說知道白處,才能夠更好地處理好黑處。
中國繪畫中對留白把握的關鍵在于對物象于虛與實的層次關系的把握。如唐代畫家,這幅圖除了人物之外,其它的地方都為空白,這樣表現使人物的表情、動態一目了然,然而這種背景空白的表現方式,更加突出畫家對人物的刻畫,將人物的發飾、衣服上的花紋紋樣都表現得十分精致,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的豐富,富有變化,同時,背景空白的處理方式,使觀者對畫面有所想象,想象人物處在任意空間,這個就要看觀者的個人想法了。實,是有限的,虛,則是無限的,這個例子充分說明,“留白”是可以給人以無限的聯想,因此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在中國畫里留白的布置,是為了更好地、集中地突出畫面中所表現的物象,在宋代以后,人們對“留白”的認識漸漸趨于成熟了,宋代時期的文人畫富有畫面感、富有詩意,以虛實結合來強調畫者的主觀思想。元代在宋代藝術風格的基礎上,更加的富有空靈感,如元代畫家倪瓚,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會大面積留白,作品看似平淡,但富有內涵,只是寥寥幾筆,就可流露出畫家的情感,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還有南宋梁楷在《李白行吟圖》(圖2)這幅作品中,背景沒有任何的物象,只有一人的外輪廓線,但卻使觀者有滿幅活絡的感覺。這就是“留白”所賦予中國畫的魅力。作為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留白”一直被后世的畫家們所繼承和發展。
三、中國畫留白與氣韻
在南北朝時期謝赫提出“六法”,其中就有對氣韻的描述?!皻忭崱背蔀閭鹘y繪畫的品評標準,古人曾說;“在意不在象,在韻不在巧?!边@就是說,一副好的作品重在對意境的表達,而不在于將物象刻畫得有多精細,主要是生動傳神,有氣韻之美,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都要畫出其中所要表達的精神,才可以做到氣韻生動。
一件好的作品是畫家思想、品格、學養的綜合表現,古代的畫家都是寄情于山水之間,用自己的畫作來表達個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所以畫面是富有感情的,生動形象。畫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比如用筆的干濕、用線的粗細變化、以及用筆的輕重緩急、包括用色的冷暖都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韻律,氣韻生動的作品,更能夠使畫面更加吸引觀者,傳遞給觀者一種美感。
中國畫中的氣韻應該在空處尋找,王原祁云:“奇著不在位置,而在氣韻之間,不在有形之處,而在無形之處?!睔忭嵲谏剿嬛斜憩F頗多,例如李可染的《淺塘渡牛圖》,畫面中并沒有表現出水的紋樣,但是我們通過畫家表現出來的牛的動態,可以想象出水流的走向;柳樹后面的“留白”讓人聯想到天空、遠山……使觀者根據畫面的意境任其發揮,在畫面的留白之處描繪出不同的物象,充實畫面,所以說,“留白”并不是空白,一無所有,而是畫家巧妙的布置,使其表現出“此處無物勝有物”。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含蓄的意境讓觀者和作品產生共鳴。
四、當代中國畫創作對傳統留白形式的繼承
留白作為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當代畫家依然很重視,并被當代諸多畫家用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不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這種創作手法隨處可見,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獨具魅力,無論時代怎樣變化,這種“留白”的基本表現形式是不會變的。
留白是對空間的一種理解,當代畫家在繼承傳統留白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作品既有傳統的審美意境,又具有時代感。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當代畫家們在創作的時候,也在不斷嘗試新的表現手法,打破原有的模式。中國畫中的留白形式也在不斷變化發展,逐漸走向多元化。藝術家們不斷吸收外來的藝術形式,將古老和現代相結合,不斷追求新的藝術語言,創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
例如當代畫家何家英先生,他在前人的作品中吸收與融合,有了自己的一種構圖形式,他在尊重傳統的表現形式的同時,不拘于傳統固有的技法,他的作品多為寫實作品,重點塑造人物形象,將人物刻畫得尤為精細。畫面背景多用留白的處理方式,因而更加突出人物的純美。何家英的代表作《米脂的婆姨》,畫家主要刻畫人物的相貌、神態、服飾衣紋,還有一些擺件和一只小貓。而畫面背景卻一片空白,這就更加突出畫面的主體,將觀者的眼球吸引在畫面這個樸實的女人身上,同時也流露出畫家自然純真的想法。
參考文獻:
[1]鐘家驥.中國畫“空白”的應用與欣賞[J].中國畫研究,1983,(04).
[2]潘天壽.關于構圖問題[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