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小色稿練習有利于初學者把握整體色彩關系,訓練學生色彩感受力,提高色彩敏銳度。一幅和諧有序的色彩作品,色彩關系、整體色調在作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色彩關系表現到位能給人以美的視覺感受。相對于色彩長期作業而言,小色稿練習能在短時間內把握畫面整體色調,具有用時短、色調整體把握能力強的特點。但在細節刻畫方面小色稿練習是欠缺的,須結合長期作業訓練,才能達到提高繪畫者水平的最終效果。
關鍵詞:小色稿練習;色調變化;色彩關系
色彩靜物教學中,通過訓練大量小色稿色調練習有利于提高初學者的色彩敏銳度、增強畫面整體色彩效果、把握色彩對比。這里所說的小色稿,是相對而言,16開、32開甚至更小,畫幅雖然小,牽涉的問題卻很重要,就是從整體上把握色彩關系,不用顧及形的問題,也不用深入刻畫細節。具體而言,小色稿訓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要點:
一、訓練學生整體觀察方法
素描中的整體許多人很關注而且運用得很好,色彩對整體的要求更不容忽視。由于色彩本身的豐富性,及所描繪的對象也是色彩瞬息變化的自然界,如同一座山,早晨、中午、晚上因為所受太陽光的不同,所呈現出的顏色也時刻變化。如果繪畫者沒有對畫面的整體意識,那畫面色調將會雜亂無章,加上色彩工具的特殊性,在觀察色彩的同時,又要調配出適合的顏色,表現技巧相對生疏,將使得初學者手足無措,沒有精力考慮整體。而小色稿訓練中,因為面幅小,調整起來也方便,比起長期訓練來說,對色彩關系的整體把握更具有針對性,也可以在技法上得到有效訓練。
一組靜物怎樣取景,表現什么主題,每個物體面積各占畫面多少,尤其是襯布面積的比例關系直接影響畫面色調的形成。一般情況下,襯布往往影響著畫面的主題色調。如果襯布全是白色,那就要根據靜物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光源強弱來確定色調的傾向性。
二、訓練學生運用色彩理論知識把握畫面色調變化規律
“色彩是光的產物,沒有光便沒有色彩感受,色彩的形成和光有密切的關系——光是色之母,色是光之子,無光也就無色。”[1]正常的色彩寫生,一般是描繪對象客觀的光色關系,而變調訓練是以改變的光色關系為前提,也就是根據繪畫者主觀意圖去組織一幅與寫生對象色彩組合完全不同的色調關系的畫面,如:冷色可以調變成暖色調,亮色調可以變成暗色調等。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改變學生在色彩靜物寫生中完全照抄對象顏色,而不去理解分析色調變化規律的現象。具體操作方法是,當學生畫完一幅靜物色彩寫生作業后,接著可以畫幾幅色調完全不同的作業,對象只是作為構圖和造型的參考。這種訓練適合在小畫幅上進行,以便把精力放在色彩的構思和處理上,不作具體刻畫。
三、小色稿練習精簡概括,通過大塊色彩表現色彩關系
直接對物體固有色彩用平涂的方法在畫面上用色塊表現出來,不考慮體積、質感、明暗等素描關系,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幾何化處理,達到精簡概括的效果。比如圓形的蘋果、方形的書本等,這樣更容易使繪畫者把注意力放到畫面中的色相對比、冷暖對比、純度對比以及面積對比等各種對比,并根據畫面主色調合理地組織好畫面當中各塊顏色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色相對比、面積對比;同一色相的顏色在畫面當中不同位置上的各種變化和它們在畫面中所占的面積大小等。“我們在進行色彩繪畫時要從整體中去看個別,不要把物體孤立起來,同時要通過互相比較來鑒別每塊色彩之間的不同傾向。”[2]從面積和色彩間的關系來說,在畫面中某種色彩傾向所占的面積大、成分多,往往決定畫面的主要色調。
四、色調練習應注意在短時間內完成
小色稿訓練應把握在最長一小時內完成,時間太長會陷于瑣碎,時間太短則不利于思考分析,而小色稿練習更能快捷地捕捉瞬間的光色關系,盡量避免細節刻畫,把注意力集中在反復調整大的色彩關系。靜物色彩訓練中的時間長度的分寸把握要拿捏到位。
五、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
“自然界的色彩是極其豐富的。一般情況下近距離的鮮明色塊之間會產生異化現象;另一情況,兩色塊差距極大,還會有一種趣相同化的改變。”[3]每個人的色彩感覺是不同的,小色稿訓練能夠培養學生抓住瞬間的色彩感覺,這一點是中長期作業不易做到的。很多人認為觀察很簡單,只是看繪畫對象就是在觀察對象。整體觀察要求繪畫者不能只盯在某一具體細節或單一物體,而是從整體的觀察方法入手,進行上、下、左、右、前、后的互相比較,互為參照物,顧整體、顧大局。色彩繪畫過程中整體觀察的方法尤為重要,抓住繪畫物體色彩的第一感覺,往往能使畫面保持最佳效果,而不能只顧及物體細節刻畫。小色稿訓練因為用時短、畫幅小,可以在短期內完成多幅畫作,使繪畫者的眼力得到錘煉。色彩記憶能力是繪畫能力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靜物色彩訓練中作小幅的色彩記憶畫也是很有必要的,記憶作畫可以培養學生細致觀察深入把握對象的能力。
六、通過調色練習,增強學生把握畫面色調
“和諧性”的問題
色彩學習中常遇到的困惑:畫面中常出現一些太“跳”的色塊,導致畫面“不和諧”。如:紅色蘋果和綠色襯布的處理方法,兩者的顏色純度都較高,畫面容易顯得不和諧、不入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在固有色處降低兩者的純度對比以及在反光處加以環境色使畫面和諧。
我們把色調訓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同類色、類似色組合訓練,即選取色環中同類色、類似色的物體、襯布擺成一組靜物進行練習。如黃、紅色系(黃色襯布,土黃色紙袋,紅色蘋果,橙色的桔子,淡黃色的雪梨等)為主的組合或藍色系(深藍、粉藍色襯布,不同程度藍灰色的陶罐等)為主的組合訓練,這樣的色調統一、和諧,色彩對比弱,比較容易把握畫面整體色調。其難點在于區分出同類色的層次變化。
(二)對比色訓練,即選取色環中對比色、互補色的物體、襯布擺成一組靜物進行練習。如:紅色綠色、黃色紫色等的搭配練習。這樣的組合有強烈的視對比,對于色調的把握有一定難度。但應用好的話可使畫面產生豐富統一的效果。處理方法可以是降低物體純度或改變畫面色塊的構成,以達到和諧中有對比的效果。
(三)變調練習,指整體改變畫面的色彩傾向。需要在掌握前兩者的基礎上進行的專項練習,包括純度、明度、冷暖、色相等變調訓練。變調練習可分為:同組靜物的變調訓練;同樣色調、不同題材的練習。
當然,小色稿練習也有其不足之處,對物體的細節刻畫、體積、質感的表現是有限的。要使色彩繪畫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對應進行大量色彩長期作業訓練加以補充,在色彩表現技法方面也應更深入研究,所以,在色彩寫生中應注意小色稿訓練與長期作業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小色稿練習是不可忽視的,它對長期作業訓練、把握大的色彩關系,及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概括及提煉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對于初學者更要養成繪制小色稿的習慣,為今后色彩寫生和色彩默寫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培秋.高級職業中學美術專業教材:色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教學對話》編輯部.教學對話:色彩[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
[3]黃今聲.色彩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開平市教倫中學美術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