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摘要: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日前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表示,國資國企改革要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下功夫,包括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等。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思路更加強調“管資本”,這有利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國企改革“管資本”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國企改革“管資本”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字:國企改革;“管資本”;經濟發展
引言
當前,國資管理體制正迎來一場新的變革。以“管資本”為主推動新一輪國企改革,必須落實好兩項任務:一是加快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深化國企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為國企改革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1國企改革“管資本”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如前所述,國務院及各級地方政府國資委的成立,有力促進了國有經濟的穩步發展,但直到目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還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實現各級國資委職能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重大轉變,有利于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從而破除影響國有資本服務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新體制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公司制股份制成為國有企業的重要組織形式。截至2016年3月,全國106家中央企業基本上都實行了公司制股份制。“以管企業為主”的方式已經不適應國有企業組織形式的深刻變革,國有資產監督機構只有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國有企業董事會的法定作用才有可能落實,才有可能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從而激發其發展活力。
第三,有利于推進國有資本優化配置、向重點領域集中。目前,國有資本還存在分布過寬、戰線過長、集中度不夠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著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實現各級國資委職能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重大轉變,有利于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
第四,有利于維護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長期以來,一些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因侵吞貪污、關聯交易、利益輸送、違規決策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生。如2015年中央巡視組發現,在中國石化、中國海運、中船集團、神華集團、東風公司等央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搞利益輸送和交換、關聯交易謀利等突出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與此前的以管企業為主的體制弊端有很大關系。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有利于各級國資委集中精力加強國有資本經營管理全鏈條監管、落實國有資本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監督長效機制,從而確保國有資本安全運營、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2推進國企“管資本”改革的對策
2.1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明確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發展,打造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公眾公司,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同時還可以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運行機制,實現國有經濟的市場規模和非公經濟活力、效率的優勢互補。
2.2建立統一的國資平臺
建立統一的國資平臺,形成專業化的國有資本運作機構,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從管人、管企業、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國家出資授權控股公司作為資本運作平臺,按照市場化規則經營管理國有資產,這類似于國際上已經成功的新加坡淡馬錫模式。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后,通過產業資本投資培育國有企業產業競爭力,開展股權運營以改善國有資本的分布結構和質量效益,有利于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未來,國資系統將更多地以出資人的身份出現,而非管理人,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加強調了國企對出資人的責任。
2.3根據國企業務的不同實施分類考核監管
國資改革方案將企業劃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3大類別,采取針對性的管理辦法。其中,競爭類國資將以市場為導向;功能類企業目標在于達成政府戰略任務,公共服務類企業則以實現社會效益為目標。而對競爭性行業,國資將加快調整甚至會逐步退出。國資委提出的改革方案,則對央企的業務按政策性業務與經營性業務區分來實施分類考核,并且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及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設定不同的考核目標。
2.4健全約束和監督機制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按《公司法》的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自的職責;其次,以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為重點,強化對經營者重大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再次,大力推進企業內部民主管理,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堅持職工民主評議企業經營者。
2.5徹底取消國企經營管理者的干部級別
徹底解除國企經營管理者特別是一把手的干部身份,使追求政績的“黨員干部”回歸到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的“職業經理人”定位。對企業經營者實行全面的契約化管理,通過簽訂合同明確對經營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獎懲,落實經濟責任,做到企業經營管理者能上能下,變過去的行政級別管理為出資人的資產管理。加大中央企業高管人員市場化選聘和管理力度,積極推動央企所屬企業加快推進職業經理人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負責人職務待遇、職務消費和業務消費進行規范管理。
2.6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
任何人的財產一旦投入企業,就變成企業的法人財產,投資者就享有出資人的權利。這些權利主要包括資產受益、按照法定程序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和聘請經營者、轉讓股權等。國資委不是政府行政機構,與所轄企業的關系也不是行政隸屬關系,而是以國有股權為紐帶,是股東與企業法人的關系,委托與代理的關系。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代表,既要做到依法行使股東的權利,又要保證不越位、越權,對所轄國有資產享有收益權、重大決策權和經營者選擇權。國企完善出資人制度,還必須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國資委每年必須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經營情況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結束語
根據國企改革實施進展以及高層近期對今年國企改革重點的定調,今年國企改革主題應繼續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并未進入第一批試點但混改已有動作的鐵路總公司、國家電網等集團上市平臺;二是央企兼并重組;三是存在改革預期且進展較快的地方國企。
參考文獻:
[1]劉現偉.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企分類監管的思路與對策[J].經濟縱橫,2017,02:33-39.
[2]張卓元.從“管企業為主”到“管資本為主”:國企改革的重大理論創新[J].新視野,2016,03:13-16.
[3]本報記者劉麗靚.國企改革“管資本”加速推進[N].中國證券報,2017-01-12A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