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摘 要: 湖南省各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按照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5大領域劃分,文章就藝術領域美術中三個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做重點分析和論述,以《指南》為參照,旨在從具體化、湖南化的“合理期望”中找出異同,進而窺見湖南幼兒美術教育目標在具體要求上的異同。
關鍵詞: 湖南幼兒美術;教育目的;價值取向
一、《湖南省貫徹〈指南〉幼兒園學習活動實驗體系》的價值
《湖南省貫徹〈指南〉幼兒園學習活動實驗體系》是依據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結合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我省前段貫徹《指南》實驗的成果和各地學前教育發展的經驗基礎上提出的,其分別針對幼兒園3—4歲、4—5歲、5—6歲年齡段和農村一年制學前班(指未上過幼兒園的5—6歲幼兒)編列,每個部分的“學習活動實驗體系”包括湖南省本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幼兒學習的基本內容、幼兒園學習活動的一般實施途徑。其中,湖南省各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按照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5大領域劃分,本文就藝術領域美術中三個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做重點分析和論述,以《指南》為參照,旨在從具體化、湖南化的“合理期望”中找出異同,進而窺見湖南幼兒美術教育目標在具體要求上的異同。
二、對湖南省各年齡段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內容的分析
湖南省各年齡段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一般“合理期望”分別針對幼兒園3個年齡段和學前班,分別對音樂和美術提出了湖南省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般目標、典型表現和基本理解或典型案例。通過與《指南》內容的參照、對比分析,總結歸納出了以下幾點不同:
(一)湖南省3—4歲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
1.目標1:強調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
增加了“對好看的生活物品感興趣”,強調生活中美的事物,在喜歡自然界中的美外還要對生活的美的物品感興趣,這使得目標更加全面。
2.目標2:強調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一般情況下,“其它”同“其他”。但是使用上還是有一些小區別,規范的說“其它”只用于物,也就是除人以外的任何東西,比如植物、動物、事物等;“其他”指人指物都可以。當然,在人與動物方面,也有區別,如我們習慣用于“其它動物”而 不說“其他動物”(擬人化的童話故事、小說除外)。將“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改為“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擴寬了其涵義的范圍。
3.目標3:強調幼兒教師的參與
首先,將目標3中音樂和美術的目標論述整合成為“唱唱、跳跳、畫畫的活動”,兩點的融合體現了領域間學習的相互滲透,將藝術領域分為音樂和美術是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內涵,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對應分開來組織教育活動;其次,“幼兒投入的程度比較高,能跟隨教師積極的參加活動”這句話強調的是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主導地位,而“自哼自唱”“樂在其中”只能體現主觀能動性和幼兒的學習主體性;最后,“并能表現出快樂的情感”這使得最終的課程評價外化,以幼兒外顯出來的開不開心作為評判標準,這是對“樂在其中”更具體的描述。
4.目標4:強調藝術表現的多樣性
首先,將《指南》中的1、2條整合成“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并跟隨熟悉的歌曲做身體動作”,加了“并”字,且將“音樂”換成了“歌曲”,縮小了范圍,歌曲還具體要求了樂句和音域,更加具體化;其次,“能用聲音、表情、動作、姿態等表現自然界的事物或照鏡子、洗澡、刷牙等生活情景”,增加了“表情”,將“和”改成“或”,同時補充了表現自然界事物的方式和具體的生活情景細節,使得目標更加詳實,“或”字降低了藝術表現的要求,更加靈活,具有針對性;最后,強調嘗試用多種方式表現物體,而不僅僅是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畫出來,注重幼兒的創新性,有意識的培養其創造能力,“粗略特征”表現出此階段的幼兒藝術表現和創造的標準。
(二)湖南省4—5歲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
1.目標3:強調貼近生活實際,就地取材
將“經常用繪畫、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種方式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調整為“嘗試用生活化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創作活動,表達自己對生活中物品的認識和情感”。首先,“經常”變“嘗試”;其次,“表現”變“表達”;最后,從“繪畫、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種方式”改為“生活化的材料等創作活動”。這表明幼兒美術教育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2.目標4:強調運用一定的技能
首先,將“能用自然的、音量適中的聲音基本準確地唱歌”改為“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其次,將“即興哼唱、即興表演、歌曲編詞、身體動作、打節拍”融為“運用一定的技能(歌詞、樂器、肢體動作)幫助表達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與創造”;最后,增加了“會正確使用剪刀、膠水等工具”
(三)湖南省5—6歲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
1.目標2:強調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目標2中出現了“愿意參與藝術欣賞活動”,將能不能和愿不愿意區別開來,增加參與藝術欣賞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能用”變為“嘗試用”,嘗試帶著一種主動性和探索性,更能體現大膽表現的內涵。
2.目標3:注重團隊合作意識
目標3中第3點,刪除了也能獨立表現;從一個層面來說,是在凸顯與他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鼓勵幼兒在藝術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
3.目標4:強調美術創作的細節刻畫
最后一條融合為“美工作品中包含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基本組成部分的細節”。
三、湖南幼兒美術教育目的價值取向——回歸本真
當前,普遍都認識到幼兒美術教育不應過多地傳授美術專業方面的知識,而是應讓其自由發展。正如羅恩菲德和里德等“工具主義”美術教育家的主張: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美術本身,不以學生如何獲得美術的專業性的技法與知識為教學重心,不以學生作品純專業角度的鑒別為評定標準。美術成為一種教育的工具,而不是作為教育的目的。然而,單純的傾向于某一極的教育目的在美術教育中都不足取。如果我們的美術教育只注意科學理性,就會過分地強調科目結構、邏輯性、嚴謹性,教學活動就會變得單調而寒冷,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的美術教育只注意浪漫表現,就會過分地強調自由,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的下降。
通過《指南》相應的內容比照,湖南省各年齡段幼兒藝術領域學習與發展的一般“合理期望”以增加、刪除、更改、融合等方式讓目標與典型表現更加具體化,內容和發展水平上更加湖南化。至此,我們能夠窺見湖南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回歸本真。本真不是靜態和絕對的:按理說,一個少兒在沒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而依據其天性創造出來的美術作品是最為本真的,但我們能夠滿足于這種本真嗎?恐怕不能。因為人不僅是自然人,更是社會人,其一生的發展必然要受到一定社會文化的影響,而且這種發展對他作為社會人具有重要的價值,也對他所處的社會具有正面的意義。所以,教育必須保持特殊個體的自然本性,同時也要賦予其特殊的社會性。
而要將“本”與“真”很好地結合,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少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體現在美術學習上的階段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合適的教育。其次,需要將教學與少兒的內在體驗相結合。學習可以被外在強加,甚至也可以獲得一些表面的效果,但由于沒有少兒的感官和情感的參與而引發的內在體驗,其認知和理解的結果畢竟有限。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