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張賽
【摘要】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的生產力,提高了業務水平。本文分析了衛星遙感技術在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認為遙感技術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具有持續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廣東省將繼續開展全省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拓展遙感技術應用,形成規模化發展。
【關鍵詞】遙感;城鄉規劃建設監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一、引言
衛星遙感監測具有覆蓋范圍廣、獲取信息快和適應性強的特點,能及時、客觀、周期性地獲取地表覆蓋信息。廣東省于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省城鄉規劃建設遙感監測,相關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經濟效益分析
衛星遙感技術在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中產生的經濟效益,體現在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兩個方面。
(一)直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主要是指與傳統手段相比,衛星遙感技術大大降低了城鄉規劃建設監測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更廉價的數據采集方式、更便捷的監測流程和方法等。
傳統的依靠人力在實地尋找違法違規建設行為的方法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精度低等特點。與人工方式相比,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獲取城鄉規劃建設信息的費用是非常廉價的;而隨著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發展,尤其是高分二號衛星遙感影像的推廣,衛星遙感影像的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與采用國外同類遙感產品相比,大大節約了采購成本。以高分二號衛星遙感影像為例,每個像元的大小為0.8m×0.8m,一景標準景覆蓋23.5km×23.5km的地面,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每平方公里數據僅15元,若多項任務使用同一套數據,則費用會更低。廣東省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于城鄉規劃建設工作中,利用遙感影像比對城市總體規劃,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在數據獲取和監測方式上都產生了質的改變,外業調查工作大幅度減少,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相關管理成本,以20人遙感監測到3萬疑似違法圖斑為例,若使用人工實地考察的方式,約需200人耗時3年才能完成,需要投入資金約人民幣2億元。
(二)間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應用、行政效能提升和規劃管理體制改革三個方面:
1.技術創新應用間接經濟效益。技術創新應用間接經濟效益是指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的行業應用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在衛星遙感技術發展初期,遙感影像的空間分辨率較低,難以應用于城市規劃建設發展變化的調查;當前,國產衛星遙感影像的空間分辨率已達到亞米級,通過疊加不同時期的衛星遙感影像,提取變化圖斑,再比對城市總體規劃,可以發現城市建設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對城市發展有關問題進行更加合理的事前預防預警和事中、事后補救,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2.行政效能提升間接經濟效益。行政效能提升間接經濟效益是指通過衛星遙感技術,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能力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一方面,建立遙感數據處理工藝流程,制作遙感影像專題產品,有效提高了數據應用效率和遙感監測精度;另一方面,建成廣東省規劃建設遙感監測執法系統,集成遙感數據處理及圖斑提取等核心功能,實現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與各市有關部門在遙感監測執法工作中的任務對接,改變了現有業務系統流程,提高了數據分發效率、任務執行效率以及工作反饋效率,從而創造了經濟效益。
3.規劃管理體制改革間接經濟效益。規劃管理體制改革間接經濟效益是指通過遙感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為規劃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在規范城鄉規劃管理運行體系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全過程跟蹤遙感執法督察工作,自動生成實時的各類專項統計報表和統計圖,為遙感成果專題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幫助相關人員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城市用地空間布局、城市功能區、“三區四線”、生態控制線等專題情況,為城鄉規劃決策提供參考,推動政府理順城鄉規劃管理體制,產生新的業務點和更具有競爭力的業務產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以2016年第一期廣東省規劃建設遙感監測為例,涉及綠線、藍線、紫線、黃線、城市道路紅線和多線的差異圖斑面積占涉及城市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差異圖斑總面積的百分比如(圖1)所示。通過示意圖可以看出侵占城市道路紅線和綠線的現象尤其嚴重,相關部門在工作中應采取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措施。
三、社會效益分析
(一)強化城鄉規劃建設遙感督察工作,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及時發現了涉嫌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省、市主管部門依法對違法圖斑進行查處,形成了違反城鄉規劃問題快速發現和及時處理的監督機制,有效打擊了違法行為,遏制了新增違法建筑,提升了城市規劃實施管控力度,維護了城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2016年第一期廣東省規劃建設遙感監測為例,2016年4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發了由省政府審批城市總體規劃的11市規劃建設遙感疑似違法圖斑2243個。經核查,確認違法圖斑1648個,面積1406.27萬平方米。截止2017年3月17日,11市已辦結違法圖斑756個,拆除違法建筑面積31.6萬平方米,罰款980.23萬元,行政處罰27人,當地紀檢監察部門立案調查3人。
(二)重點監測生態環境、風景名勝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區域,推進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重點監測城市濕地、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歷史文化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等,在省域層面加強了城市規劃建設和環境資源的監測和保護。
(三)推動地方規范管理,健全規劃實施的長效機制。遙感監測發現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存在的現狀調查不清、強制性內容界限不明等問題,督促地方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科學準確地確定規劃強制性內容,提高強制性內容的可實施性及可檢查性;督促地方規范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管理工作;推動地方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工作制度。
(四)開展宣傳警示工作,強化公眾參與意識。將遙感影像與規劃成果疊加展示,并通過基于遙感影像而生成的空間意向表達規劃意圖,幫助公眾理解規劃特點及給周邊帶來的影響,促進公眾更自覺地發表意見,實現了公眾參與。
四、總結
本文分析總結了衛星遙感技術在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包括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其中間接經濟效益又包括了技術創新應用、行政效能提升和規劃管理體制改革三個方面。社會效益分析主要從維護規劃權威性、保護生態環境、規范地方管理以及實現公眾參與四個方面展開。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大力推進,廣東省將繼續開展全省城鄉規劃建設動態監測,拓展遙感技術應用,為全省城市治理和規劃空間管理提供遙感技術支持,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不斷推動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邵軍等.基于Landsat TM與CBER-02B的土地覆蓋變化分析[J].地理空間信息,2010(1):56-59.
[2]佟巖.衛星遙感技術行業應用效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