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眾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技術直接相關。當前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在實施過程中,如混凝土施工、土方開挖施工等均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問題發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解決方案
前言
現代水利工程已經不是單一的水工建筑,其往往兼具水域防洪、灌溉、發電、通航、河道治理等多重功能。其多功能性也為水利工程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一般工程相比,水利工程的耗時長、人員復雜施工條件也存在更多的動態變化性,在混凝土樁基施工、土方開挖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水電站的建設為例,樁基礎、廠房建設等均涉及到混凝土施工。最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表面空洞、出現蜂窩、大面積裂縫的情況,除了影響整體美觀性外,若不及時修復處置[1],空洞和蜂窩會繼續擴散進而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這就使得混凝土整體的荷載能力下降,強度和抗滲性不達標。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拌制時,原材料或水膠投入的比例失調或拌制時間不足或超時,不能夠結合室外溫度情況進行合理調整造成的。另外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長,經常需要跨季節施工。因而混凝土的外部施工環境變化巨大。尤其是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或者冬季嚴寒季節在施工時,若不采取恰當的處置手段和正確的處理工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非正常收縮,出現質量問題。
在進行水利工程樁基礎施工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由于鉆具力度過大,造成的孔壁塌陷現象。這多是由于前期的勘探準備不充分所造成的,且在進行樁位測量和放線后,不能夠按照施工標準進行嚴格的審查和對比,從而造成樁基礎不穩定。快速提起或用力鉆孔就會造成孔壁塌陷,并進一步形成孔壁接觸著力變形等問題。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會發生鉆頭脫落、磨損的現象。鉆頭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長期處于工作狀態的工具,鋼絲繩磨損嚴重的情況常常出現,當鋼絲繩松動和抽脫的情況出現時,就會造成鉆頭脫落甚至埋鉆、坍塌的事故。
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土方開挖也是關鍵的施工的內容。由于排水措施不完善,路面積水、地下水直流不排等問題,常常影響正常的土方開挖作業。同時在圍護體未達到設計強度時,強行開挖,造成的基坑變形、立柱樁傾斜的問題也比較常見。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的問題原因
造成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前期的勘察設計存在缺陷。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長,牽涉比較復雜。需要經過嚴格的前期踏查,包括施工地點的水文、地質、氣候等條件,才能夠進行合理的施工組織和安排,選擇恰當的施工技術。許多施工企業在進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時,常常憑經驗進行處置,會造成設計與實際施工情況不符,影響施工技術的實施;二是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員的水平不足。在施工時,工作人員不能夠嚴格按照施工的規范和準則進行施工。同時施工經驗的不足,導致其無法準確判斷施工工藝與環境的適應性,并進行優化和調整,導致存在質量存現。三是施工現場的管理存在缺陷。在進行施工時,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施工技術指導和監管。且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監管多是基于人工的,未能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對整個工程進行合理的分析,從而提升施工質量。
三、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
1、優化施工設計,做好施工準備
前期勘察是施工設計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施工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施工場地的考察工作。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水文、氣候條件進行完整、準確的分析,并結合以往的施工案例,設計施工圖紙,組織安排施工進度。并做好各種突發情況的施工預案。在圖紙會審完畢后,到施工前的15天內要完成技術交底,并組織技術人員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并安排專人負責技術交底的跟蹤和監督,以為工程施工做好準備。除此之外,施工單位要落實后安全質量責任制,深入“安全施工、質量第一”的施工原則的,明確施工過程的責任主體,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辦法。根據質量控制需求,組織建立了施工質量控制小組,并安排負責人作為項目施工現場管理者參與到整個流程中。在小組中,針對施工材料的準備做出了細致規定。采取貨比三家,且以貨源就近為原則進行取料。減少材料長途運輸的成本增加及環境影響。從而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效果。
2、按照施工技術標準,因情制宜的開展施工
施工技術標準的落實程度影響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根據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見的質量、技術問題,筆者認為應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施工。
首先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問題:水利工程常存在跨季節施工的問題,根據地理條件的不同,會遭遇高溫、嚴寒等不同的環境條件。以高溫多雨季節的混凝土的施工來講[2]。某水站站為了滿足防汛的要求,需要在夏季高溫多雨季節進行連續施工,平均氣溫可達32℃,最高可至40℃。那么此時必須要調整混凝土的配比,采用高溫型高效緩凝減水劑來延長碾壓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并控制在8~12小時之間,從而抑制水泥水化速度,促進碾壓混凝土層面結合。同時采用中低熱的水泥,并摻入比例更高的粉煤灰,來降低水泥產生的水化熱,提升混凝土的凝聚能力,防止開裂。并對拌和用水必須采取遮陽措施,防止水文過高,影響拌和效果。并隨時對混凝土構件進行養護,永久的混凝土的構件養護時間不應低于28天。相反的在低溫狀態下,就需要在混凝土拌制時加入引氣劑,并配合符合減水劑或者引氣減水劑來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凍性。
其次是樁基礎施工中的孔壁塌陷和鉆頭脫落的問題處置。除了要進行合理的勘察和放線、標高等準備工作設計合理的鉆頭進入速度外,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調整注漿泥漿的性能,并準備好足夠的備用泥漿。減少因為供給不足而造成的強度下降的問題。并在停工期間,保持孔內泥漿的交通,防止泥漿發生滲漏。對于鉆頭的運動狀態要進行合理的控制,在放入的過程中要注意垂直度且緩慢下放,避免接觸著力變形的問題發生。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檢查鋼絲繩的狀態,及時更換磨損的鋼絲繩,將抬動鋼絲繩卡子加固,并且把保護繩加在鉆頭上,注意對鉆孔的清理工作,減少殘渣對鉆頭的磨損。
第三是土方開挖的問題。在進行土方開挖時,有幾個關鍵的技術要點。首先是要對水利工程的開挖規劃區域進行及時的清理,對雜草、枯萎枝葉廢棄物車頂清除,并對表土進行清挖,按照綠色環保施工的標準進行堆放和處置。其次是設置必要的排水設施,在地面開挖橫斷面和坡度合適的地段設置排水溝渠和抽水泵,保證土方開挖的干燥環境。第三是在施工前做好挖斷面尺寸校量,設置邊坡和基坑的合理標高,并根據情況進行及時的修正和調整。
3、強化科學管理手段在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的應用
運用基于BIM技術的4D可視化管理系統來增強水利工程施工時的科學化管理和控制[3]。充分掌握人員調配、施工材料質量及工程施工進度等多個數據,統一分析和管理。例如當前主、副廠房建設中水泥、砂土的具體用量,墻體檢測是否合格,施工工序是否存在誤差,當前工程量是否完成等。
結束語
水利工程是關系到民生發展的重要工程,發現其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能夠尋找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提升其社會、經濟效益。根據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當前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優化勘察設計、嚴格施工標準及強化科學化的管理手段方面進行優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彬,田惠祥,崔凱歌.淺析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6(4):00097-0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