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菡秋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并發癥中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并發癥之一,而其中較常見的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DPN是指因糖尿病之慢性高血糖狀態及其所致各種病理生理改變而導致的神經系統損傷,可累及全身周圍神經系統任何部分,可導致足部潰瘍、壞疽,以至截肢,是非創傷性截肢的最常見病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而DAN可累及身體各系統并導致嚴重后果。現對我科收治的一例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進行護理分析[1]。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33床,女,65歲,農民
主訴:口干、多飲、多尿3年,肢麻、上腹隱痛2月
現病史:患者及其家屬述患者于3年前出現口干、多飲、多尿,無明顯多食、無頭暈、無頭痛、無胸悶、心悸、無怕熱多汗、無發抖,至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就診,查隨機血糖為28.28mmol/L,空腹血糖4,23mmol/L,尿常規Glu+++,酮體+,診斷為:1、2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癥,3、腦動脈硬化癥,予胰島素降糖,血糖控制可,好轉出院。出院后先后予二甲雙胍、吡格列酮、格列齊特及諾和R30降血糖,偶爾測血糖、空腹血糖波動在10~14 mmol/L左右,2月前無誘因下出現肢體麻木,為四肢末梢呈手套、襪子樣、對稱性,出現上腹部隱痛,呈持續性,程度輕、中度,無放射痛,無惡心嘔吐,有噯氣,無腹瀉,夜間睡眠差,至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住院,查空腹血糖9.22mmol/L,餐后2h血糖為14.86mmol/L,糖化血紅蛋白為14.27%,電解質Na+127.30mmol/L,Cl-91.40mmol/L,胃鏡:慢性胃炎,住院診斷:1、2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癥,3、低鈉低氯血癥,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腸道蛔蟲。為求進一步治療,到我科住院治療,初診為:1、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2、慢性胃炎;3、焦慮狀態。患者自入院以來,精神食欲欠佳,睡眠差,夜間多尿,出現便秘,現予控制血糖,疏通血管,抗抑郁,通便等治療和住院觀察。
心理社會資料:患者處于焦慮狀態,家屬支持治療。
相關輔助檢查:
尿常規:葡萄糖+4,酮體+2;隨機血糖:21.60mmol/L;
胃鏡:1、食管下段黏膜糜爛性質待查:反流性食管炎?待排食管腫瘤;
2、慢性淺表性胃竇炎
胸部正位X線:右肺陳舊鈣化灶
體格檢查:
體溫36.5℃,呼吸20次/分鐘,脈搏71次/分鐘,血壓124/70mmHg,身高155cm,體重37kg,BMI15.4Kg/m2,消瘦體型。
2、病情特點:
該患者糖尿病癥狀有:多飲、多尿,體重輕,血糖高;周圍神經病變癥狀有:四肢末梢呈手套、襪子樣、對稱性;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便秘、腹痛、焦慮等。
3、相關護理診斷:
3.1舒適改變 與四肢麻木或疼痛、惡心嘔吐有關;
3.2疼痛:腹痛 與慢性胃炎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3.3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機體糖代謝紊亂、慢性胃炎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3.4便秘 與慢性胃炎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3.5有受傷的危險 與深淺感覺減退、體位性低血壓有關;
3.6焦慮 與糖尿病病程長、病人擔心疾病預后和經濟負擔有關;
3.7潛在并發癥: 低血糖、酮癥酸中毒、足部潰瘍、視網膜病變等;
3.8知識缺乏:缺乏糖尿病自我護理及其預防并發癥的知識。
4、護理要點:
4.1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清潔,病人的床單位整潔舒適,協助病人進餐、洗漱,做好生活護理,注意每天病房的巡視,及時發現病人自理的不便之處。
4.2飲食調理
囑患者克制食欲,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多食粗糧,以南瓜、糙米、玉米等代替精米精面做的主食,多進食蔬菜和少糖水果,為達飽腹感每餐粗纖維蔬菜量應達到200~300g,減少油脂攝入[2]。住院期間,該患者為消瘦體質,以臥床休息為主,按25kcal/kg.d計算得每日應攝的總熱量約為1250kcal, 食物的組成和分配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15~20%,脂肪:25~30%;。
4.3用藥護理
遵醫囑使用疏通血管,改善循環、控制血糖的藥物等,靜脈輸液時盡量做到一針見血,避免藥液外滲,注意保護病人的血管,告知病人降糖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相關處理方法,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
4.4運動保健
合理、適量的運動是本病治療中的重要環節[2]。囑患者在餐后1h運動,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注意選擇舒適、柔軟、透氣的鞋子,選擇平坦的路面。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乒乓球、交誼舞等柔和舒緩不過于激烈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造成運動損傷。
4.5足部保健
因體內高血糖損壞了血管和神經,導致血液循環不足及足部觸覺喪失,使足部更加容易受到損傷,發生潰瘍、感染和壞疸,嚴重時甚至要截肢[2 ]。所以足部護理保健是遠端原發性感覺神經病變重要保健措施之一。堅持“三保”即保潔、保暖、保軟;“一宣”,即宣傳足部保健對糖尿病的重要性[3]。鞋襪要寬松、透氣性好,避免赤腳,保持足部皮膚潤滑,減少因皮膚干燥而出現皮裂,每天數次足部按摩,動作要輕,從腳尖向上按摩,以利血液循環。
4.6心理保健
隨著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給患者帶來經濟上心理上的壓力,出現焦慮、恐懼、悲觀、煩躁等心理,加之病痛的折磨,病人對生活失去信心。護士應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及提出的問題,多與患者交流、溝通、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并舉出通過規范治療獲得康復的病例,鼓勵患者解除悲觀憂慮心理,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4.7糖尿病知識宣教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的相關因素,使患者主動控制飲食,控制糖分攝入、積極運動,配合醫生調控和監測血糖。囑咐患者主動做好四肢末梢的保護,如用溫水泡腳,抹護膚油,自行搓手搓腳。
5、小結: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其并發癥較多,其中神經病變對人體危害極大,在護理該類病人時,應注重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對已存在的并發癥要積極治療,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全面認識DPN,提高糖尿病并發癥防治水平DPN——基礎知識篇
[2]劉玉瑩,黃津芳.病人健康教育問答[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 :99
[3王清 王清鳳 羅艷 劉春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護理保健 現代護理2002年第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