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青
摘要: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快新農村的建設,農村從20世紀80年代全面通電,發展到如今用電超負荷,電力系統的落后,已經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發展,難以促進農村向機械化工業化轉型。目前農村10KV配網運行已經逐步開展,然而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舊線路遺留的和新線路產生的薄弱環節。本文從農村10KV配網運行的配電設備因素,人為因素和農村的配電建設環境因素這幾方面方面出發,系統剖析運行過程中的薄弱點,并提出優化配網運行的方案,提高農村10KV配網運行的穩定性,為目前農村10KV配網的施工和運行提供依據,加快未來農村配電更新換代的步伐,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農村配網;10KV;預防運行薄弱點
前言:
為了促進農村的發展,農村10KV配電運行工作已經進入籌備階段,部分地區已經完成配置并開始運行。為了防止運行中出現薄弱環節,應根據現有經驗以及試運行期間出現的問題對全面運行10KV配電運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預防并采取應對措施。根據已有的經驗,配電運行中最容易出現配網設備因素,技術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方面的問題,本研究基于這些問題提出及時維護更新輸電線路,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和做好絕緣避雷工作等可行性方案,盡力避免農村10KV配網運行的薄弱點出現故障,提高電網的技術水平,帶動農村電氣工程發展,并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農村10KV配網運行可能出現的問題
1.1配網設備和線路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在農村用電普及時沒有考慮到以后的更新換代,目前農村配電線路依舊采用原始的鋁線,而且年久失修,輸電線路電阻逐年增大,輸電過程中產熱過多,容易發生短路燒斷電線,甚至發生電路火災隱患。輸電線路布局時的距離設置不合理還會導致部分線路導線松弛,弧垂過大,影響供電線路的建筑質量,增加線路的設備的外部負荷,減少使用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電效率。輸電線路在施工時沒有足夠考慮到用電的負荷,近幾年農村用電超負荷時有發生,甚至需要停電搶修線路,對電路的損壞日積月累,導致目前輸電線路電壓電流等參數不穩定,輸電質量難以保證,安全問題頻發。由于變壓器設備故障問題,用戶的不規范用電及超負荷用電引起的跳閘也會導致電線中電流突然在增大又消失,造成輸電線加速老化等潛在的損害,造成電路故障的連鎖反應。
1.2配電施工過程中人才缺乏管理不規范
目前配電設備施工工程質量差一方面是施工人員的技術還停留在過時的技術水平,而懂得最新配電設備技術的專業人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實際安裝的經驗,施工人員技術兩極分化,導致配電施工質量堪憂。施工人員分配不合理和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意識有關。對于施工任務分配混亂,施工現場管理不善,導致部分工作區人員重疊,有些區域人手不足。對于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維護人員對于新設備使用不當會加速新設備的老化,增加配電設備的維護成本。維護設備時停電時間較長,維護作業效率低,降低了電網的服務水平。由于施工作業安排混亂,對于發生事故時的任務歸屬也不明確,導致施工人員缺乏責任心,發生突發事故得不到及時的處理,施工質量難以保證。缺乏對配電前沿技術的培訓,雖然節約了管理成本,但是人才資源的潛在隱患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是無法估計的。
1.3農村地區地形環境因素復雜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氣工程,尤其是偏遠山區。由于農村的地形復雜,對于配網設備的安裝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困難。10KV配電運行對電路建設中的絕緣工作更高。農村環境不利于電氣工程的進展。山區施工設備穩定性較差,易坍塌損壞。雷雨季電路設備容易遭雷擊,配電線路周圍發生雷電時,配電設施周圍磁場與雷電產生的電場發生電磁反應,缺少避雷措施一旦被雷擊中就容易造成供電混亂,甚至損壞部分地區的供電設備導致停電。雷擊產生的巨大電流還會加快輸電線路的老化,增加維護成本。有些配電設備長期暴露在空氣和高溫中,鋼芯鋁結構的輸電線容易發生氧化,從而影響輸電效率。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溫度低,室內外溫差較大,導致暴露和隱藏在地下的輸電線路負荷能力與輸電效率不同,還要考慮輸電線路的不同選用合適的配電方法和設備。
2.改善農村10KV配網運行薄弱點的措施
2.1在有效利用舊線路的基礎上維護更新
對于10KV的輸電線路重新規劃,盡量利用舊輸電線路,減少規劃建設成本和拆除舊線路的經濟損失。對于混亂的舊輸電線路適當拆除,以免發生漏電或環境污染等安全隱患。合理安排線路距離布局,避免弧垂過大,線路松弛,輸電設施不穩定的問題再次發生。使用新型材料的輸電線替換已經年久失修的老化輸電線,加強輸電線性能。或者加強輸電線路的絕緣涂層,減少輸電線成本,保護輸電線路的同時也能提高輸電效率,減少輸電過程中的熱損失,大大降低了輸電線短路燒斷電線的概率。為避免在配電運行中出現事故,還應該加強檢修力度,加強事故處理能力,定期檢修線路,防患于未然,同時嚴格控制各個區域的檢修時間,提升用戶體驗,提高電網服務水平。
2.2加強施工人才管理和技術培訓
農村的電氣工程發展不僅需要前沿技術,還需要先進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證配電運行過程中各部門工作井然有序,從而提升工程質量,把配電運行的薄弱點變為關鍵點。對于施工人員合理安排,根據具體任務量和施工作業難度安排勞動力和專業技術指導,避免出現人員分配不均而導致工期參差不齊。在資金分配上應預留出管理費用,即定期給施工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可以在運行過程中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解決,提高工作人員突發故障應對能力,把人為因素導致的薄弱程度降到最低。加強對施工區域的監管,明確每個施工區域的責任歸屬,同時還要加協調各區域工作間的任務,保證每個獨立的區域工作可以順利銜接。同時規范使用新配電設備,安排專業人員維護,并制定相關制度監管配電設備的使用及維護,避免不正規操作,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2.3因地制宜做好配網設備的選擇與安裝
對于農村復雜的地形和天氣等環境因素,10KV配網線路的安全更艱難也尤為重要,要重點加強配電運行的絕緣工作和避雷工作。絕緣工作不僅關系到配電運行的設備和線路安全,還關系到維護人員和用戶的生命安全。對于潮濕或陽光充足的環境,在輸電線路上選擇鋼芯鋁絞線的同時增強絕緣涂層。絕緣涂層可以起到保護內部金屬輸電線芯的作用,同時防止斷電不及時不徹底導致檢修工人觸電。避免了輸電線路長期暴露在水蒸氣和陽光下而產生的輸電線相關參數的變化,延長輸電線的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在雷雨季節及山中等容易發生雷電的區域做好避雷工作。避雷工作關系到輸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和輸電參數的穩定。可以通過垂直接地極的方法將雷擊時產生的巨大電流迅速引入地面,降低對輸電設備的影響和損失。或者安裝避雷裝置,將雷電的電流通過避雷器釋放,避免輸電設備被雷擊,減少輸電線路及設備的折舊損失。
3.結語
農村10KV配網可以有效解決配網過程中的輸電損失過多和供電負荷不足的問題,為農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資源,提高農村供電的穩定性,從而使農村在發展過程中不受設備供電不足的限制。因此發展農村10KV配網工作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對于農村10KV配電運行的薄弱點進行有效分析和精準預測,并提出可行性措施,有效避免配電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減少配電運行薄弱點產生的經濟損失,加快農村配網建設,促進配網優化,進一步帶動國家的整體實力,并為以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晉,嚴小文,閔濤.集群系統在新一代電能量計量系統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28(17):92~93.
[2]董海,趙梓涵.降低供電企業 10kV 線損技術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