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凱華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鐵快速發展,動車組的配屬數量、開行對數以及運行線路、運行里程急劇增加,給動車組的運營管理帶來新的課題。本文針對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變更過程進行安全風險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動車組;日計劃;安全風險;風險管理
高鐵調度日計劃是一日內的運輸工作計劃,是高鐵日常運輸組織工作的基礎,包括列車開行計劃和施工、維修計劃。調度所作為高鐵日計劃的主體編制部門,隨著動車組開行不斷上量,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變更過程的安全風險也呈現了新的特點。本文重點對調度所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變更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
1.計劃編制基本流程
調度所對動車組開行計劃的編制從調圖到日計劃的執行,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圖。將運行基本圖文件、基本圖調整電報和相關技術資料上圖。將車次、交路關系、時刻、營業站、股道信息等運行圖基礎信息錄入調度信息系統。
第二階段,調整。根據調整電報、調度命令對基本圖進行細微調整。因客流變化、營業變化、新線開通、動車組運用、施工維修等影響,以電報或調度命令的形式對現行的運行圖信息進行調整。
第三階段,日計劃編制。開行前一日,以基本圖、調整電報、調度命令為依據編制次日動車組開行計劃。
第四階段,日計劃變更。遇設備突發故障、自然災害、旅客運輸需要等情況在日計劃生成后,臨時變更當日動車組開行計劃。
2.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
2.1高鐵快速發展增加運營安全風險
近年來,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動車組的運行線路、運行里程、配屬數量、開行對數急劇增加,開行方式、限制條件日益復雜,這些變化直接反映出體量和復雜性劇增的特點,直接導致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安全風險增加。
2.1.1開行對數大量增加。據統計,2014年8月,全路動車組日均開行1103組1339對,2017年8月,全路動車組日均開行已高達2174組2410對,增幅達到80%。
2.1.2動車組配屬組數與車型增加。全路配屬動車組配屬數量由2014年8月的1184列1492標準組增加到2017年8月的2382列2756標準組,增幅達85%。配屬車型也由2014年8月的17種車型增加到2017年8月的26種車型,再加上定員的不同就更加復雜多樣了。動車組的配屬數量越多、車型種類越多、定員編組越復雜,給運營部門帶來的問題和安全風險就越多。
2.1.3開行線路及運行里程增加。2014年至2017年的3年間,中國高鐵里程由1.6萬公里劇增至2.4萬公里。以廣鐵集團為例,新增有南廣、貴廣、滬昆西段、海南西環、婁邵、廣深港福田段、莞惠、廣佛肇、長株潭城際多條動車組運行線路。
2.1.4開行方式、限制條件日趨復雜。近年來,隨著新線新站開通、既有普速線改造提速,以及客流增加和多樣化的需求,新增動車組跨線運行、夜間動臥、客貨混跑等新的開行方式。車站、線路及開行的復雜多樣化,產生不同的股道限制、接車能力、接車徑路和站臺高度寬度、接觸網高、分相區長度等限制條件,給動車組的運行和計劃編制帶來安全風險。
2.2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及變更的安全風險
根據日計劃編制情況,結合高鐵快速發展帶來體量和復雜性劇增的特點,深入分析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的安全風險。
2.2.1長期命令錯發、漏發的風險。近年來,為滿足客流市場需要,臨時安排加開、停運的需求不斷增多,同時,動車組檢修計劃兌現不理想等影響,臨時變更擔當車型的需求也在增加。這兩個因素直接導致長令發布更加頻繁。長令錯發、漏發將直接導致無車開行、售票錯誤、錯線開車等嚴重后果,即便長令不發生錯誤,大量臨時的變更也會導致基層站段計劃跟蹤困難,易出現車、票、乘務的錯排。
2.2.2定員錯誤導致車票不符的風險。全路動車組定員、車型復雜,雖然進行了統型規劃,但仍存在同車型不同定員、同定員不同車型、不同局相同車型售票定員不統一和同車組套跑交路不同定員的情況,一旦車型、定員錯誤未及時防止,將出現旅客上車無座和機車乘務員無法操作的問題。如CRH1A動車組的定員有645、649、660、668人等多種定員,調度命令一旦錯發定員,將導致車票不符,影響旅客正常乘降。
2.2.3車次、車號錯誤導致無車開行、乘務錯交的風險。車次、車組號均是機車、客運、車輛部門安排乘務擔當、日常檢修保養等工作組織的重要識別信息。在當前乘務擔當單位復雜、動車所日常檢修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因人為失誤或審核不到位導致車次、車號錯誤,則容易導致無車開行或乘務人員交接班錯交、漏交。
2.2.4總公司調度命令與路局開行命令不一致的風險。因跨局交路的總公司調度命令與路局調度命令使用不同的命令格式,調度命令的辦理也采用不同的命令系統。因此,在計劃編制過程中調度所須將總公司調度命令與路局調度命令進行相互解析與轉換后,再以路局的調度命令模式下達。命令格式不統一、系統不統一,再加上命令條目解析轉換量大,導致命令編制差錯風險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局令與總公司令不一致的情況。
2.2.5車型安排錯誤與設備限制條件沖突的風險。動車組運營線路上的個別車站及部分客貨混合線路均存在接車限制,部分車型動車組設備存在線路運行限制。在計劃編制過程中,如因審核不嚴,將不具備條件的動車組安排擔當相關交路,則存在影響乘降組織和損壞設備的風險。如長編和重聯動車組安排擔當進福田站1-4道的列車交路,將導致部分車廂旅客無法乘降。
2.2.6編組順序錯誤的風險。隨著自擔動車組在外局和異地存放,以及外局動車組在管內存放過夜的情況不斷增加,2天、3天套跑動車組交路已屬常態。而當動車組發生故障時,為爭取故障處置時間,調整同一過夜點動車組的先后開行順序,改變原套跑關系。調整過程中安排、組織不當,將導致編組順序錯誤、車站乘降組織混亂。如經鄭州站、鄭州東站運行至西安北站過夜的動車組相互調整將變為反編組運行。
2.2.7無LKJ數據運行的風險。因動車組故障臨時調整使用本屬動車組擔當外局交路時,如故障動車組為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時,調度員需要核對動車組LKJ數據滿足區段運行,容易因無相關區段LKJ數據導致無法運行或無LKJ數據行車。
2.2.8臨時變更計劃、變更股道,存在站臺錯辦、旅客誤乘的風險。因突發情況臨時調整車底接續交路,引起股道變更,容易導致站臺錯辦,旅客誤乘。如南廣鐵路南寧局圖定與廣鐵集團圖定動車組編組順序相反,臨時調整車底互換擔當交路,引起車站接發車股道臨時變更,存在站臺錯辦、旅客誤乘的風險。
3.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卡控、校錯工作程序標準履行不徹底。在動車組開行計劃編制過程中,部分調度員存在“憑老經驗”、“想當然”的簡化卡控程序行為。計劃編制與臨時變更審核要求要做到雙臺(崗)互控,人工核對工作量大,容易出現不審核或審核走形式,使得卡控措施流于形式。
3.2崗位間協調配合意識不足。作業崗位間主動溝通協調不夠,在工作上抱有“個掃門前雪”的想法,認為只要確保本崗位不出差錯就行了,其他崗位發生問題與自己無關,補位意識缺乏,沒有形成協同作戰的氛圍。
3.3動車組開行計劃信息化工作停滯不前。計劃編制中很大一部分的風險源于工作量和變化的增多,而信息化是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但現有的信息系統功能仍難以滿足工作需要,如動車組車型定員自動校核、總公司調度命令自動解析和生成、車底變更模式化、路局間計劃交換等功能都未實現,只能通過人工或輔助工具實現,工作量大,審核難度大,增加命令差錯風險。
3.4安全意識疲勞。頻繁調整運行圖,使得部分管理人員風險意識疲勞,計劃編制源頭風險增加。主要表現有兩個,一是盲目樂觀,部分人員總認為調圖每年都有,在對調圖基礎數據核對時,只核對新增部分和調整部分,而不是進行全面核對。二是調圖安全預想不夠,總認為只要掌握調圖變化內容就行,忽視調圖安全風險學習傳達,調圖學習、考試走過場。
4.采取的措施
4.1強化崗位間的聯防互控。計劃編制涉及計劃、動調、客調、機調、施工調等多個崗位,相關崗位間的緊密配合,形成聯防互控是防范計劃風險的關鍵。一是要加大安全管控力度。各崗位嚴格落實本崗位職責及要求,管理人員嚴格檢查崗位的履職履責情況,對未按職責和要求履職履責的,要認真分析考核。二是強化崗位間互核互控,建立互核互控的機制。三是建立聯合風險研判機制。調圖前組織計劃編制風險研討會,研判計劃編制中存在的關鍵風險和防控方法,集思廣益。
4.2快速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現有信息系統各模塊功能。根據工作和發展需要申報、開發新的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系統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4.3優化開行計劃編制工作流程。對計劃編制的每個流程環節進行細化分析,結合風險研判的特性和崗位防控工作經驗,對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優化,提高計劃編制系統的科學性。例如對動車調度日計劃編制流程進行細分,增加重點調整項目檢查、重號檢測、車底限制核對、車底套跑關系核對等流程,有效防范計劃編制風險。
4.4強化總公司調度命令申請審核卡控。增加外局車底變更總公司調度命令跟蹤工作,建立調度命令跟蹤表格臺賬。通過解析總公司調度命令獲得外局的開行及擔當信息,對外局車底交路及車底變更進行跟蹤,并將跟蹤的結果與計劃調度的外局車底運用計劃進行校核,查漏補缺,糾正差錯。
4.5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一是針對性加強調度員、管理人員關于高鐵日計劃編制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二是增加相關崗位調度員的專項教育培訓工作,根據動車組開行的特點,針對調度員的業務薄弱環節組織專項培訓。三是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教授調度員分析、學習方法,提高調度員綜合素質,授之以漁,讓調度員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