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
摘要: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計劃生育的長時間控制,使得我國整體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雖然目前國家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很多家庭因為經濟及其他原因放棄了生育二胎的想法。本文針對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簡要的科學探討說明,旨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字:科學認識;計劃生育;人口老齡化;關系
引言
一直以來,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的關系就是人們探討的話題,部分極端主義分子認為計劃生育的國策是促使人口老齡化問題發生的唯一原因,雖然二胎政策已經開放,但是短時間內不能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極端主義分子的不滿,給社會帶來危險因素。因此,科學的認識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的關系十分重要。
1、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口老齡化就是指老年人的人口數量在全國人口總數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的過程,其受到人口出生和死亡以及遷移的影響。在科技的不斷進步下,醫療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進行了增長;現代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即使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也有很多家庭選擇了獨生子女,這兩方面的因素使得人口老齡化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科學認識人口老齡化和計劃生育的關系
2.1計劃生育國策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2.1.1計劃生育給社會帶來的好處
在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頒布之前,人們受傳統生育文化及思想的影響,一般選擇早育多育,再加上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帶動了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逐漸增長,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居高不下。在20世紀的70年代初,我國領導人通過審時度勢推出了計劃生育的國策,重點控制人口數量。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人口出生數量減少了3億多,有效實現了對人口的控制,延緩了我國人口數量高峰期的到來,為世界人口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控制人口的方面,計劃生育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減緩了人口給經濟、資源以及環境等方面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也給人口的結構帶來了潛在影響,人們往往沉浸在計劃生育帶來的優點中,忽視了其帶來的潛在影響。直到人口老齡化以及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才意識到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2.1.2計劃生育給社會帶來的隱患
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882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6.96%,而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882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6.96%,而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0.46%,標志著我國已經整體上進入老年社會。200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接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1%,這意味著我國已步入老年社會,人口結構已是老年型。全國老齡辦聯絡部副主任黨俊武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世紀性難題,也是世界性難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更是全球最嚴峻的國家。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5億以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人口老齡化已席卷全國,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人類社會的進步,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這一趨勢。另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外力驅使下加速實現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從1970年的33.43‰迅速下降到2007年的12.10‰。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出生率急劇下降、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加速實現的過程。“造成人口老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我國由于70年代以來卓有成效地實施人口政策,使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迅速降低,出生率的下降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決定因素。”因此,由于出生人口的大幅減少,老年人口相對大幅增長。我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2.2人口老齡化對計劃生育國策產生的影響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反過來也影響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推行。計劃生育國策在推行30多年之后,國家陷入了人口老齡化的溝壑中,這使得許多的學者開始反思計劃生育國策的合理性。學者們在研究人口老齡化的對策時,不少人提出了要調整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關于是否要放寬生育政策的探討一度引的藝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思考,最終,國家領導人對各方面加以考慮,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由于經濟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二胎政策短時間內不能緩和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
李建新認為我國人口在21世紀二、三十年代都將處在一個人口數量龐大和人口老化加速的兩難境地,建議“晚育兩孩加間隔”的生育政策選擇更為理想,認為這是一種把未來人口結構的調整納入現行人口數量控制的明智的生育政策選擇。有的學者提出在適當時間建立新的人口政策,認為從人口發展規律來看,人口政策調整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以近年來上海等地區為例,二胎政策開放了,但上海等地區并沒有因為放寬生育條件而出現出生率的大幅上升。“我國應在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有計劃地放寬人口控制,在生育率較高的地區仍要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在生育率較低的地區逐步提高生育率,利于實現區域之間人口結構的平衡發展。”有的學者認為不能因為人口老齡化就提高當前的生育水平。洪國棟的理由是我國已存在龐大的人口規模,如果繼續采取放寬生育政策來緩和人口老齡化,只能使我國人口規模更加龐大,矛盾更為突出。在總人口數量過分龐大和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只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嚴格控制人口總量,渡過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在適當的時候調整出生率,逐步使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合理。但他建議在適當的時期放寬生育政策而不是現在放寬生育政策,何時放寬是最主要的問題。鄔滄萍等認為改變當前的穩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建議需從長計議,通過改變人口政策來解決人口老齡化是“遠水不解近渴”,根本不能解決當代的養老問題,只能加大21世紀后半葉老年人口規模,其結論是用調整政策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并不是上策。
權威人士曾指出“計劃生育工作第一個10年創造的奇跡,表明了生育政策寬嚴適度,既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因素,又能充分發揮化解與限制消極因素的作用。”為此,我國生育政策的調整可以借鑒以往計劃生育工作的經驗,積極吸收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的合理措施和實施的成功經驗,考慮到人口再生產周期長的特點,要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相信,二胎政策的開放,是國家領導人在統籌兼顧當前的人口數量和潛在的人口結構的情況下,做出的決策,會更快更好地實現我國人口的安全和發展。
結束語:
總之,對人口老齡化與計劃生育之間的關系,要有科學的認知,拒絕激進主義思想的泛濫。國家相關工作人員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對人口再生規律的周期性和慣性進行合理的認知,遵循人口的發展規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緩解因人口老齡化而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和因計劃生育而產生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穩步向前。
參考文獻:
[1]鄔滄萍,孫鵑娟.科學認識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的關系[J].求是,2007,(07):52-54.
[2]劉靈芝.我國人口老齡化與生育政策的關系探討[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4):327+344.
[3]李飛影.人口老齡化與生育政策調整迷思[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12):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