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亓文龍
摘要:在對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環境影響進行的評價中,由于項目會受到地下水分布不均勻性及流動條件的影響,對于項目工程來說,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是其中的薄弱環節。根據鐵礦開采項目的特點,對施工期及生產期過程中項目對生產環境及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鐵礦開采項目對地下水環境所采取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鐵礦開采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
鐵礦的使用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加快,但同時它也帶來新的環境問題。煤炭開采很容易影響地下水環境,如地下水位下降或地面沉降等等。另外,在生產過程中若對廢水處理未達到標準就直接排放也會導致溶液滲入地下,造成較為嚴重的地下水污染問題。在項目施工期及運營期階段,場地開挖等工作會導致水土流失問題的出現,矸石堆放會導致現場場地部分占用,開采時容易移動上覆巖層,進而導致地面形態出現變化[1]。待鐵礦的服務期滿,采空區環境也存在一定隱患,如對剩余矸石的處理情況等,這些也都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
一、鐵礦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
(一)施工期的影響
在鐵礦項目施工中,工業場地占地是施工時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由于施工期需要進行場地平整及敷設管路等工作,這些工作都需要開挖地表,對土地資源原有的使用功能及地貌產生改變,施工活動會導致原土層結構被擾動,使得地表抗蝕能力減弱。另外,開挖地表對導致表面出現局部的水土流失情況,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若施工時正處于雨季或大風等環境,容易出現雨蝕或風蝕,導致該區域的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因此,在建設項目初期會對區域內生態系統產生不利影響[2]。
(二)生產期的影響
在進行礦產資源開采時,很容易出現的一個生態環境問題就是地表塌陷。鐵礦在開采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礦石及矸石,并在地下形成一定區域內的采空區,這必然會導致地表出現嚴重且普遍的礦區地表變形災害,表現為礦區內出現地面塌陷與地裂情況,破壞土地資源,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產生影響,也對該區域內的建筑物產生損害,進而對當地居民的財產及生命安全產生影響。
二、鐵礦開采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
煤礦在開采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地下水被疏干,導致地下水水位出現變化或流場出現,造成區域內環境地質被改變。同時,生活用水及礦泥水等可能進入淺層地下水中,導致地下水被污染輕。根據相關規定,鐵礦開采屬于三類建設項目,應根據項目的一類及二類特征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等級劃分,并按照最高等級進行評價工作。
(一)井筒施工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井筒施工需要利用特殊方法進行施工,一般來說礦層的埋藏深度在500m左右。礦井工業場地中需要設置主井、副井、回風井等,并利用凍結法開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井筒及周圍的含水層地下水會被凍結,這時周圍新生界地下水不會滲入至井筒中,進而對新生界含水層不會產生不利影響[3]。另外,這種方法較為可靠,工期及質量均可得到保證,相較于鉆井法,這種方法更能夠對新生界地下水進行保護。
(二)井巷施工對地下水產生的硬下疳
在施工時開鑿的巷道分為回風巷道、運輸巷道等,這些巷道多在礦體中設置。鐵礦的水平標高一般在-500m,并以斷層及工業場地柱線將其劃分為中央、東一、西一、西二四個開采區,共計十個采區段。井下巷道在開鑿過程中出現的涌水主要來自于采煤層頂及底板裂隙的含水層。依據建井時所需要的類比調查可得到,巷道施工出現的滲水量約為整個生產期間正常涌水量的十分之一作用,井下巷道在施工期出現的涌水量約為230m3/d。在施工期開拓的巷道將為鐵礦通常后的生產活動提供服務。掘進后將會利用錨噴等方式對礦區進行加固,會導致其出現巖層錯動的情況,因而也不會導致上覆含水層及隔水層結構被破壞。由于礦區新生界底部發育存在下隔隔水層,這個隔水層較為穩定,可對基巖裂隙水與新生界含水層之間產生的水力聯系進行有效隔斷。區域內居民的生活用水都一般來自新生界含水層。因此,應巷道施工導致出現的涌水不會對礦區及居民的水源井產生影響。
(三)生產期地下水環境影響
鐵礦開采的生產期對于地下水產生的影響多是表現為煤層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導水裂隙對含水層及隔水層長的影響、污水排放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及水源井抽采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等等。經過井田礦坑用水對含水層水位產生影響的實驗表明,礦區涌水對新生界含水層產生的影響是從下至上逐漸出現減弱的,新生界第一含水層不受其影響,經過計算未發現含水層的水位出現變化。
三、相關的整治及保護措施
(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策略
礦井鐵礦的開采工作很容易導致地表下沉或出現傾斜及變形等情況,地面公路、建筑及水體、農田灌溉等都將受到這一開采工作的不同影響,可能會導致施工區域內出現面積較大的沉陷區,導致區域生態環境被破壞,可利用下述治理措施:(1)對施工場地的綠化工作重視;(2)施工區域內的村莊搬遷往別處;(3)已經出現沉陷區域進行綜合整治;(4)予以當地居民基本農田補償。
(二)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
在進行鐵礦生產時,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規定的煤層開采上限進行開采工作,在上限上的鐵礦嚴禁開采。應該按照安全規程中有關于治水方面的內容進行,加強對鐵礦生產過程中進行的地質勘探工作,嚴格執行先探后掘的原則,防止井下突水對地下水資源產生的不利影響。另外,為了使得礦井水源抽采對含水層水源的影響減小,鐵礦的生產用水應使用凈化后的水,使得地下水的抽采量大大減小。除了施工場地生活用水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水由水源井直接供給外,其他的用水均采用礦井排水,礦井排水需要嚴格凈化。
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關于礦采地下水環境影響要采用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對地下水評價問題詳細規定。但由于地下水影響評價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由于缺少相應的水文地質材料,導致地下水環境評價難度增加。因此,環境評價單位應與水文單位進行合作,降低難度,完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莉麗,宋峰,劉新社,折書群,劉大金.冀東鐵礦田的開發對區域地下水環境的影響[J].地下水,2014,3604:92-94.
[2]潘正現,謝慶劍.露天金礦開采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J].大眾科技,2014,1611:64-65.
[3]劉琴,劉文芳,陳祥龍.南江縣煤礦開采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分析[J].中國礦業,2015,24S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