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暉麗+李班
摘 要: 心理素質培育是軍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我們在多年的培育實踐中,將教育、訓練、咨詢三者融為一體,合力打造,解決了心理學課程教學不能長期化的不足,彌補了心理咨詢后置化的短板,減少了心理訓練短時化的缺憾,通過融合模式將心理素質培育長效化,全方位提升了心理素質培育的效果。
關鍵詞: 學員心理素質培育
軍人心理素質是一個充分體現戰斗力標準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和我軍軍事斗爭準備的逐步深入,軍人的心理素質已經逐漸成為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對于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作用。1999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將心理素質與思想政治素質、軍事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一起列為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官兵應當具備的素質,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我校于2003年正式開展心理學教育,心理素質的培育也越來越步入正軌。多年的實踐證明,教育、訓練、咨詢,任何單一的形成都很難達到全面提升心理素質的目的,只有將三者融為一體,才能起到切實提高心理素質培育的效果。為此,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心理教育—心理訓練—心理防護”全方位培育模式: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提高了教育的指導性和實效性;通過心理行為訓練,使學員在體驗中發現、在鍛造中成長;通過心理防護鞏固教學、訓練成果,強化學員的健康意識,有效防控心理疾病。
一、在心理教育中重建教學內容,推動教法改革,促進知識的吸收與轉化
在心理教育中,我們重建教學內容,總結出領悟式、體驗式、疏導式系列教學模式,教學實施中注重個體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及轉化,使學員從被動灌輸式學習轉向積極愉悅地主動探索。
一是科學調整課程教學的內容結構。心理教育的內容是心理教育目標的具體化,一定的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又是以心理教育內容轉化學員自身品質為條件的。在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我們緊緊圍繞軍人常見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問題,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結構。首先,強化心理學基本知識教學。心理學在許多人的頭腦中,還是一個比較神秘和模糊的概念。學員對心理學知識普遍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如對心理學的內涵把握不明確,對心理教育和疏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關系不準確,對心理學的作用和功能不清楚,對心理教育與疏導持懷疑和抵觸情緒等等。為此,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心理學基本知識原理及特點規律的內容學習,旨在幫助學員形成最基本的心理學理論框架;其次,緊貼官兵常見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講解學員的心理熱點和難點問題。軍校學員這個特殊群體有其特定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規律,也存在其特定的心理問題。心理學課程教學針對軍校學員常見的熱點問題如環境適應、情緒控制、意志磨練、人格塑造、壓力管理、人際溝通、軍旅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等進行引導,引發學員對自身心理的探索和自身心理規律的掌握。第三,加強學員心理素質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培養學員對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使學員能夠自覺運用所學知識來觀察和解決部隊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的各種原則、方法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其熱愛部隊、熱愛集體、安心服役的熱情,以健康、積極,樂觀的態度投身到士官的各個工作崗位。
二是優化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行為的規則體系,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為了克服心理學講授過程中的枯燥、生澀、單調,減少學員對理論學習形成的能聽懂、難運用等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發揮學員的主體性,為學員創設寬松的環境,變教員的“一言堂”“滿堂灌”為師生討論、辯論、合作和探索的舞臺,使學員成為課程學習的主角,給予學員更多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激發學員的自信和潛能。首先,進行體驗式教學,心理教育的一個重要性原則就是體驗,為此,我們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對象特點,設計安排一系列“體驗式活動”,幫助學員通過“先行后知”的模式,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二是開展情境式教學,挑選學員較為熟悉或者是普遍困惑的心理問題,由學員團隊自己分工組織來演繹或者還原事件過程,讓學員從中親自感受和體念案例中角色的內心活動,幫助他們深入探尋事件的心理性元素。第三進行直觀性教學,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給學員展示一些事件的真實場景或者歷史畫面,為其思考提供感性認識。第四是進行疏導式教學。運用團體心理咨詢的方法、技巧,誘導學員通過對自己內心的體察與反省來發現問題,進行自我疏通和管理。
二、在心理訓練中營造心理氛圍,推動學員領悟,促進心理素質的提升
軍人心理行為訓練是應用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咨詢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為訓練作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軍人的基礎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訓練方法。結合軍校學員任職需要,我們心理行為訓練課中通過虛擬場景、場地場景等形式開展心理行為訓練,將認知和情感協調統一起來,讓感官體驗升華認知水平,用行為體驗改造個性特征。以實踐活動激發情感,以規范行為、養成習慣積淀品質。以練促學,促進學員心理素質養成,具體實踐中我們設置如下訓練項目:
一是團隊精神訓練。團結就是力量,一支具有團隊意識的軍隊才是具有戰斗力的軍隊,因此,團隊精神是軍人素質的重要內容。團隊精神不是在組建團隊之初就自然存在的,而是在從一個松散的群體向一個緊密結合的團隊組織轉變過程中逐漸積淀而成。在團隊精神訓練中我們主要安排了“我的自畫像”“組建團隊”“同心協力”和“緊急行軍”等訓練內容,通過類似的訓練來建立信任和諧人際關系、增加團隊凝聚力。
二是提升自信訓練。與團隊精神一樣,自信也是軍人的職業要求所決定的。軍人時刻需要面對惡劣的環境,承受高度緊張和高強度負荷的教育訓練,尤其是高技術戰爭的要求和經常面臨生死的抉擇,沒有超強的自信是絕不可能有“放之絕地而后存,棄之死地而生”的奇跡發生的,而自信是以良好的自我意識為基礎的。因此自信的培養應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鼓勵自我突破,在面對挑戰、克服恐懼的活動中不斷堅定對自己的信心。在提升自信訓練中我們主要安排了“自信演講”“自信吶喊”“自我推薦”“挺起胸膛”等訓練內容。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使學員樹立信心、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三是增強意志訓練。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不斷磨練出來的。增強意志訓練,正是為了培養軍人意志力而特設的訓練課程,它要求軍人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征服常人難以征服的障礙,完成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在意志訓練環節,我們設置了“耐熱訓練”“學會有恒”和合唱《真心英雄》等活動,使學員在訓練中逐步學會有效控制情緒,增強意志品質。
四是拓展思維訓練。隨著新軍事革命的發展,傳統的軍事理論、作戰方法、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創新。培養學員的創造力,也是士官學員心理素質培育的重要內容。在此訓練中我們設置了“人體戰車”“兵貴神速”“戰壕防御”等活動內容,在訓練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當然,軍人心理訓練不是簡單的室外活動,它的關鍵在于參訓人員活動后的體驗與分享,在每一訓練項目完成后我們都增加了分享環節,旨在通過參加活動與分享體驗,激發情感——改變認知——積淀良好心理品質。
三、在心理防護中全程陪伴成長,化解心理困擾,提高自助助人的能力
僅教不練無法將知識內化,僅練不防,難于有效應對各種心理沖擊。我們在實踐中建立了縱向的心理防護多級網絡:基礎級是學員的心理自助機制,這是學員自我幫助的層次,心理劇是其實現的重要形式。中間級是學員骨干的心理引導機制,在日常管理中實現有效心理引導。最高級是專業人員的心理咨詢機制,主要是防重點人、防突發事件及階段性個體、群體心理困擾。以面對面、電話等方式,實行24小時對接聯通,保障問題學員及時得到救助,以防助學,提升學員心理防護能力。
一是自助。通過心理學知識的教學,提高學員心理認知水平,引導學員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及其本質及其軍人心理活動變化的特點和規律,區分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初步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常識和方法,提高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自覺性,實現心靈的自我成長。結合學校訓練考核、執行重大任務,積極開展針對性強的專題教育。比如:在援奧,抗擊非典、甲流,畢業聯考,教學質量檢查時,一方面編印“心理健康報”進行宣傳教育,化解學員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利用局域網進行心理防護知識的宣傳,使學員在此基礎上獲得自助能力。
二是互助。學員們朝夕相處,彼此了解。藉此,我們在專業教員的指導下培養了學員心理服務骨干,及時發現有心理困惑的學員,跟進幫助,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填補心理防護的空缺;另外,我們還組織小組活動,在心理教員的帶領下,將具有相似問題和要求的來訪者組成小組,通過沙盤活動、體驗、討論,成員間相互支持、相互影響、多方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實現了互助成長。
三是他助。這里的他助是指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的心理咨詢。我室成立了心理咨詢師團隊;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實現預約服務和電話咨詢服務;主動深入學員隊開展心理咨詢等,以面對面、電話、網絡咨詢等方式,有效地解除學員由心理危機造成的心理偏差和心理失衡,保障問題學員及時得到救助。
“三位一體”的培育模式在提高學員心理素質的工作中已初見成效,我們將繼續遵循心理發展規律、提高心理品質、注重操作性的思路,不斷在優化學員的心理素質、提高學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員健全的人格、開發學員的心理潛能之路上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