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燕
自2000 年企業大學在我國萌芽并發展以來,僅僅十余年時間,國內已有近千所企業大學,特別是2009 年底中國通訊業三個支柱企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央企以各自的企業大學為依托聯手成立中國通訊業企業大學聯盟,更說明了企業大學乃至國有企業大學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發展趨勢。
對于眾多企業而言,企業大學不僅僅是企業培訓的集大成, 更重要的是作為企業的戰略推動器。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產品的相關多元化以及品牌的延伸,如何整合企業內部資源,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 是實現國有企業夢想的重大課題。
國有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包括市場策略、品牌、文化、上下游關系鏈等。而企業大學則是一個最為適宜的整合戰略資源的工具, 它與市場策略、品牌、文化等結合得都非常緊密,為所有的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以此進一步鞏固與它們的合作關系. 增強客戶忠誠度,在更深層次上去市場營銷、進一步占領市場。
企業學院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
一是培養內部講師, 形成高效運作的培訓體系。建立標準化課程, 培訓內部講師, 使培訓工作能夠貼近企業的現實需求,達成培訓的實效。
二是培養人才, 形成管理梯隊。企業在高速發展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業大學可以成為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企業的發展輸送既認同企業理念、企業文化,又具備實際能力人才。
三是梳理企業文化, 建立“ 企業案例庫”。企業大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梳理和積淀自己的理念、文化, 并通過對內和對外傳播使這種文化產生一種影響力和擴張力, 從而為企業的擴張打造一種無形的力量。通過經驗沉淀→流程固化→總結整理→課件設計的流程, 梳理總結內部成功經驗,建立企業案例庫, 這不僅是對企業歷史的珍貴記錄, 形成可供內部共享的“知識庫” , 促成“學習型組織” , 使成功經驗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和工具。
四是培訓合作伙伴, 打造文化共同體。包括供應商和客戶在內的合作伙伴的忠誠度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提升的需要, 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 不僅要成為“ 利益共同體” , 而且要進一步成為“智慧共同體” 、“ 文化共同體”,才能在市場爭戰中繼續攻城掠地。企業大學不僅承擔內部員工的培養, 而且應該承擔對合作伙伴的培訓, 形成對合作伙伴的智慧支持,最大限度地取得認同和忠誠。
企業大學并非是管理的靈丹妙藥, 更不是適用于所有的國有企業。任何成功的企業大學, 都是建立在自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的。缺乏切合企業實際的理念,僅僅為了迎合管理潮流, 滋生著并不鮮見的企業大學的失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