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珍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舉例法,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涵義、結構進行分析,論述我國現行的體育教學模式,指出今后體育教學模式應朝著多樣化和綜合性方向發展,以及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效化和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體育;教學模式;應用
1 體育教學模式的涵義
體育教學模式的涵義,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模式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其概念的界定也各有特點。國外較有影響的教學模式是喬伊斯和韋爾,提出的定義是“構成課程和課業, 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獲計劃”。中國教育大辭典中的定義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相對穩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具有直觀性,假設性,近似性和完整性。”過年學者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速度較慢,而且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往往與體育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等混在一起,被單純是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甄德山先生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完成所提出教學任務的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譚誠偉先生則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在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結構架和活動程序”。還有許多界定方法不一一例舉。毛振明先生把體育教學模式定義為“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
2 體育教學模式的結構
體育教學模式是一個可控的開發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包含著教學指導思想、課程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條法、教學條件等程序諸因素。它可分為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應的教法體系的兩個核心,共同組成教學程序的軀干,是一個具有直觀性的教學模式。它一般包括以下因素:(1)理論和依據:即某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和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素。(2)教學程序:是教學模式所特有的一種操作程序或步驟。(3)教學條件:能使教學模式發揮作用的各種條件和因素 。(4)教學方法:使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包括學習方法、組織手段、評價方法和標準等。
3 我國成熟的現行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及依據
3、1系統教學模式;它的依據是高效而系統的學習和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規律。實行統一的體育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評價標準,強調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程序。
3、2掌握教學模式;它的依據是人在掌握某種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規律。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和說話經驗基礎,以掌握知識技能為主,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掌握著一套評價標準的技術材料,并且時間可以伸縮。
3、3程序教學模式;它的依據是人學習知識過程的反饋原理和規律。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自學以掌握知識技能;教師要掌握程序教學技術,并有程序教科書。
3、4范例教學模式;它的依據是人掌握關鍵知識后去推而廣之的過程規律。學生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以發展能力為主;教師要有較多的時間對所教的內容進行認真的篩選。
3、5選項課教學模式;它的依據是人按興趣選擇分成專項班進行學習專項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規律。學生以興趣為中心,不同班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教師更容易發揮專業專項的優勢。
4常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及一般應用
4.1系統教學模式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體育教學完全模仿蘇聯的以凱洛夫系統學習為基礎的體育教學理論,實行統一的體育教學計劃、內容、手段和評價標準,強調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三段論教學”程序,認為運動技術的掌握學生體質增強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但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這個系統的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1)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2)教學過程中,技術學習和增強體質難以兼顧;(3)造成了體育教學的程式化、訓練化和成人化;(4)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單一,使學生厭學、老師厭教。
4.2選項課教學模式
以學生興趣為中心的選項課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20世紀90年代受“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的影響,這種教學模式是打破原來班級為單位的,幾個班學生按照學生興趣選擇分成幾個不同專項班,由專項教師進行專項教學。如: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等等,這種教學模式在現行當下的高中和大學中最為普及。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可以較專業掌握兩三項的體育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3)更容易發揮教師的專業專項優勢;(4)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5)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相互交往。但選項教學模式應具備的必要條件:(1)對教師的專項水平要求較高,精于專項;(2)對學校硬件體育設施要求高;(3)學校對體育課的安排必須要統一調控,保證幾個班同時上課。
4.3以“講解-示范-練習”基本教法為主的教學模式
根據“講解-示范-練習”基本教學方法進行歸類組成三大類的基本模式:即教導式“講解-示范-練習”,學導式“練習-講解-示范”,導學式“示范-講解-練習”;這3種教學模式并不同時存在,而是隨教學重心“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轉化,教學模式也由“教導式”向“學導式”轉化。“教導式”教學模式,側重點在教師的教,是一種“注入式”的教授方法,如果不采用“啟發式”的講解方法,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學導式”是以先學后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在學生練習后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學難點進行重點的講解和示范。“導學式”是以教師的直觀動作為先導,使學生一開始就獲得正確的感性動作的認知,啟發學生的思維,吸引和調動學生的興趣。
5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
5.1 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體育教學的個性模式,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體育運動來滿足學生需要,為發展學生的個性愛好服務。興趣是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內部動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通過對體育的興趣,來滿足和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
5.2注重教學實效
體育教學模式不僅要重視外在的形式--過程教學、教學環境的精心設置,還要應該重視內在的“效益”,即體育教學質量。各種體育教學模式都存在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和解決的教學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要根據實際條件、教學目標和運動項目等的不同,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
5.3向多樣性以及綜合性發展
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需要,使體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建立了符合體育教學特點的各種教學模式;當前的體育教學模式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勢態,例如以技能掌握的模式、講解-示范-練習”的教學模式、選項課教學模式、系統教學模式、程序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模式、快樂體育模式、情景教學模式、小群體體育模式等十幾種體育教學模式。
上述諸多的體育教學模式給體育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種類繁多,非常有必要對諸多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簡化和整理,使它變得更有操作性和靈活性,因此,可以預見,體育教學的研究將不斷的深化。■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科學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鄭李茹. 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與發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
[3] 季 瀏 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