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毛麗麗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表達欲強,而且學起來也快。為了提高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掌握各種閱讀的技能,我園每個班級都建立了圖書區,剛開始的時候,常常是“人滿為患”,可是時間不長,看書的孩子越來越少,甚至“無人問津”,老師們常常抱怨,盡管自己在圖書區的布置上花費了很多精力,但圖書區卻還是難以吸引幼兒。分析這種狀況我們感覺這與圖書區的創設與使用不合理有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同時打造“書香一幼”,我們老師和家長通力合作對班級圖書區進行了一場大變革。
一、家長參與打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
環境是吸引孩子進入區域的首要條件,為了讓孩子能主動進入圖書區,我們先從環境創設上來了個大換血。
首先位置上我們根據活動室空間,選擇了靠近光源、安靜的角落,避免和喧鬧區角相鄰。 色彩選擇,以藍、紫、綠等冷色調為主,這類顏色清新淡雅,易使人心緒寧靜。
其次不僅在給圖書區選取一個好聽的名字上花費心思,更在環境的布置上下了苦功。例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在圖書區安裝了帳篷、手工縫制了各種裝飾物等,營造出家的氛圍,給孩子家的感受;
提供安全、柔軟的靠墊、軟墊、孩子喜歡的動物抱枕,供小班幼兒坐和靠;掛上可愛的布制圖書袋、簡易書架,用于擺放書籍;提供的圖書為硬殼封面,硬或厚型紙張,裝訂牢固的。我們也選擇了一些有聲響的圖書,可以擺弄的立體圖書等。此外,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在功能墻飾上制作了繪本圖書的封面、封底、扉頁和目錄等裝飾,讓孩子初步感知在閱讀時要按頁碼順序翻書,練習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親自感受圖畫書的故事是一幅畫一幅畫有序的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內容。在地板上貼小腳印標志,表示入區的人數。 圖書角的一側墻上設計了圖標:脫鞋入區、鞋放在腳印上,從袋中取書,看書時不大聲說話,將書放回原袋,穿鞋出區等簡單的規則,便于讓他們初步掌握正確地閱讀習慣和方法。
中大班則充分利用廢舊材料、自然材料相結合,采用手繪手工等各種形式創設孩子喜歡的墻飾,提供海綿地墊,各種形狀的抱枕、沙發、軟凳等營造舒適的環境。打造了悄悄屋——孩子私秘的小天地,疲勞的時候可以休息,煩躁的時候可以安靜,厭倦的時候可以躲避,是自我調節、享受快樂的安全港灣;景色迷人的背景圖、小小舞臺為幼兒創設了生動的表演情景;提供了各種頭飾、服裝道具,使孩子的故事角色表演更具創意;用家長提供的廢舊牛仔褲自制書袋掛在圖書區墻上,更有創意且方便幼兒取放;坐在柔軟的小沙發上,在小茶幾上看書,孩子的閱讀更輕松;將損壞的圖書送進圖書救助站,更好的保護了圖書;和孩子一起商討研究圖書區規則,孩子們間的交往變得更加寬容、和諧、友好。
在這期間不僅有老師的辛苦付出,也有家長的鼎力相助。各班家長親自參與創作,提供了很多材料,制作了大量的墻飾及道具,手工織出了演出服裝等;
家長是專業美術老師的,他們利用下班時間親自為寶寶的班級手繪圖書區墻飾,為我們的環境美化出力獻策,可以說家長的資源就是一片沃土。
二、異彩紛呈的閱讀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強大的推動力”。幼兒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豐富閱讀方式,我們家園通過各種途徑帶領幼兒走進閱讀。
1、每周推薦
在眾多的讀本中,幼兒選出自己喜愛的優秀繪本,通過大家推薦、評選,放入“每周推薦”中,擺放在閱讀區一角,讓好書更多地吸引幼兒的眼球。
家園欄中每周更換繪本書目,放在“好書推薦”內,讓家長帶領幼兒有目的地閱讀新書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孩子堅持的時間比較持久,既加深了親子間的關系,又大大提高了閱讀的效果,更好的實現了家園共育。
2、故事分享
從小班開始,我班就進行了這個活動,一直堅持至今。每天早上來園時間、午睡前、離園前的半個小時就是我們的閱讀分享時間。每天向幼兒介紹圖書角內的一本書,或者講一個繪本故事,讓孩子在熟悉、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翻閱,這樣閱讀就更具有效果。
3、故事家長
為了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增進家園間的合作與交流,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各班開展了“家長進課堂”活動。為了讓孩子們聽到精彩的故事,家長們可謂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有的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準備了服裝、實物道具;有的運用玩游戲的方式講故事等等。在家長們的精心策劃下,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精彩的故事內容不時地贏得小朋友們陣陣掌聲 。通過“家長進課堂”活動,號召家長參與到親子閱讀中,并與孩子一起愛上閱讀,讓書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
4、好書漂流
一個學期下來,班級里的書孩子們幾乎看了一遍,對圖書區興趣不濃了,由此我們開展了“好書漂流”活動。提倡幼兒從家自帶圖書,按月輪換。這樣繪本書從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漂流發展到了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漂流,從各個家庭漂向了幼兒園,又從幼兒園漂向了各個家庭。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對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圖書,特別愛護也特別親切,常常和同伴圍在一起有滋有味地談論書里的內容,在不知不覺間形成愛書的氛圍,同時也擴大了閱讀范圍。
5、親子自制繪本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可以體驗圖書創作的由來與過程,嘗試使用適宜的畫面和語言表達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從而逐漸懂得畫面與文字的表達作用和對應關系。這些自制圖書極大豐富了圖書區的內容,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
6、繪本劇展演
為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培養幼兒對繪本的興趣,提高幼兒表達與表現能力,增進家園合作,我園在每周三和周四下午舉行了親子繪本劇展演活動。在親子繪本劇準備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根據繪本精心改編、創編了劇本,制作了各種各樣的舞臺道具和背景,和孩子共同編排繪本劇。有的全家總動員,有的幾個家庭一起表演,用親子繪本劇來演繹著他們充滿幻想而美好的世界。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增進了親子關系,有效促進了家園共育。
7、1平米書屋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閱讀也是如此,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孩子都需要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心無旁騖的場所,才能專注地融入圖書。為了實現書香滿家園,我們要求家長建立起家庭1平米小書屋,就是在家里找一個安靜的、光線好的位置,鋪上兒童地板或者地毯,里面放置質地柔軟的、色彩柔和的家飾,要是條件允許,還可以擺上小沙發和小桌子,讓這個小天地顯得更舒適、更吸引人。小書屋設計得精心巧妙就可以讓孩子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孩子的教育單純的依靠幼兒園是不可能的,家庭教育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8、最美讀書人
我園還舉行“最美讀書人”活動,當孩子們暢游在書的海洋里時,家長給孩子留下最精彩的瞬間,然后上傳到班級qq群里,曬出孩子最美的畫面。這樣孩子們非常認真,每天堅持閱讀,并養成了習慣。愿這種閱讀習慣伴孩子終生!
老師精心的準備、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參與,打造了一個規劃合理、材料充足、環境溫馨舒適的圖書區,孩子在這天地中或站、或坐或靠,翻閱著自己喜歡的圖書。正是有了孩子的參與,使得她們在這里少了份束縛,多了份自如。同時與家里1平米書屋的巧妙對接,讓孩子們慢慢變成了一個個小書蟲,隨時都可以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也實現了真正的“書香滿家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