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梯作為一種常見的特種設備,其正常運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安全息息相關。落實電梯檢驗與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是保障電梯使用安全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屢屢發生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觸目驚心。而安全主體責任落實與否,又與使用環節的特種設備是否安全緊密相關。因此,電梯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申報檢驗,同時它也是用來檢驗安全主體責任是否在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電梯;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
“企業承擔安全主體責任、政府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專業機構擔負技術監督職能、社會力量發揮監督作用”,《特種設備安全法》對包括電梯設備在內的特種設備的安全工作模式進行了明確,并把企業承擔安全主體責任這一條作為首要要求提出,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縱觀近年以來的特種設備使用事故,多是發生在使用過程中,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了事故責任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的社會現狀。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本文對電梯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的構成進行了分析與探討,試圖找出病癥所在,以便安全主體責任方能夠對癥下藥。
一、電梯使用單位主體責任構成及其特點
1.構成:
電梯使用單位所需承擔的主體責任涉及范圍較廣,主要可以總結為“落實安全管理機構、落實安全責任人員、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設備有使用登記證、人員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設備及安全附件在檢驗有效期內”三個方面。
2.特點:
1)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三類主體責任的落實頻率不盡相同。從高到低依次是三落實、一檢驗,三落實需要電梯的使用單位在日常的管理中頻繁實施。設備的檢驗周期遵循相關法律和安全技術規范所提出的要求進行,電梯為一年進行一次檢驗。
2)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會給使用單位不同程度的風險。而風險又可以大致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設備處于不安全狀態或者是人員的行為存在并不安全性,都是給使用單位帶來直接風險的因素,同時這也是主體責任落實不夠到位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表現。間接風險是指能給電梯的正常運營造成損傷的而轉化成事故的風險集合,他的出現也和主體責任是否得到有力的落實有著極其嚴密的關系度。
3)由于主體內容本身所攜帶著的復雜性就有著難以調和的特點,所以他們的監管效率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落實主要是由使用單位自行負責,若監管部門不對其進行現場檢查和監督,就無法了解其責任主體在該方面的落實情況。如果監管部門所設置的監管面過于廣泛,就會使得監管效率大打折扣,同時也不利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安全責任體系,所以安全主體責任的有效落實,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單位自行來完善。在檢驗環節,法定檢驗機構在實施定期檢驗的時候能對電梯在歷年使用過程中的落實及持證情況進行復核,因此說該環節的監管效率相對而言是較高的。
所以說,“檢驗”是最能對電梯使用單位進行監管的有效途徑。
二、單位申報檢驗的現狀分析
雖然說近幾年電梯的安全使用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過快,使得企業安全主體責任難以實現與其的同步發展,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還存在者很大的上升空間。
1.使用單位缺乏提前申報檢驗的主體責任意識。目前為止,仍然還有一些電梯使用單位本著利益至上的心理認知,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法守法的意識也不夠突出,對電梯等特種安全設備的安全使用認識程度不夠深入,因此在申報檢驗時缺乏基本的主觀能動性,長期處于被動狀態肯定是不利于事情的順利進行的。
2.從事電梯檢驗工作的人員數量有限。經濟條件的大幅提高使得電梯設備的使用越發頻繁,幾乎融入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給檢驗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帶來的工作量也就更大了。但是由于檢驗機構內持有相關資格證的人數增長速度有限,就會導致人機數量難以合理分布的狀況時有發生。由于這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部分地區的檢驗機構就只得拒絕某些單位所提出的主動申報,以簡化程序和優化時間上合理分配,仍采取催檢或約檢的方式。
3.相應的報檢程序和要求不夠明確。實際上,與特種設備相關的法律文件還有待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法》中并未對電梯等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以怎樣的方式及步驟進行定期檢驗要求的提出作出相應的明確規定。而且在當前的具體操作中,如果不是具體的執行部門在報檢程序和要求上有非常明確的指示,就很難搜尋到報檢痕跡,這就導致無法對檢驗機構和使用單位的具體執行和操作進行提供有力的證明材料。
三、如何落實
要想真正地推動電梯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需要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企業自身既要努力落實,政府也要強化自己的監管地位。
1.明確相關原則。努力對電梯的使用安全方法及其重要性進行宣傳,使其能引起個人和企業的注意力,加強對其安全關注。另外,除了催檢、約檢等相對被動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以企業主動申報檢驗為主。
2.相關檢驗機構和部門積極引導企業主動申報檢驗。檢驗機構要對相關的部分進行細化,包括在準備材料、設計檢驗步驟、反饋受理結果等各個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并把側重點設置在對企業報檢的指導上,才此以往,一定會形成一個信息共融共通的良好局面,并真正地實現全社會共同參與到電梯設備的安全管理中去。
3.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報檢通道,大力懲處未及時報檢企業。在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在鼓勵企業主動申報檢驗的基礎上,檢驗機構還應該盡可能地為企業設置方便快捷的報檢通道,并及時為其提供清晰準確的報檢信息。而對于那些報檢不及時,檢驗未通過但仍未停止電梯使用的單位及企業進行查處和專項整治,以形成典型案例,達到警醒其他企業的目的。
小結:本文對電梯的檢驗以及主體責任的落實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強調總結,以期相關部門及電梯使用單位能夠對電梯的安全使用予以重視,盡快對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善,抓好申報檢驗環節,要提高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嘯凌.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構成及申報檢驗措施探討[J].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2]趙孟進,馮維君,覃敏華,顧宏波. 關于改進和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機制、方式、方法的探索與研究——深入推進全省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工作的調研報告[J].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作者簡介:李愛民,男,1973.9,漢,甘肅武都人,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特種設備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