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娟
摘 要: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生物教學必須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改變教學方式,啟迪學生思維,倡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生物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地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自主學習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新課改也要求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這就需要靠學生自己去挖掘,從生活中吸取,從實踐中親歷獲得。教師教學的過程應該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縮短教與學的距離,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本人在近十年的生物教學實踐中,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生物教學中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讓學生學會科學觀察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也是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觀察不同一般的觀察,它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來間接觀察,觀察時要有明確的目的,還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和及時記錄。生物這門學科的直觀性很強,教師除了提供掛圖、模型、實物、標本、錄像等豐富的感性材料外,還得指導學生多接觸動植物和大自然,留心觀察身邊的生物。觀察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等。
1、順序觀察: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采用先整體后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后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瓣、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例如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時,相同點是都有種皮和胚,不同點是玉米有胚乳,菜豆沒有;菜豆有二片子葉,玉米只有一片子葉;玉米種皮包裹不容易分開,而菜豆比較容易分開。
3、動態觀察:動態觀察是指對處于運動、變化中的事物、景物的特點進行觀察。例如在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時,可將捕捉到的螞蟻放入硬紙盒(或其他器皿),并在硬紙盒的一端放上一些蔗糖和其他食物。然后在螞蟻取食的過程中,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以及運動方式。
4、邊思考邊觀察:邊思考邊觀察是一種高要求的觀察方法,它不僅要求學生會思考、會觀察,而且要求學生把兩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觀察動物的運動形式時,先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各種動物的運動形式是怎樣的,然后通過圖片、視頻等讓學生進行觀察;最后進行總結: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每種動物為了適應環境都有它自己的運動形式,并且不同的運動形式又和各自的形態結構相適應。
二、教會學生自主閱讀
閱讀是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閱讀從時間上分預習閱讀、課中閱讀、課外閱讀。預習閱讀可以發現問題,從而使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使學生在聽課時有了一定的針對性;課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原理和規律;課外閱讀可以做到對知識的鞏固,對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的網絡化。只有當學生明確了閱讀的意義,才能積極參與到閱讀中去并從閱讀中體會到掌握知識的快樂。
在閱讀中為了使學生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強化記憶,我指導學生對同類知識做以分類,整理,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再復習“植物的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時,我讓學生整理出“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反應式、反應發生的部位、反應條件、反應原料、反應產物、反應過程、以及意義等。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我接著要求學生閱讀后能提出問題并能提綱挈領地歸納大意,形成知識網絡。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重視圖表的閱讀,使學生具備圖文轉化的能力,明確其出題意圖,領會其質,把握住知識的內涵。
三、教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無論是課上布置的作業還是課下布置的作業如果沒有及時檢查,或者是只有檢查而沒有評價,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認為應該每節新課前,先提問學生預習提綱中的問題,將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讓學生討論,由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評價,予以鼓勵。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學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有很多方面,我們要針對具體的學情進行指導,力求共性和個性的統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種學習的能力,對具體學生還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因為他們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區分,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從而走出學習的困惑。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很多,自主是人成為主體的前提和基礎,它有兩層含義: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生物教學應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更多發展的條件,幫助學生增強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重難點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也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奠定基礎,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建偉.《知識的建構》.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
[2]李子勛著.《陪孩子一起成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