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
摘 要: 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工作是關乎著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因此無論何時都應該放在首位來給予重視。隨著機電類特種設備的監督檢驗規章制度頒布以來的這么多年來,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工作變得正規化和效率化了,然而在實際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思考和探索為話題,對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思考和探索做出一些闡述和談論,提出幾點思考和探索意見,希望可以相關的工作者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 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特種設備;質檢工作
隨著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對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也有了十分大的影響。一般特種設備是指那些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掛鉤的設備,例如鍋爐、鋼絲繩、液壓電梯、自動扶梯和門座起重機等等。其中對于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尤為重要,由于特種設備檢驗的意義是在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提供牢靠的支持,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是特種設備安全的重要保障。國家大部分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機構都專門的建立了相應的特種設備檢驗系統,為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設置了健全的檢驗系統和一整套手續。國家大部分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機構都專門的建立了相應的特種設備檢驗系統,為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設置了健全的檢驗系統和一整套手續。因此本文以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思考和探索為話題,對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思考和探索做出一些闡述和談論,提出幾點思考和探索意見,希望可以相關的工作者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和參考。
一: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內涵和定位。
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質檢部門的特種設備檢驗定位往往不清晰,一方面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檢驗機構隸屬質檢事業單位,是隸屬于政府的機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法律意識加強。如今企業和團體間的經濟糾紛越來越多。在法院法庭中,企業和團體通常會把特種設備檢驗報告當作當庭的法律證據。然而根據我國法律,質檢機構的證書并不能當作法律效益的證據,只是為設備的安全性能做出檢驗。但在法院處理糾紛時,又需要專門的鑒定技術機構的技術支撐,因此對于特種設備檢驗的規章制度就需要有一個較為權威的規定。但同時又由于特種設備的種類繁多、環境復雜、作業情況不同等因素,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的難度和要求比其他產品檢驗要嚴格和困難的多。因此,為了保證國家人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必須對特種設備檢驗工作重視且不斷研究。[1]
二: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中覆蓋面不夠廣泛的問題。
在目前頒布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規章制度中,已經包括了大量的機電類特種設備,然而對一些較為冷僻的機電類特種設備還未顧及到。在《機電類特種設備目錄》當中,有鐵路起重機、纜索起重機以及大型的游樂場設施都尚未頒布相關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檢查規章,因此對于這些機電類特種設備無法照顧全面,檢驗沒有確實的質量規范和守則,對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工作成果無法保障。因此,相關部門應該迫切地健全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種類工作的修訂和補充,擴大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規章制度的覆蓋面,保證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的規范性,提高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的成果。[2]
三: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的規章制度不明確的問題。
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當中,存在著定期檢驗和驗收檢驗。但目前我國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規定并沒有明確的確定驗收檢驗的范圍。對于一些守則的概念講解不全面,存在模糊性,讓相關的執行人員難以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工作。因此,應該在相關的調理額當中進行修改,例如界定好“安裝監督檢驗”的定義。以此來保證國家質量監督的準確性。其次,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當中,對于檢驗數據還存在數據不清晰、不明確的情況。例如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規定當中“檢驗報告”中存在監測數據一欄,要求填寫實際測驗、計算得出的監測數據。然而實際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當中,并不會對那些檢驗項目的項目數據進行規范和要求。從而導致了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中會出現檢驗結果不統一和數據對應不上的結果。這都是由于規范不明確所導致的問題。
其次在完成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后,會在十個工作日,檢驗機構會向受檢單位出示《檢驗報告》。但是在等待《檢驗報告》出具的十天內,受檢單位的受檢機電類特種設備是否還能使用、使用狀態如何等等情況,都沒有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規章當中指明。因此,應該對此說明。[4]
四: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中存在的風險。
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當中,會面臨多方面的風險,主要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個大方面。
其中外在風險主要存在于政策風險和廉潔風險上,廉潔風險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是隸屬于國家的非盈利公益性事業單位,因此在收費標準上和規章制度上,是由國家整理規定的,因而就需要監督是否有人謀求私利的情況。而政策風險則是由于,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存在了人員安全風險,設備磨損和損壞的情況往往無法控制,因此在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當中,一旦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或其他重大情況,對特種設備檢驗人員來講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內在風險主要指的是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和檢驗能力是否能滿足當下的發展和要求,其個人的技術能力會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同時若是未發現設備的問題從而導致了事故發展,這對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人員來講,將要承擔巨大的責任![5]
總結:綜上所述,機電類特種設備的檢驗工作是比較復雜和高難度的,因此質檢人員應該努力對相關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做出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強, 李連升. 關于制定機電類特種設備作業技術規范的探討[J]. 中國技術監督, 2009(3):55-56.
[2]潘健鴻. 機電類特種設備離線檢驗系統的研究[J]. 中國科技信息, 2008(8):163-165.
[3]潘健鴻. 基于通用Office的機電類特種設備智能檢驗系統的實現[J]. 質量技術監督研究, 2009(6):32-36.
[4]楊輝. 機電類特種設備鋼絲繩安全檢驗技術的發展與創新[J]. 科技創新導報, 2010(13):234-234.
[5]石屹. 2015年機電類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技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J]. 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2015(8):16-16.
作者簡介:,男,1976.5,漢,甘肅武都人,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特種設備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