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卡塔爾積極實施經濟多元化發展戰略,包括以油氣和石化產業帶動非石油產業迅速發展,全方位的提升國家軟實力等措施。卡塔爾經濟實力雄厚,油氣資源豐富。近年來,卡塔爾經濟顯現出超越以往的發展勢頭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卡未來能源合作存在良好的空間,但同時仍存有一些問題。
關鍵詞: 卡塔爾;經濟;能源合作
一、卡塔爾的經濟現狀
卡塔爾是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2014年卡塔爾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18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10萬美元,實現了6.2%的經濟增長率。卡塔爾油氣資源豐富,己探明石油儲量為262億桶,位居世界第12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為25.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3位。鑒于豐富油氣資源與少量人口規模,2013年卡塔爾人均GDP 高達102,100 美元,居世界首位,成為中東甚至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當年GDP 總值為1,987億美元,占全球第56位。
石油、天然氣產業是卡塔爾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油氣和石化產業收入是卡塔爾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產值占卡塔爾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20 世紀 90 年代,國際油價處于低迷狀態,為抵御國際油價波動對經濟的影響,減少經濟發展對能源產業的依賴,卡塔爾開啟了經濟多元化進程。卡塔爾前任埃米爾哈馬德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加大對天然氣領域的投資開發力度。21世紀以來,伴隨油價高漲,卡塔爾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巨額石油美元為非石油部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非油氣產業也開始迅速增長。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 2014 年底以來油價的持續下跌,推動了卡塔爾出臺本國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經濟多元化戰略。油氣的國內生產總值已從2012 年接近 60%下降至 50%左右。
2014—2015 財年,卡塔爾政府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共發出項目合同 359.56 億美元。2013 年共完成工程項目 9213 個(不含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投資總額 220 億美元,主要領域涉及房建、電力、海水淡化、路橋建設等。卡塔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基建投資市場,僅次于新加坡。
卡塔爾雖油氣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卡塔爾的農牧業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物資基本依賴進口。近日,受斷交風波影響,卡塔爾農產品市場受到影響較大,沙特宣布關閉邊界后,卡塔爾或選擇空運、海運等運輸物資的方式,不過,隨著運輸成本的提高,物價也有上漲的可能,造成通貨膨脹。中東被視作空中交通的十字路口,全方位斷交后,卡塔爾航空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波及到卡塔爾旅游業。根據世界旅游協會聯盟(WTCC)報告,卡塔爾 2015 年吸引了 293 萬游客,帶來直接經濟收入 52 億美元,占當年 GDP 的 2.8%。
二、中卡友好關系
中國和卡塔爾于1988年7月9日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后,兩國關系發展順利,政治互信和經貿往來不斷深化。中東劇變以來卡塔爾奉行的“獨特政策”并沒有改變中國—卡塔爾友好關系發展的大方向。近年來,中國—卡塔爾關系發展順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4年11月,中國和卡塔爾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宣布在交通、路橋、鐵路、電信、國有企業、先進技術轉移便利化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擴大在銀行、金融市場等金融領域的合作,在執法安全和反恐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軍工軍貿合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交流,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持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意就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加強磋商與協調。2015年 4月,卡塔爾搶在阿聯酋之前,建立中國在中東地區首個人民幣清算中心,極大地推動了人民幣在海灣國家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國際化進程,使多哈成為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貿易核心。卡塔爾是中東地區最早加入“亞投行”、認可并歡迎“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為中卡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卡以能源領域(以天然氣為主)為主,輔以金融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三、中卡能源合作
2008年,卡塔爾天然氣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簽署協議,確定由卡塔爾每年向中國供應 200 萬公噸(m/t)液化天然氣,共計 25 年,這是中卡能源和貿易關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性事件。目前,卡塔爾已成為中國第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可滿足中國液化天然氣需求的 20%左右。2009年11月13日,中海油和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簽訂長期供應備忘錄,使得中海油每年從卡塔爾進口的天然氣提升至700萬噸。我國對石油依存度高,中東地區對我國石油進口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中東地區恰好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對于我國石油進口持續性和穩定性極具挑戰,但卡塔爾雖為中東國家,但政治環境最為穩定,是中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合作伙伴。
卡塔爾作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對世界天然氣貿易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選擇卡塔爾作為天然氣貿易戰略合作伙伴,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把目光投向卡塔爾的時間遠晚于諸多天然氣消費大國,以致中國在卡塔爾天然氣市場的近期實力相對較弱,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首的三大石油公司在卡塔爾油氣開采開發等合作領域,均處于中下游階段,中國只有少部分的油氣勘探開發權。
目前中卡能源合作仍有一定的障礙和風險:
第一,卡塔爾政府資金充裕,對外資需求度不高。卡塔爾油氣資源豐富,政府財力雄厚,大型項目均由政府出資建設,對外資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
第二,外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上游開發和石化項目領域。中國產品在卡塔爾中低端市場以較高的性價比占據絕對優勢,但高端市場仍由歐美和日本等國產品占據。中國企業進入卡塔爾市場的時間較短,亟需提升對當地市場環境的了解,并提高自身產品國際競爭力。
第三,卡塔爾的經濟多元化政策仍將依賴于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易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
第四,卡塔爾斷交風波也暴露出,自“阿拉伯之春”后。卡塔爾一改以往中立公正的外交作風,暴露出強大的政治野心,謀求小國國家話語權,引起沙特、埃及、阿聯酋等國不滿。
基于卡塔爾目前的經濟現狀、中卡關系和中卡能源合作現狀鑒于中國企業應做足功課,提高自身實力,并建立各種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從而帶動中卡經濟發展的全面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姜英梅.卡塔爾經濟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6期.
[2]潘光.近期卡塔爾外交政策演變和中卡關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年第2期.
[3]苑生龍.卡塔爾總體形勢及中卡經貿關系研判[J]外資經貿,2015年4月下.
作者簡介:李明明(1993—),女,漢族,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阿拉伯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