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哪
摘 要: 市政道路修建中地下管網的施工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與道路工程的使用性能密切相關,也對周邊居民的生活有著較大的的影響。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的應用,可以有效保證挖掘面的穩定程度,且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工藝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市政道路工程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工藝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市政道路
一、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工藝原理
“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工藝原理是:在頂管施工過程中,以含有一定量粘土,且具有一定相對密度的泥水充滿頂管掘進機的泥水艙,并對它施加一定的壓力,以平衡地下水壓力和土壓力的一種頂管施工方法。利用主頂千斤頂及管道中繼千斤頂的推力,將管道從工作坑內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坑,同時,將緊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的管道埋設在兩坑之間。
二、工程案例
在某市政道路的修建過程中,在路基的右幅部位需鋪筑一條污水管道,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和污水排放的實際需求,將管道的長度設計為585m,選取D1200管徑,施工路段的縱向坡度為2.05%。在污水管道上覆蓋土層的深度在5—11m之間,經過技術人員對現場勘測之后,如果采用明挖的施工方式,開挖面的寬度達到27—30m,工作量和施工難度都相對比較大,因此擬采用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方式,來有效的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施工效率,確保能在要求的工期內完成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
三、市政道路工程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工藝
1、施工場地清理與測量
在施工開始之前需要將現場的垃圾、碎石等雜物清理干凈,為具體的操作行為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同時根據圖紙方案設計的要求測量工作坑的位置和標高,并進行工作樁的預埋工作,確定工作坑開挖的范圍和深度。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一般每隔200m需要設置一個臨時水準點。在臨時水準點及管道軸線施工樁等參數測量完成之后,還需要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復核工作,保證各項數據的精確程度。如果在施工路段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在沉井工作臺填筑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還需要采取相應的降水措施,一般采用井點降水的方式進,在沉降井的周圍埋設濾水管道,并在開挖的過程中通過真空原理的應用使地下水得以排出。
2、工作坑施工
根據施工方案設計的要求進行工作坑的開挖工作,先對施工現場整平,在砂墊層部位的鋪設厚度為50—100cm,組織施工人員及時夯實。同時在墊層上部砌筑磚模,每隔2m預留垂直縫,防止在沉井挖設的過程中出現大幅的沉降現象。沉井挖設的尺寸偏差控制在10cm以內,井壁的誤差控制在1.5cm以內。在沉井下沉的過程中,避免出現下沉速度過快的情況,實時測量沉井筒的標高,如果在下沉時出現筒身傾斜的現象,則需要及時的調整。待沉井下沉的位置達到指定的位置時,檢測其質量是否滿足施工的要求,避免出現誤差過大的情況,隨后進行沉井封底施工,在井內填按照規定的順序埋封底片石,并澆筑封底混凝土。在封底的過程中需要預留積水坑,以保證能夠及時將井底的積水排除。
3、頂管施工
(1)頂管出洞
在洞口的外圍部分噴射防滲漿液,避免在施工的過程中地下水深入工作井內部,并將止水環安裝在洞口內壁的部位,根據管道的直徑確定止水環的直徑。待準備工作完成之后調試頂管機頭的各項參數,隨后將橡膠密封圈穿進機頭后送至指定的位置。
(2)頂進
在頂進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施工效率,一般采用兩端頂進的方式施工,根據頂管的直徑確定所需的頂力大小。在管道頂進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是施工的連續性,盡量避免出現施工中斷的現象,如果在中斷的時間過長會導致施工范圍內的地下水滲出,在繼續施工時將需要更大頂力,頂進壓力將會增加50—100%左右。
(3)注漿
在管道頂進作業完成之后,將膨潤土泥漿壓至管道的外壁部分,將管道完全包裹起來,膨潤土泥漿在觸變性和潤滑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管道與周圍土體之前的摩擦阻力。在進行壓漿的過程中,應根據管道鋪設的具體情況合理設置注漿孔,保證管道的全線均能被膨潤土泥漿覆蓋。由于機頭的外徑大于管道的外徑,因此在二者之間存在縫隙,膨潤土泥漿應將這些縫隙完全填充。另外,頂管施工完成之后還需在注漿孔處將觸變泥漿置換為水泥漿,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后期出現沉降現象,同時也能加固周邊的土體。
四、市政道路工程泥水平衡法頂管施工注意事項
1、機頭下沉問題。在本次施工中局部粉細砂土地段,經常出現頂管機在頂進過程中偏下走,通過糾偏也難以改善。分析這一問題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頂管機自身的重量太大,泥水平衡頂管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劇烈的振動,使土質發生液化,導致了承載力的下降。或者也可能是因為遇到了兩層不同性質的土,下層土軟,泥水壓力難以控制。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施工中放慢進度,調低泥漿濃度,或將泥水平衡頂管機的機頭略微上調,防止機頭下沉的問題。
2、泥水管堵塞問題。施工中會出現泥水管沉淀或堵塞現象,進而導致泥水管里的泥水流動不暢通,頂管機在推進方面自然也受到阻礙。分析這一問題的成因,主要可能是排泥泵的效率不高,流量不足,導致臨界流速超過了泥水管內的流速,進而形成了泥水管堵塞。也有可能在頂管機停止工作時對管內沖洗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的應對措施。首先,凈化泥漿,提高泥漿的沖擊力,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大送水量;其次,全面檢查排泥泵的性能,換掉不達標的排泥泵,每次停止推進的間隙,要加大對排泥管道的清洗,以免發生管道沉淀、堵塞。
3、排水管上浮問題。雖然泥水平衡頂管的施工方法對周圍的土地擾動很小,但隨著裹力減弱,會導致泥水平衡頂管機上浮,同時又因為壓注潤滑泥漿方法在一些操作過程中的不當,導致漿液難以形成有效的環箍,全部聚集在管道底部,造成了排水管上浮的問題。在頂進過程中,會造成頂進壓力過高。針對排水管道上浮的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證工程質量。首先,要嚴格控制潤滑泥漿,保證注漿和頂進的同步進行,在頂進過程中的建筑空隙要及時填補;其次,要在施工頂進過程中對補壓漿進行嚴格控制,嚴格按照全線,平均的施工原則來進行,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某個區域注漿超量等問題;最后,要制定一些補救措施,當施工過程中某一部門上浮問題嚴重,可及時采取上注下放等措施進行補救,以緩解排水管上浮的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機動車保有量日益增加,對于市政道路建設的規模和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又為市政道路的施工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尤其是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的施工中,由于地質條件的限制或者是特殊情況,明挖的施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非開挖技術的應用逐漸應用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了由于施工操作對地表造成的破壞,在施工質量方面也有很大的保證。泥水平衡頂管施工技術屬于非開挖施工方式中的一種,本文主要對這項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為具體的工程施工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廖繼友.淺談泥水平衡式頂管管道質量驗收常見問題及防治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7年03期.
[2]田野.關于頂管技術在市政道路污水管道施工中的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6年04期.
[3]岳剛.污水管頂管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年08期.
[4]余勇.泥水平衡頂管施工技術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年19期.
[5]王建洲,王歡.泥水平衡法頂管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河南建材,2012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