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摘 要: 隨著城市現化代水平的提高,排水管道及檢查井日益增多。檢查井的存在一定程度不僅影響了道路的整體性、結構穩定性、外觀美感,而且對于道路的壽命也產生直接影響。各種檢查井病害給行人及機動車出行帶來不便,輕則引起道路的損壞,重則檢查井大幅度沉陷,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隨著市民生活水平及環保、安全、法律意識的增強,其對道路服務質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導致這一問題更加突出。目前城市道路檢查井病害問題已經引起各級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研究檢查井病害的防治對策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 市政工程;檢查井;病害原因
一、市政工程檢查井病害分析
作為市政工程地下主干管線內的一種井狀構造物,檢查井井口位置往往出現病害問題,如井口沉降、凸起、傾鈄和井口處路面松散等,這種問題的長期存在,將對路面行車安全性、舒適性造成嚴重影響。其病害類型如下:
1、井口凸起。檢查井井口凸起是指井口應高于路面,將對車輛行駛舒適度、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檢查井需在路面形成前完成,遵循設計高程進行檢查井安裝,路面施工中,如無法控制標高準確性,將造成檢查井附近比井口低,進而產生井口凸起問題。車輛行駛過程中將對井口產生沖擊力,并損壞井口附近地面。
2、井口沉降。井口沉降是指車輛行駛荷載對井口位置路面碾壓時,井口比附近路面標高低的情況。井口沉降將造成路面平整性較差、行車舒適度較低等問題,甚至會出現檢查井內有雨水滲漏現象,進而造成井內積水。井口沉降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井口基底應力不夠、施工工藝不規范(井體先砌筑后路面鋪筑)、人工修復質量差等。
3、檢查井周圍龜裂、破損。龜裂、破碎、翻漿等為市政道路檢查井附近路面常常出現的問題,一定修復后,在行車荷載與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往往會再次產生病害。其原因如下:
第一,檢查井溝槽施工與設計規范不符,砌筑井室后,回填工作面不足,無法有效夯實,進而導致密實度與設計規范不符。
第二,回填施工中,溝槽內如填筑建筑垃圾等,將導致回填密實度不足等問題。
第三,不飽滿為檢查井砌磚灰漿的不足之處,因此無法確保管頭具有良好粘結性,導致井室附近回填土出現涮空問題,進而產生路面塌陷。
二、市政工程檢查井施工技術措施
1、基礎施工
檢查井的地基必須符合要求,在天然地基上時不得擾動原狀土,在軟弱地基上施工時必須先進行處理,使地基達到設計承載力時才能進行檢查井施工,這是保證檢查井施工質量的前提。在地基整平夯實后,澆筑檢查井砼底板。檢查井底板強度等級應大于C15,底板厚度不小于15cm,寬度大于井身20cm為宜。對于有跌水檢查井施工,必須先施工基礎,砌筑井身到管道底口后再澆筑管道基礎混凝土。嚴禁先施工管道后砌筑檢查井或者先施工檢查井再澆筑底板混凝土。在檢查井地基處理及基礎施工的過程中,嚴禁帶水作業。在雨季雨水不可避免的條件下施工時應在基礎以外20cm設置排水溝及集水井,及時排水。
2、井身施工
優先采用混凝土預制構件,并隨路基填筑不斷加高。如使用黏土磚砌筑時,磚在砌筑前需要充分潤濕,且必須保證每層磚砂漿飽滿,砂漿標號不低于M7.5。井壁高度以道路基層底部為準,以上部分按照井圈施工方法施工。對于有管道接入的檢查井,在相應位置管道與井壁同時施工,并將縫隙堵嚴實,對于直徑大于30cm的圓管,須在接口外砌筑磚圈加固,防止滲水。井內外壁粉刷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井外壁用1:2防水水泥砂漿粉刷,厚度2cm;內外壁粉刷必須在回填土之前進行,且在排干井筒內積水后一次粉刷到底。對于接縫、管口位置需要重點處理。
3、井周土回填和壓實
對于井周壓實死角,選擇合適的回填材料和壓實機具是關鍵。根據我們工地經驗,采用6%的石灰土和立式沖擊夯可以達到很好的壓實效果。當每層路基填筑壓實后,沿井周外50cm寬范圍內人工反挖,然后回填已經拌好的石灰土,及時夯實成型。而對于反挖施工的檢查井,由于井周一般空間狹小,不會達到50cm寬,所以可以采取大坍落度的C15混凝土填充,并振搗密室。注意此種情況寬度也須控制,一般為10cm,太窄混凝土不易填充密實,太寬則井周剛性區域太大,且浪費混凝土。摻6%石灰土回填高度至路基基底標高處。
4、頂部鋼筋混凝土井圈施工
為了使檢查井井蓋和井身能夠很好的連接共同受力,在井身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井圈。鋼筋砼井圈高度一般為50cm左右,即水泥穩定層或者二灰層厚度。其施工方法是在井口安放一塊直徑稍大的3cm厚鋼板蓋住井口,當做臨時井蓋,與其他地方的水穩層一并攤鋪碾壓,這樣施工水泥穩定層時就不會在此留下壓實死角。在檢查井處做好標志,等養護期到后人工反挖,反挖寬度大于井身外周20cm,取出臨時鋼板井蓋。綁扎鋼筋、預埋井蓋固定螺栓,然后澆筑鋼筋混凝土井圈。注意在澆筑混凝土時控制標高,一般比檢查井蓋低5cm比較合適,利于調整井蓋標高和井蓋固結。
5、安裝井蓋
井蓋安裝是和瀝青路面的攤鋪配合完成的。對于常見的瀝青路面一般分底層、中層和上層。我們的施工經驗是利用臨時鋼板井蓋同步攤鋪碾壓底層、中層瀝青結構層,然后根據井蓋大小人工反挖底、中層,再進行安裝。井蓋的選擇一般選厚度與瀝青路面厚度一致,井座為加寬式。這樣有利于井蓋和瀝青路面形成一個整體,并有利于汽車荷載的擴散。為避免或減小因井蓋與井座受車輪碾壓沖擊產生噪聲,安裝井座時,應將檢查井蓋的鉸接端平行安裝在與車輛前進相反的方向,使車輪碾過鉸接端到達開啟端時不因鉸接端翹起引起震動響聲。在井蓋四周拉四條十字交叉線,仔細調整井蓋頂面標高,調出井蓋的縱坡和橫坡,使其與路面保持一致,調整到位后用螺栓固定。井筒內模應根據井筒尺寸調整嚴密不漏漿,用C40砼將井圈澆筑填實。實際操作中因為內模無固定點,而且有螺栓妨礙,不漏漿的要求很難達到,這樣容易造成井座下空洞,對安裝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是井蓋安裝破壞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在施工中直接將井口整個安裝模板,模板的頂口標高與井座底口一致,然后整體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結束后即使將多余的混凝土掏出,并將邊緣修整整齊。這樣雖然會浪費一點混凝土,但是安裝模板簡單,澆筑混凝土能夠與井座形成一個整體,絕對不會因為漏漿形成空洞,質量有保障。覆蓋養護至設計強度后攤鋪面層。瀝青攤鋪單位應仔細按照檢查井井蓋高程調整松鋪厚度,復核檢查井位置的縱橫坡,必要時,在規范允許范圍內可進行微調,確保井蓋高程以及井蓋與路面高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道路建設施工規范相關要求,市政道路相關部門、單位必須重視檢查井施工質量。本文在充分了解檢查井相關概念的同時,對其存在的病害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相關技術措施的選用,可有效提升檢查井施工質量,進而實現市政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莫江濤. 淺談市政道路工程檢查井處理的技術措施[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4).
[2] 何躍武. 從市政道路常見弊病談精細化施工[J]. 山西建筑. 2010(06).
[3] 王曉江,王光明,蕭巖. 檢查井病害對道路平整度的影響及其對策[J]. 特種結構. 2011(03).
[4] 杜長勤,榮新安. 柔性路面檢查井和周邊路面損壞因素分析及施工工藝研究[J]. 安徽建筑. 2014(06).
[5] 李記軍,楊秋浩. 城市道路檢查井蓋通病防治——法蘭盤井蓋加固安裝工藝[J]. 科技資訊. 201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