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軍
摘 要: 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室外墻與地板都位于地面下方,長期以來,因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往往會出現地下室地面積水或地下水滲透與侵蝕等問題。由此可見,在地下室設計、施工中防水、防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影響到了整個建筑的穩固性及使用性。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的基礎上,對高層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結構防水施工準備及施工工藝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
一、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地下室防水工程設計方案,應該遵循以防為主,以排為輔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設計先進,防水可靠,經濟合理。可按地下室防水工程設防表的要求進行設計。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設計,外墻主要抗水壓或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處理),卷材防水做法,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施工。地下工程比較復雜,設計時必須了解地下土質、水質及地下水位情況,設計時采取有效設防,保證防水質量。
1、外防水貼法。抗水壓是建筑工程地下室外墻的主要作用,在外墻防水施工中瀝青卷材是其主要防水材料。在底板墊層上平整鋪設瀝青卷材,完成墻體圍護工作后,隨后在外墻面圍護位置進行防水卷材的鋪設,并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方式進行防護。外防水貼法相比其他防水方式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其缺點主要是在進行基坑開挖作業時,為確保防水層作業的順利開展,必須對水平支撐問題進行及時解決,避免產生安全隱患。
2、外防內貼法。當砌完保護墻施工時,應將防水卷材在保護墻和底板的墊層上進行貼鋪,完成防水層厚,在圍護結構上面澆筑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外防內貼法往往用于特殊建筑內。
3、離壁式襯砌法。為實現良好的防水效果,不能僅僅做好圍護墻體與內表面的防水工作,還必須將離壁式墻體增加到主墻里面。利用設防添加的方式,可以達到較高的防水功效,同時還有利于排水。其缺點為成本較高,并對圍護墻體干燥時間起到了延長的作用,將大大降低混凝土接縫處的水密性能。
二、高層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結構防水施工準備
1、原材料準備
為確保地下室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原材料選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分為柔性與剛性兩種防水材料。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須嚴格遵循各個施工段的需求進行防水材料的選擇,確保其符合施工要求。薄鋼板、瀝青卷材與塑料等都屬于柔性防水材料。按照粘貼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內、外防水材料。除此之外,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防水、防潮涂料也具有不錯的效果。混凝土、砂漿為剛性防水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實度及耐久性等特點,并能起到承重與圍護的功能。剛性材料與柔性材料相比,具有較低的成本造價,施工難度也相對較低,但防水效果比柔性材料較差。
2、混凝土拌制
混合料拌和施工前必須遵循室內配合比的相關要求進行試拌作業,進而對混凝土用量進行確定,同時應確定科學合理的拌和時間、溫度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施工的整體質量。遵循配料單進行混凝土進料與拌制,對混凝土內各種材料的加熱時間進行嚴格控制,應確保拌和后的均勻度,不能出現結團、粒料分離等情況。
3、機械準備
施工機械設備應在施工前期進行全方面的徹底質量檢測,確保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能夠正常運作,特別是施工中應用到的運輸設備、拌和設備等,在確保各項機械設備配件齊全的前提下,應做好調試與維護作業,避免機械運作中出現任何意外,造成工期延長與降低工作效率。
三、高層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結構防水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
1、墻體澆筑施工
(1)底板混凝土澆筑
因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澆灌時很容易出現施工縫,應同時建筑底板一端兩側,必須在水泥初凝時間內嚴格控制澆筑間隔時間,必須對面層混凝土收縮量進行有效減少,必須選用二次振搗施工。在振搗密實混凝土后,必須對底板表面進行找平、抹實及壓光等作業,初凝后應將塑料薄膜鋪設在其上面,保溫養護時間應控制在2周以上,防水混凝土拆模時間不能過短,混凝土表面溫度和附近外界溫度在拆模是應在15攝氏度以下,避免裂縫在混凝土干縮與溫差等情況下出現。
(2)外墻混凝土澆筑
先分層對地下室墻體進行澆筑施工,每層間隔時間必須控制在水泥初凝時間以下,遵循設計要求全部鋼筋都應進行高標號砂漿墊塊的設置,起到保護鋼筋的作用。如裂縫出現在外墻混凝土干縮與溫差情況下,應將草袋蓋在混凝土初凝后的墻頂上,外墻模板在養護14天以后拆除。
2、卷材鋪貼方法
⑴卷材及基層涂膠基本干燥后(手觸不粘一般15~20min即可鋪貼,此為滿鋪粘法搭接寬度100㎜,接茬錯開250㎜。
⑵鋪貼前,必須彈線(拉線)控制,地下室底板各樁間要提前計算好卷材尺寸,保證鋪貼嚴實。并每隔1米對準標準線將卷材粘接一下,每鋪完一張卷材立即用干凈而松軟的長把涂刷用力滾壓一遍,以排除粘接層之間的空氣。排除空氣后,用壓輥沿粘接面用力滾壓。卷材搭接接縫及收頭必須以專用的接縫膠粘劑及密封膏進行處理。
(3)卷材防水層經檢查質量合格后,即可做保護層,保護層采用C20細石砼,厚度50㎜,澆筑細石砼時不得損壞防水卷材層。
3、節點防水施工處理方案
(1)外墻后澆帶防水處理
因地下室每施工完成1 層并做好防水后,需對外墻進行回填,而地下室側墻后澆帶則需在主體結構封頂60d 后補澆C40/P10 膨脹混凝土,所以地下室結構施工時,在外墻后澆帶向外600mm 處澆筑400mm 厚混凝土擋土墻,使400mm 厚擋土墻正對護壁樁,擋土墻配筋12@200,水平筋一端錨入地下室外墻,另一端植筋植入護壁樁中。回填土前先將擋土墻外側防水施工完成,待外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再施工擋土墻內側防水。
(2)預埋套管穿墻面防水處理
穿過防水層的側墻管道預埋套管,套管中間焊接止水鋼板,管道安裝完成后,用瀝青麻絲塞實,兩端用防水密封膏密封,迎水面設附加911涂膜防水層1 道,局部加強層涂刷并帶胎體增強(轉角處)。
(3)地下室底板與立柱樁節點防水處理
在大面積底板施工防水卷材前,先在立柱樁周邊500mm 范圍內刷1.5mm 厚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然后大面積鋪貼防水卷材,卷材遇立柱樁時上翻200mm 空鋪,待立柱樁鑿除至板底墊層后,用砂漿找平表面,將原上翻在立柱樁上的300mm 卷材鋪平,上面加鋪卷材防水,卷材搭接處用密封膏多遍涂刷密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高層建筑住宅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施工難度也隨之增大,傳統施工技術已經無法對高層建筑施工要求進行有效滿足,防水施工作為高層建筑住宅地下室施工的重點內容,可以對高層建筑工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基于此,施工企業必須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要點進行準確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才能實現工程建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朱昱菡. 高層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J]. 城市建筑. 2013(18).
[2] 張鵬飛. 高層建筑地下室結構綜合防水施工技術分析探討[J]. 四川建材. 2009(03).
[3] 譚振軍. 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質量的防治措施[J]. 技術與市場. 2013(08).
[4] 賀俊威. 高層居住建筑地下室人防建筑布局形式比較研究[D]. 浙江大學 2013.
[5] 程小紅. 不良地質條件下的大面積地下室結構與防水施工[J]. 建筑施工. 2013(08).endprint